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曹操、刘备两雄之命运,竟悉数系于李翊之一言一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2章 曹操、刘备两雄之命运,竟悉数系于李翊之一言一语 (第2/3页)

 “吾筹策已定,可发书于邺城审配。”

    “教他监督粮草,快速整备,休教缺乏。”

    言讫,

    袁绍又遣大将淳于琼,领兵万人去镇守乌巢。

    派遣重兵镇守乌巢,又遣心腹大将去守,袁绍对乌巢绝对是非常上心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淳于琼虽然被调侃为乌巢酒仙。

    但历史上人家其实没有喝酒,曹军来劫营时,淳于琼也是奋力抵抗了的。

    最后淳于琼被俘,也非常有骨气,拒绝向曹军投降。

    并且,淳于琼早年间是与袁绍、曹操齐名的西园八校尉。

    西园八校尉直属于皇帝,只听命于皇帝一人,是真正的雒阳爷就是爷。

    在天下大乱之中,淳于琼选择了追随老大哥袁绍,算是袁绍为数不多的心腹。

    此外,袁军之所以在乌巢屯粮,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很好。

    袁绍会不会担心河南兵过来劫乌巢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乌巢其实在官渡北方。

    距离袁绍的大营还要向北四十里,等于离河南盟军大营就更远了。

    也就是说河南军要是真敢来劫营,那就必须得在袁绍眼皮子底下去。

    并且,即便河南军真的能瞒天过海,越过袁军大营跑到乌巢去劫营。

    袁军也是很快就能赶去救应的。

    考虑到乌巢还有万人重兵把守,河南军如果不出动大军,也是劫不下乌巢的。

    这时候,袁军甚至能去偷盟军官渡老巢。

    所以,袁绍能够放心地把剩下的粮草尽屯于乌巢大营。

    为了保险起见,袁绍又命部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众,各引本部部曲前去乌巢,协助淳于琼守御。

    做了如此防备,袁绍总算可以稍稍放下心来,安心与河南盟军相持这最后一个月。

    待军令传下之后,被除去监军之位的沮授,再度来到袁绍面前谏言。

    “主公!乌巢军将骄卒怠,不可只引一军守御。”

    “不妨命蒋奇再领一军,于乌巢外侧立营。”

    “以成犄角之势,防备河南贼军偷袭!”

    袁绍闻言大怒,叱道:

    “吾筹谋已定,何得汝多言?”

    遂命武士将沮授驱赶出营。

    这段时间,袁绍的脾气本就一直不好,而对于沮授这位老是发言“扰乱军心”的捣蛋分子,那袁绍更是对他没有好感。

    至于沮授的建议中不中听了,其实也中听。

    因为战打到现在,尤其袁绍最新一批的粮草还被烧了。

    剩下的乌巢粮食便至关重要,多留一分心眼子也没事儿。

    但正如此前所分析的那样,

    河南盟军想从袁军眼皮子底下跑去乌巢劫营,实在是太难了。

    即便真到了乌巢,四十里的路程,正常人跑步过去也就三个小时而已。

    如果是骑兵就更快了。

    更别说乌巢本身就有重兵把守,河南兵少,能分出多少兵来去劫营?

    分得多了,你自己的官渡大营还剩下多少人,会不会空虚?

    这么多的前提条件,袁绍认为已经不需要做更多的无用功了。

    只须安心等待河南军崩溃便好。

    ……

    官渡大营。

    徐晃、于禁成功烧粮车而还,曹操、刘备大喜,重加赏劳。

    又齐齐找到李翊,道:

    “先生妙计,尽毁袁绍粮车。”

    “料如是,袁军粮草亦难久持,吾等岂非只须静待些时日,便可击破袁军?”

    李翊眸底染着些许笑意,道:

    “正是如此,劳烦曹司空还有主公可回营中,请军士们再坚持一月。”

    “只需一月时间,我军必能破袁军!”

