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 打黄巾能致富,曹刘打了都说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4章 打黄巾能致富,曹刘打了都说好 (第3/3页)

不假思索,大声道:

    “何仪、黄邵聚蝼蚁之兵,携乌合之众,也敢与我徐州之师相抗耶?”

    “纵是分兵又如何?”

    “主公可分兵去追,若能将二贼一网打尽,也能最大程度节省钱粮。”

    既然李翊都开口这样说了,刘备也没什么别的意见。

    “既如此,备自领一军,向南去往固始方向,追黄邵去也。”

    “这向北城父方向的何仪,谁可领一军去追?”

    关羽挺身出列,朗声说道:

    “关某愿提精兵三千,追击何仪。”

    “尽斩其首,献予兄长!”

    刘备正要颔首应下,却被李翊出声阻断。

    “主公此次南行,路途甚远,身边不可缺少悍勇之将。”

    “云长可留在主公左右,翊亲领一军向北追何仪去!”

    关羽虽然狂傲,但对李翊向来心服,见他如此说话,必然由他的道理。

    当即也没出声反对,只是静静地听候刘备的裁决。

    刘备一捋髯须,沉吟了半晌,婉拒了李翊的这个请求。

    “备常听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孔子亦慎暴虎冯河之危,此岂所谓安居之道?”

    “今军师乃我徐州股肱之臣,亦是备左膀右臂。”

    “岂可亲自涉足险境?”

    “况军师平日多留府堂,少从军旅,惯少独自领军。”

    “备实放心不下军师离我左右,故——”

    “此议不妥!”

    刘备态度坚决,极为少见的否决了李翊的主张。

    对他而言,他宁可多费事,合兵一处,去打贼寇。

    也不愿冒那千分之一的险,让李翊独自领军作战。

    不是说不相信李翊的能力,而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翊万一有个闪失,那刘备的天可就塌了。

    莫说区区一个何仪,便是再来一百万个,刘备也是万万不能换的。

    在听完刘备的担忧之后,李翊放声笑道:

    “请主公宽心,我视天下鼠辈如草芥耳。”

    “何仪庸才,收蚁聚之兵,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这话说的大气磅礴,周围将领听了,亦不免心生豪气。

    其中,尤以赵云为盛,他主动上前,向刘备抱腕道:

    “明公!军师深有韬略,用兵如神。”

    “此前在广陵时,军师便曾领军,在长江之上,以少击多,大破海贼薛州。”

    “云有幸参加过此战,知军师惯于用兵。”

    “何仪不过一庸碌之辈,岂是军师敌手?”

    赵云说完之后,刘备的眼眸翕动,果然表情产生了一丝变化。

    李翊再次出声劝道:

    “汝南地势复杂,翊常年在山中修行,颇识地理。”

    “若换作他人领军去追,未必有我神速。”

    “请主公宽心,翊一定擒得贼首而还!”

    刘备见此,乃不再拒绝李翊,转而又将目光落在赵云身上。

    “子龙勇武过人,今可随军师左右,务必护卫好其安全。”

    “莫使宵小之辈,惊扰了军师。”

    赵云欣然领命。

    刘备仍是放心不下,打算把高顺最近训练的一批陷阵营交给李翊。

    这批陷阵营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全副武装,装备精良。

    战斗力仍是要比寻常精兵强上一大截。

    目前只训练了一千人。

    刘备此次出来,本着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就全部带出来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刘备打算把这一千陷阵营,全部交给李翊。

    李翊婉拒道:

    “杀鸡焉用牛刀?”

    “主公南下固始去的远,还是自己身边用吧。”

    刘备亦道:

    “备何曾将黄巾贼众放在眼中?”

    “这陷阵营军士,还是军士留着用吧。”

    李翊仍是坚持不受。

    刘备拗不过他,乃将陷阵营拆成两份,各五百人。

    一人带五百陷阵营去。

    然后,徐州军分成两部兵马。

    一部刘备为统帅,关羽为副将,向南去往固始,追击黄邵。

    一部李翊为统帅,赵云为副将,向北去往城父,追击何仪。

    至于徐晃一部,刘备本想交给李翊,李翊却觉得应该顾及一下徐晃的面子。

    于是主动开口询问徐晃,道:

    “公明,愿随李某向北追何仪,还是随主公向南追黄邵?”

    徐晃正色答道:

    “古人常患不遭明君,今幸遇玄德公,常以功自效。”

    “晃愿随玄德公南下!”

    这便是徐晃的处事观。

    前面说过,徐晃与张辽一样,是一个标准的职场人。

    他不喜欢交朋友,也不喜欢结党。

    历史上的徐晃曾经说,我只需要忠心的为曹老板办事就可以了。

    自己要好名声做什么呢?

    这便是徐晃的高明之处。

    在聪明的领导面前,不耍小聪明。

    就甘当工具人就可以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不仅自己卷,还要卷手下人的原因。

    他自己就是个斧子,手底下那帮士兵就是一个个钉子。

    哪有锤子怜惜钉子的道理?

    徐晃活的很明白。

    徐州最有话语权的就刘备和李翊。

    但刘备是一把手,李翊是二把手。

    自己未来能否升迁,得看刘备脸色,而不是看李翊脸色。

    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随刘备南下。

    刘备当即率军前往固始。

    李翊亦率军前往了城父。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