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6章 三万对十一万,官渡之战正式打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6章 三万对十一万,官渡之战正式打响! (第2/3页)

处停驻了些时日。

    一面休整军士,一面派人前往邺城催督粮草。

    审配那边很快将粮食发了过来,袁绍既得粮草,先命一军至官渡处屯驻。

    随后自己引大军赶上。

    时值袁绍将要发兵,田丰却出来谏言道:

    “先前失了颜良、文丑,三军震动。”

    “足以证明我河北军士不如河南军士果劲。”

    “连番挫动,士气低迷。”

    “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逄纪叱道:

    “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详之语?”

    田丰与沮授皆是消耗派的,先前沮授已经被袁绍削了兵权。

    而田丰本人要比沮授更加刚硬,虽明知袁绍已经对自己不悦,但还是要进言劝说:

    “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

    “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

    “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

    “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要知道,曹刘已经主动放弃了黄河以南,官渡以北的地区。

    这些地区大部分人口虽被迁走,但却能够作为战区被袁氏使用。

    田丰的意思,就是希望袁绍将曹刘主动放弃的土地给消化了。

    失去土地的是他们,真正该急的,要来进攻的,也该是他们。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虽然袁绍连失两员大将,但从整体战线上来看,却是在不断推进的。

    所以任谁站在袁绍的视角来看,都是希望尽快扩大战果的。

    袁绍怒叱田丰道:

    “先前沮授慢我军心,汝安敢又如此!”

    于是命人将田丰锁了,打入狱内,待他扫平河南之后,再一并处理沮授、田丰。

    于是下令,将剩下十一万大军,尽数发往至官渡前线。

    至官渡后,分东西南北,周围安营。

    细作探报虚实,将消息传回曹营。

    时曹操已领兵赶至夏侯惇大营处,夏侯惇的军营扎在了最前线,与关羽的大营并头挨着。

    两边都派出了心腹之将,至最前线据守,为的就是表明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

    曹操闻说袁绍领十一万大军到来,震惊不已,忙差人问:

    “玄德来了没有?”

    虽然赶过来前,曹操稳如老狗,但当真正赶到前线见着袁绍大军后,内心还是很慌的。

    少时,人报刘备已经领军赶来支援了。

    曹操这才宽心,即领了麾下文武,邀刘备过来商议军事。

    常言道,一力降十会。

    任凭河南军有多勇猛,曹操、刘备有多明略。

    但有一个现实,是不能忽略的。

    那就是袁绍有十一万人,整整十一万的可战之兵。

    每一个人都能投入到战场中来。

    曹操有一万人,刘备有一万人,李翊从青州带过来一万人。

    总计是三万人。

    须注意的是,

    不论是袁绍的十一万人,还是曹刘的三万人,都仅仅只是官渡前线的对峙人数。

    并不是两边只能动员出这么多人。

    袁绍大举南下,分兵占据了其他郡县,以及本土留守的兵马,少说还有二十万可动员之众。

    而曹操、刘备除了官渡前线外,各自都还有几万人在据守要紧之处。

    刘备的兵马要比曹操更多,但他刚打下青州,拉长了纵深,也不得不留人镇守。

    当听闻袁绍仅在官渡一县,便带了足足十一万人过来时。

    不论是曹兵还是刘兵,都深感震惊,不少人更是面露惧色。

    道理也很简单,若袁绍官渡一县都能动员这么多人,那袁绍能在其他地方动员多少人?

    这场仗,他们真的能打赢吗?

    底层士兵只管吃饭杀敌,一应军事机密皆是不知。

    真正该担忧这个问题的,是曹营、刘营的军事高层。

    “据可靠消息,袁绍带来官渡的人马,足有十一万之众。”

    曹操眉宇间一川不平,怀着沉重的心情将这个消息告知众人。

    “吾自幼与袁绍相识,知袁绍做事,向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今斩了他两员大将,他便举大军过来亲自报仇。”

    “如曹某所料不错,袁绍的主力都在这里了。”

    言外之意,击败这十一万人,就能扭转攻守形势。

    现在曹刘都属于被摁着打,不就是为了避开袁绍的锋芒吗?