    听到李翊这句话,曹操、刘备皆大喜过望。

    他们知道,李翊从不说大话。

    既然他说一月之内可破袁军,那么就一定可以破!

    再得到了李翊的保证后,曹操、刘备各自回到大营。

    亲自将本部军士召来,许下承诺。

    即恳请士兵们再坚持最后一个月,只要一个月,他们就能够击败袁军。

    大家再不用担惊受怕,受此营旅之苦了!

    为什么曹操、刘备都迫不及待地向军士们许下承诺?

    因为仗打到现在,不论刘营还是曹营,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士卒们在高强度的压力下作战,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

    所以许下一月之诺,也是曹刘的无奈为之。只有用这种没有退路的激励大法,才能使士兵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用意志力强撑下去。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稳住军心与士气,但弊端也很明显。

    即一旦曹刘失信,军营立马崩溃。

    这也意味着,曹操、刘备都将自己一生的成败命运变成了一月的倒计时。

    而这个倒计时的许下,也都来源于李翊的那一句话。

    放在几年前,李翊做梦也不会想到。

    会有这么一天,曹操、刘备这两位三国的风云人物的命运,竟会掌握在自己的一句话中。

    但李翊此刻的心情却十分沉重,他将自己关在帐内,并不见人。

    少时,人报赵云自青州运粮而回。

    李翊闻言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赵云,抚掌欢笑,上前执其手道:

    “子龙来的正是时候!正是时候也!”

    赵云也未想到李翊见着自己会这么高兴。

    早在两月前,他便接到青州牧李翊的命令,让他在青州筹措粮草,然后运到官渡前线来。

    赵云在接到命令后,也是星夜兼程把粮食运送到。

    只是没想到李翊见着自己,会这么高兴。

    “云至官渡大营时,见诸军士皆战意昂扬,士气高涨。”

    “想来战事还算顺利,怎的却见都督两眉紧锁,愁眉不展?”

    赵云心细,也是看出来李翊面色不对。

    李翊望一眼四周,乃拉住赵云手,将之请入帐内。

    “此间不是说话处,子龙远来辛苦,莫站风口处。”

    “且来营内相叙。”

    赵云随李翊入内营,这才小心翼翼问李翊到底有什么事。

    李翊便将盟军已经许下一月之内将破袁军的承诺。

    赵云听到这个消息后,未感欣喜,反倒有些惊讶,问道:

    “军中无戏言,今袁军虽然势弱,然毕竟有十万之众。”

    “都督可是有十全把握,定能在月余之内击破袁军?”

    李翊扯出一抹笑容:

    “子龙乃是实诚君子,此事我便与你说了。”

    “实不相瞒,我军中粮已尽矣。”

    那这!!

    赵云脸色大变,“行军以粮食为重,军中粮尽,都督如何敢许下如此重诺?”

    李翊苦笑道,“兵行险着,若不许下此承诺,兵士如何继续坚持?”

    “况子龙自青州运粮而回,不正解我燃眉之急么?”

    唔……

    赵云听到这话,暗自庆幸自己赶来的及时。

    好在一切都在先生的料算之中,真是太险了。

    “可饶是如此,我闻豫州失控,曹营断绝粮草,彼军中之粮俱赖我军供应。”

    “云自青州筹办的粮草,若要供应两军大营,恐难支一月。”

    “……足够了。”

    李翊信誓旦旦地点头,“且再等等,吾为此战,筹备多年,断不能在此功亏一篑。”

    无论形势有多艰难,李翊始终强忍着找袁军打打决战的冲动。

    尽管打打决战,河南军并非一点胜算没有。

    但河南毕竟输不起……

    所以即便要打,就一定要保证能够打赢。

    “……先生说要等,是要等什么?”

    赵云虽才刚来官渡,但立马被当前严峻的形势给带紧张了。

    他自己也没想到,官渡之战如此残酷。

    两军主帅,只要谁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