返回

第414章 人定胜天【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14章 人定胜天【求月票】 (第3/3页)

此刻却被李雪雁的怒火烫得清醒了些。

    她怯生生抬头,看见李承乾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慌忙又低下头,声音细得像丝线:“殿下,守捉郎抓我时,曾说要让我‘亲眼看着太子倾覆’。他们说,只要我死了,就能断了太子的‘贵运’.”

    说到‘死’字时,她身子几不可察地抖了抖,鼻尖一酸,眼泪便滚了下来:“我不怕死,只是不想成为连累太子的罪人。”

    华姑坐在那里没动,指尖却深深掐进了掌心。

    方才李承乾问‘你觉得自己会吗’时,她差点就要脱口而出‘绝无可能’,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想起母亲常说的‘女子命贱,不如男子能定乾坤’,再想起袁天罡说‘你会成为女皇’时,那双眼看透世事的眸子,心头像压了块巨石。

    “殿下!”

    她抬起眼,眸子里没了寻常少女的怯懦,倒添了几分冷冽:“袁天罡放我们走,未必是真心实意。”

    “他说‘天意从来在人心’时,臣女感觉他目光不定,或许,他是想用我们,引开注意,好让真正的后手脱身。”

    听到这话,李雪雁的怒气消了一些,皱眉道:“你是说,他救我们是假,掩护同党是真?”

    华姑没接话,只看向李承乾:“守捉郎筹谋多年,绝不会单凭几句预言就动干戈。他们抓我们,或许有更深的阴谋牵扯。”

    说着,她攥紧拳头,指节泛白:“我不信什么颠覆大唐,未来女皇,我只信自己的眼睛。昨夜城楼上的火光,安化门的厮杀,都不是预言能造出来的。”

    李承乾看着三人各异的神情,眼底掠过一丝了然。

    李雪雁的刚烈里藏着世家子女的骄傲,苏婉的怯懦下是骨子里的纯善,而华姑的沉静中,已隐隐透出几分洞见世事的锐利。

    这才是历经生死劫后,该有的模样。

    他指尖在案上轻叩,沉声道:“雪雁堂姐放心,江夏王府的安危,孤会亲自过问。守捉郎若敢拿王府要挟,孤便先拆了他们的老巢。”

    听到这话,李雪雁忍不住笑了,带着几分释然:“说起来,昨夜从钟楼逃出来时,我还在想,若真要嫁去吐蕃,不如一头撞死在城墙上。现在听殿下一说,倒觉得是自己钻了牛角尖。”

    她挺直脊背,世家贵女的傲气又回到脸上:“就算真有和亲之事,我李雪雁也定要为大唐争些体面,断不会任人摆布。”

    “你能这样想,孤就放心了。”

    说着,李承乾转向苏婉,语气放缓了些:

    “孤觉得,你父亲编纂国史时,曾记下过开国功臣的秘闻,守捉郎应该是想拿你,逼他交出那些记载。至于‘断贵运’之说,不过是些惑人的鬼话,不必放在心上!”

    最后,再看向华姑,目光深了些:“什么更深的阴谋,都将会被孤破碎,你也别想太多,这些事已经不是你们能插手的了。”

    话音落下,他又话锋一转:“在孤看来,天意在人心,而人,定能胜天。”

    闻言,华姑抬眸迎上他的目光,清亮的眸子里没有丝毫退缩:“能否让臣女助太子殿下一臂之力?”

    “呵,再说吧。”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旋即摆手道:“你们先下去吧!”

    “这”

    三女迟疑了一下,最后无奈地躬身行了一礼:“谢太子殿下!”

    很快,她们就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离开了。

    而她们刚离开,裴行俭就立刻上前一步,低声道:“殿下!袁天罡,还有那钟楼!是否立刻加派人手”

    “不必了。”李承乾打断他,走到窗前,望着彻底亮起来的天光:“袁天罡若想藏,你翻遍长安也找不到。至于钟楼.”

    他顿了顿,道:“清理干净,痕迹存档。那些血迹或许能告诉我们更多。”

    “是!”

    裴行俭应了一声。

    就在这时,来福又跑了进来,高声道:“太子殿下,李靖将军派人传信,说侯君集已在蓝田被擒,随行的守捉郎余党尽数伏诛。”

    李承乾连忙问道:“侯君集被抓了?那袁天罡可有出现?”

    “回太子殿下,据传信得知,侯君集主力溃散,席君买校尉亲自将他击落下马,生擒活捉。至于袁天罡,依旧下落不明。”

    “嗯,知道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立刻肃然道:“裴行俭!”

    “末将在!”

    “传孤命令:李靖、常何,押解侯君集及其麾下主要将校,即刻入城!直接送入锦衣卫诏狱!孤要亲自‘犒劳’这位‘国之柱石’!”

    “另外,昭告全城:叛首侯君集业已就擒!长安之乱,至此平定!着令各部,肃清残敌,安抚百姓,救治伤员!”

    “是!”

    裴行俭和来福,同时躬身应诺,声音中带着大战终结的振奋。

    而李承乾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看了眼三女离开的方向,又看了眼外面的天色。

    侯君集这家伙落网后,长安最后的内乱,基本算是已经结束了。

    而他,也可以开始新的动作了。

    只不过,就是不知道李二那边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希望他最好在自己平定吐蕃之后,再对自己发难。

    否则,还真有点麻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