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7章 曹操羡慕麻了,刘备的张良怎么还能充当鲁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7章 曹操羡慕麻了,刘备的张良怎么还能充当鲁班? (第3/3页)

如雨下。

    夏侯惇冲不过去,只得退回本寨。

    如此,十日之内,袁军在官渡大寨外筑成土山五十余座。

    每座土山上,都立有高橹,每山分拨两百名先登死士。

    另选长臂善射的弓弩手辅之,齐登土山高顶,瞄准寨中军士,张弓列弩便往里射。

    河南军皆惊,皆盯着遮箭牌守御,不敢露头。

    或有走得晚,躲避不及时的,被一箭射死。

    于是,袁军每日便在山上射箭。

    不求全歼,但求震慑。

    放眼天下诸侯,也就袁绍这般财大气粗,敢将弓箭弩矢这般造。

    由此,约莫过了五日。

    只要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山顶立马箭如雨下,点滴在联军寨内。

    河南军士皆是大惧,全都蒙楯伏地,躲避箭雨。

    袁军见此,纷纷呐喊嘲笑。

    寨中不少将士气不过,纷纷找到自家将领,请他们上禀主公,放他们出去与袁军决一死战。

    曹营这边乐进、李典在见到众军士躁动不安,怒不可遏后。

    于是纷纷来见夏侯惇,备言此事。

    夏侯惇乃解释道:

    “早在袁军初至寨外,修筑土山之时,我便杀出去,截杀袁军士兵了。”

    “然袁军弓弩齐备,某冲突不进去,只得退回。”

    “待报与曹公之后,曹公命我坚守不出,故使袁军十日之内垒起数十座大山来。”

    乐进愤然道:

    “既如此,我等便率军去抢夺土山!”

    “诶!不可。”

    李典急止之曰,“先前筑土山时未曾抢夺,我等机会已失。”

    “现在袁军居高临下,优势更盛从前。”

    “再想抢夺,事倍功半,实不明智。”

    乐进气得握拳,咬牙道:

    “难道便任由袁军士兵,这般欺辱弟兄们吗?”

    夏侯惇无奈叹道:

    “此乃曹公所下之令,我等不得不听从。”

    上头这么吩咐,下头就怎么做。

    反正夏侯惇是绝对拥护曹操的任何决定的。

    乐进眉梢一挑,朝夏侯惇一拱手,正色说道:

    “禀将军,非是进危言耸听,扰乱军心。”

    “而是袁军每日自山上射箭,箭矢落下,兵士皆惧。”

    “长此下去,军心必乱。”

    “届时袁军再来攻寨,我等尚可拼死御敌。”

    “兵士却没了胆气,畏袁如虎,如何据守?”

    夏侯惇一时默然,乐进说的在理。

    每日被袁军这般嘲笑、恫吓,士兵们的心态肯定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意,现在就出战。”

    “夺不夺得山头是一回事,不能让士兵们怯敌是另一回事。”

    乐进提出来自己的意见,算是相当中肯的了。

    夏侯惇沉默半晌,才道:

    “……好罢,我带你们去见曹公,说明此事。”

    “只是曹公听不听从,就非我所能定了。”

    言讫,三人一同来到帅帐,面见曹操。

    见礼过后,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哦?”

    “近日士兵已经躁动不安了?”

    曹操正于榻前读书,并未显得有多慌乱。

    由于这几天一直都是坚守不战,所以他每日除了处理军务外,就是读读兵书。

    时不时地,还给兵书批注,将自己的见解写上去。

    “……是。”

    夏侯惇解释事情的原委。

    “袁军每日都在土山上,朝寨内射箭。”

    “几日下来,将士们每闻梆子响动,便立马蒙楯伏地。”

    “末将担心,长此下去,士兵会怯敌,不再敢与袁军交战了。”

    话落,又看了眼乐进、李典,冲二人使了个眼色。

    二人会意,一齐上前,拱手说道:

    “所以我等希望立马出寨夺山,只要抢下一两个山头,便能遏止住军中惧意。”

    “进愿为先锋,领军士五百,抢夺山头!”

    乐进乃先登猛士,主动请缨。

    “典亦愿领五百人,协助文谦,攻打袁军山头!”

    李典也立马出声附和。

    有乐进的地方,便有李典,二人几乎一直是成双成对的出入。

    这主要得益于曹操的人事调度。

    乐进勇武善战,性格张扬胆烈。

    李典谋略过人,性格仔细谦逊。

    两个人不论是能力还是性格,都十分互补。

    所以曹操总是将他们两个安排在一起工作出差,由此给人一种形影不离的错觉。

    “……嗯,不妥。”

    曹操将书卷放下,沉吟许久,拒绝了众将的提议。

    这……

    夏侯惇面色微有尴尬,但还是谏道:

    “主公,可若是放任袁军不管,必然出事!”

    “……嗯,我知晓此事矣。”

    曹操挥了挥手,安慰众人不必着急。

    夏侯惇一奇,连忙问:

    “……莫非主公已有办法?”

    曹操颔首,背着手,谓众人道:

    “不瞒诸位,早在袁军初垒土山之时,我便欲出寨截杀。”

    “但在与玄德商议过后,决定不予出战。”

    “……这,这是为何?”

    众人纷纷问。

    “吾亦不知。”

    曹操摇了摇头,“只是玄德说这是李子玉的意思,我便听从了。”

    李翊么……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李翊是河南谋主,当然有权决断此事。

    只是被袁军骑脸输出十天了,纵是李翊,此刻也得拿个说法出来了罢?

    曹操看出了众人的想法,便道:

    “既然军中将士已经躁动不安了,那我等便一同去见玄德与李先生。”

    “且看他二人有何说法。”

    众从其言,跟着曹操一道去了刘备大营。

    至营中时,人道刘备与李翊俱不在营内,而是在官渡外的一处旷野处。

    曹操便问刘备具体位置,又问何时走的。

    从人一一答了,曹操谢过,命人赐以金银后辞去。

    待来到标明的位置后,果见刘备、李翊君臣在这里。

    周围还有几百名军士,前后忙活。

    但比起这些,真正引得曹操一行人注意的是,巍然矗立于旷野之上的投石机。

    然这一架架发石车却不同于众人所见过的那般。

    它们要比之寻常发石车要巨大的多!

    其高约三丈,吊杆长约五丈。

    底座由厚重的木材打造,稳固如山,深深地垂在地里。

    吊杆上缠绕着粗如儿臂的绳索,被数十名壮汉拉着。

    不断有军人抬着石弹,为机身装填。

    曹操张大嘴巴,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不过刘备、李翊此时已经知道曹操来了,遂放下手中活计,过来见礼。

    曹操还礼,连忙问:

    “玄德,此物为何。”

    “此为发石车,乃我家先生改良。”

    刘备嘴角微微翘起,一脸得意地说道。

    唔!

    曹操强忍心头酸意,接着问:

    “此莫非破寿春之神器乎?”

    之前攻寿春时,就已经开始传言刘备军中有一件攻城大杀器。

    震如雷鸣,惊天动地。

    但由于刘备用的少,兼之古代信息传播的慢。

    直到现在,曹操也不清楚刘备那个神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但有一件事他很确定,

    那就是他对刘备真的羡慕麻了。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