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4章 昔者李翊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4章 昔者李翊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 (第1/3页)

    却说贾诩成功劝降许攸,弃袁营来投官渡。

    李翊闻之,忘履相迎。

    执着许攸的手,感慨道:

    “子远,我在此处,真是望眼欲穿了。”

    许攸既离了袁营,便不再是河北的首席谋士了。

    现在他仅仅只是一个平头百姓。

    褪去了袁氏光环,再见故友,人家依然是风采依旧。

    许攸此刻已经来到了人生低谷,走到了最落魄的时候。

    “……惭愧,惭愧。”

    许攸神情低迷,有些颓丧地对李翊说道:

    “公乃河南都督,攸一介布衣,怎敢受都督如此厚待?”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许攸如今失其倚仗,再不敢像往常那样跟李翊称兄道弟了。

    李翊却待许攸如初见,握住他的手,笑道:

    “公乃翊之旧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说着,与许攸携手入了大营。

    李翊将左右之人尽数屏退,然后才邀许攸入座。

    许攸见四下更无六耳,心中稍宽释,乃叹道:

    “某有眼无珠,不能择明主而事。”

    “屈身于袁绍,言不听,计不从。”

    “故特弃之,来见故人。”

    “愿子玉……愿先生念在往日情谊的份上。”

    “替愚兄在刘将军面前美言几句,收录引见。”

    “诚如是,恩同再造,攸感激不尽!”

    话落,许攸起身,拜伏于地。

    李翊慌忙将之扶起,一本正经地说道:

    “子远之才,胜翊十倍。”

    “今肯弃暗投明,入我徐州,你我携手,何向而不济乎!”

    “愿请教我破绍之策。”

    “若得成功,子远当河南军头功。”

    许攸乃俯身说道:

    “我闻子玉肩负两军军政,有便宜行事之权。”

    “请公告我,军中余粮尚有几何?”

    李翊不假思索答:

    “已不足三日矣。”

    许攸嘴角微微翘起,啧啧感慨道:

    “世人皆言徐州李郎,乃实诚君子,今果然也!”

    李翊面色不改,正色言道:

    “公以诚相投,翊亦以诚心待人,又何相欺哉?”

    “吾以实言相告,望公勿疑,计可速发!”

    许攸乃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李翊。

    李翊快速扫一眼,里面竟然是一则透露河南军营细节的间谍公文。

    其中,就包括了河南军粮草不足的报道。

    虽然心里有准备,但李翊此刻仍不免被河北强大的情报系统给惊出一身冷汗。

    自己事无巨细,已经对军中人员管理的非常仔细了。

    袁绍的细作到底是怎么渗透进来的?

    但话又说回来,袁绍连曹操身边的近侍都能够策反。

    弄清楚河南军存粮多少,对他来说肯定也不算难事。

    李翊又何尝没在河北身边安插细作?

    不然许攸与自己书信往来事情,怎么会被审配查出。

    只因李翊每每与许攸亲善,多让使者留下痕迹,好叫河北人知道。

    而审配的确是很早就清楚许攸与李翊之间的关系了,但他故意憋到官渡之战来发难。

    因为最敏感的时候发作,才能定最大的罪行。

    李翊将文件收好,转而拉起许攸的手,说道:

    “子远既肯念及旧交而来,愿即以良策教我。”

    许攸乃道:

    “今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

    “此乃取死之道也。”

    许攸被评为智计之士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河南军的问题所在。

    那就是,河南军只能速战速决。

    跟河北军拼消耗,完全是没有办法,找不到可以速战速决的机会。

    “吾有一计,可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未知子玉还肯听否?”

    李翊大喜,忙道:

    “翊愿闻良策!”

    许攸乃俯下身子,低声在李翊耳边说道:

    “袁绍新至千乘军粮辎重,尽数积于乌巢。”

    “今拨淳于琼守把,乌巢守军将骄卒惰,守御不严。”

    “公可选拔轻骑,诈称是袁军兵士。”

    “以到彼护粮为由,乘间烧其粮草辎重。”

    “则绍军不出三日,必将自乱,一击可破也!”

    提到许攸,就会联想到他献“火烧乌巢”之计后。

    便狂的没边儿,最后被杀。

    但仔细一琢磨,

    许攸他凭什么这么狂,甚至敢以曹操的恩人自居。

    说白了,许攸不就透露了一个乌巢位置,让你去烧吗?

    作为当时人,可能不知道乌巢的位置所在,所以要感谢许攸。

    但只要是穿越者,就都应该知道乌巢位置,许攸对他们来说应该可有可无。

    李翊用得着这么看重许攸,甚至他不来,都不敢发兵吗?

    没错。

    如果许攸不来投,李翊是真不敢发兵去劫乌巢。

    袁绍足足有十一万大军需要供养,所以它的存粮位置本就没几个地方可以选。

    纵不是穿越者,也不见得便不知道乌巢之所在。

    毕竟位置太显眼了,你很难瞒得住。

    所以许攸的到来,提供了三个可以去劫乌巢的前提条件。

    第一,

    许攸告诉你乌巢就是袁绍最后一批粮了。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这个前提条件,你甚至都不能去劫。

    因为去劫乌巢,本身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举动。

    高风险必须得有高回报。

    你在赌上全军命运的情况下去劫乌巢,就必须保证把它劫了之后,是真的能够击败袁绍。

    所以许攸的到来,实际上是帮你确定了,这就是袁绍的最后一批粮了。

    你现在可以去劫乌巢了。

    第二,

    之前说过,乌巢位置其实在官渡以北,距离袁绍大营都足足有四十里。

    许攸作为袁营高层,非常熟悉那里的环境。

    在这样一场需要争分夺秒的军事行动中,许攸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向导。

    帮助河南盟军,用最短的时间,抵达目的地。

    第三,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劫乌巢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你必须得在袁军眼皮子底下穿过去。

    如果人少,或许你能侥幸溜过去。

    但乌巢是有重兵把守的,你再是用兵如神,也得用个几千人吧?

    不然烧粮的柴火都带不够。

    同时,这场军事行动非常吃时间,你还必须得带骑兵。

    所以,任凭你将自己的行踪掩饰的极好,也很难不碰上袁军。

    可许攸的到来,就使得盟军假扮袁军的计划有了可行性。

    因为许攸是袁绍身边的红人,河北的首席谋士,大部分袁军都认识他。

    最重要的一点是,许攸现在是悄悄来投盟军的。

    莫说底层士兵,便是袁氏集团高层,都还未弄清楚许攸这边是什么状况。

    也就是说,

    许攸可以帮助李翊,用信息差打一个时间差!

    有此三点,火烧乌巢的军事行动,非许攸来投不能成也。

    在得到许攸的保证之后,李翊终于可以放下心用兵了。

    他立马出了营帐,将赵云、公孙续唤来。

    “赵将军、公孙将军,汝二人在幽州时,多统骑兵。”

    “今可各领一千五百幽州铁骑出征,火烧袁军大营乌巢。”

    赵云、公孙续齐齐拱手,大喊一声:

    “领命!”

    李翊又唤张绣过来,谓他道:

    “张将军,请你也率两千西凉铁骑,与我等一同出征。”

    张绣初投,正急于建功,遂欣然领命。

    自开战以来,盟军这边几乎没怎么出动过骑兵。

    一方面是骑兵宝贵,打一个就死一个。

    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李翊也是在隐藏实力,不能叫袁绍知道盟军手中还有这样一张王牌。

    所以公孙续与他的幽州铁骑,也是这两天才到官渡大营来的。

    而李翊的用人也很明确,公孙续、赵云、张绣,全是一等一的骑战高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