    把战线退至官渡来,缩短自家补给线,拉长袁绍补给线。

    显然,河南方面早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但拉长袁军战线只是权宜之计,靠这种方式便想要缩短两地的生产力差距,仍是不现实的。

    李翊身为河南谋主,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绍军虽多,不足惧也。”

    “我军俱是精锐之士,无不能够以一当十。”

    “故我军利在急战,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刘备出声帮腔道:

    “子玉所言正合吾意。”

    “我军虽已退至官渡,然我徐州之粮秣,自下邳走水路运至官渡,仍有不小损耗。”

    “拖延下去,未必能够耗死袁军。”

    徐州这几年好不容易攒了点家底,此战全用上了。

    如果不是要修邗沟河道与芍陂渠,徐州还能攒更多粮食。

    但水利工事的修建,确确实实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现在并未到火烧眉毛时刻,所以徐州并未大量动员兵力。

    故不论是广陵还是淮南,那里的民众虽有受战事波及影响,但不至于严重危害到农事。

    也就是说,

    只要官渡这边坚持的够久,等到丰收时,又能有一批新的粮食运来。

    曹操开口说道:

    “袁绍既然亲自领兵来,先试试其主力军士的成色。”

    刘备从其言,各点了些人马,传令军将鼓噪而进。

    主动来攻袁绍大营。

    袁绍亲领大军过来迎,两边排成阵势。

    逄纪向袁绍谏言道:

    “主公,曹操、刘备兵少,今主动来攻,必然有诈!”

    袁绍咬着牙,朗声说道:

    “吾既亲领大军至官渡,只愿临阵斗死于此,也绝不无功而返。”

    于是命逄纪将先登营取来。

    这支先登营最初由八百人组成,现今已被袁绍扩充至了两千人。

    先登营最早由麴义带领,后因其功高震主,为袁绍所杀。

    杀死麴义后,袁绍遂亲自统领该营,并将之扩编改良。

    营内每名军士都配有有长刀、弓弩。

    尤其是这弓弩,它是一种较难熟练掌握的兵器。

    但先登营军士却个个善射,膂力过人,故这支先登营也是袁绍麾下一支异常精锐的部队。

    之前决定北方归属的界桥之战,袁绍正是用这支先登营,击败了公孙瓒引以为傲的白马义从。

    很快,先登儿郎被带了过来。

    个个龙精虎猛,战意盎然。

    据上次界桥之战时,已经过去九年了。

    如今,

    阵前再亮旧时剑,寒光凛凛似当年。

    唯一不同的是,袁绍两鬓之间多了几处白发。

    “诸位将士,尔等俱随孤征战多年。”

    “孤今日向尔等保证,官渡之地,是最后一战。”

    “打赢这场仗,天下再无纷争!”

    “我要让汝等卸甲归田,荣归故里,再不受兵事之累!”

    众先登儿郎齐声道:

    “誓死追随大将军!”

    “誓死追随大将军!”

    “……”

    善。

    袁绍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的鼓动能力还是很强的。

    见众先登士的战意都被自己调度起来了,袁绍即将之分成两队。

    每队各一千人,分别伏于步兵编队之后,驻立于门旗之下。

    随后,三通鼓罢,袁军阔步向前。

    袁绍着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于阵前。

    旌旗节钺,甚是严整。

    心腹之将,韩猛、淳于琼分别护于袁绍左右。

    袁绍催马向前,高声冲河南军喊话:

    “孤要曹操来阵前,与我答话。”

    探马迅速将袁绍的话语传回阵中。

    曹操知道袁绍恨自己,可如今两军对垒,自己若是不敢面对袁绍,便影响军心。

    遂令前排士兵扯开门旗,曹操亲自催马出阵。

    乐进、李典二将护在其身边,各持兵器,前后拥卫。

    袁绍扬鞭指着曹操骂道:

    “曹操!孤待汝不薄,为何叛我?”

    曹操乃答:

    “吾奉迎王驾于陈地,于天子之前,保奏汝为大将军。”

    “今谋反侵我河南领土,反指我为贼,何也?”

    曹操如今也是官场老油子了,当然明白自己是绝对不能当着两军将士的面,承认他过去是袁绍的小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