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6章 贾诩叹服,李翊之军略,窃谓乐毅、田穰苴未必过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06章 贾诩叹服,李翊之军略,窃谓乐毅、田穰苴未必过此 (第3/3页)

趁势说道:

    “吾闻将军有一女,年已及笄,尚未婚配。”

    “吾子曹均,亦尚未娶妻。”

    “若是将军有信不曹某之处,不妨你我两家联姻,永结秦晋之好。”

    “将军看是如何?”

    之前,曹操确实轻视张绣和他的部众,没将他放在眼里。

    但经历了宛城之战,曹操才知这位北地枭雄有多能打。

    若能趁此机会,与他联姻。

    不仅能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胸怀,更有机会将这批悍骑收入到麾下来。

    简直一箭双雕。

    张绣没想到曹操会突然提出两家联姻的提议,一时间踌躇难决。

    李翊走来,说道:

    “今日乃庆功之宴,曹公就莫料他事了。”

    这时,贾诩也走上前来,拉了拉张绣的衣袂。

    张绣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便打个哈哈,对曹操说道:

    “儿女婚姻大事,不好马上决断,还须、还须从长计较。”

    “……从长计较,哈哈哈。”

    曹操一怔,旋即亦大声笑道:

    “适才相戏耳,吾岂不知此事须要慎重?”

    “待战事平定之后,再来与将军聊婚姻大事。”

    此事就此翻篇。

    张绣也跟着贾诩回到了席间。

    贾诩对张绣说道:

    “今官渡大胜,不论是曹军将士,亦或刘军将士,皆是志得意满,傲睨得志之时。”

    “吾等身为外州客将,仅凭一战之功,怎好抢夺他人风头?”

    张绣躬身听取明诲,两只手捧着酒盏,又问道:

    “那吾辈该做什么?”

    贾诩摸着颔下的山羊须,淡淡道:

    “在此饮宴,与诸将士喝酒。”

    “混个脸熟。”

    张绣听话照做。

    他作为武人,性格本就喜欢热闹,干坐着喝酒可不是他行事的风格。

    饮至半酣时,忽又想起来一件事。

    再次来到贾诩身前,问道:

    “适才曹公不计前嫌,欲与我结儿女亲家。”

    “此乃好事,先生缘何阻拦?”

    贾诩缓缓睁开眼眸,瞟他一眼:

    “若与曹氏结亲,便彻底与曹氏绑定。”

    “今官渡之战虽胜,然袁氏未灭,曹刘锋芒亦未突显。”

    “天下归谁所有,尚不可尽知。”

    “将军既归附于朝廷,只以朝廷名义,征讨袁氏,安心建功便好。”

    “待袁氏覆灭,曹刘谁强谁弱,自有分晓。”

    张绣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对贾诩的远见佩服不已。

    “先生之言,真令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愿从君言!”

    是啊,反正曹刘现在还是同盟。

    张绣现在敢站队任何一个人,都必然得罪另一人。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趁着两家还是同盟,关系尚未破裂之际。

    不站队任何一人,只管帮两边打仗建功就行了。

    真等到两家决裂之时,天下形势也会变得明显起来。

    到时候再做决断,并不困难。

    酒席之上,推杯至盏。

    李翊不想太过引人注目,所以一直在引荐有功的将士,帮他们介绍给众人。

    很快,便落到了新投降来的张郃、高览身上。

    两人身为降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其实不太好意思跟大家敬酒。

    但曹操、刘备还是盛赞二人的功绩。

    不管怎么讲,都是因为张郃、高览率领重兵临阵倒戈。

    这才让袁绍军的士气瞬间跌落谷底,给予了致命一击。

    趁着张郃、高览帮自己吸引“酒力”的空档,李翊趁势来到了贾诩、张绣的席间。

    张绣见李翊来了,起身便想让座。

    “……诶,张将军快坐下!”

    李翊忙按住张绣的肩膀,示意他坐好,又调侃一句:

    “吾非恶人,何须见吾来,便要避席?”

    张绣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但确实感觉大家对李翊的评价很中肯,他待人真的很亲切和善,没有半点架子。

    听说刘将军也是这种风格。

    不知加入他们的阵营,工作环境是不是都这样。

    如果是,那张绣的身心压力确实会小很多。

    李翊取来垫子,跽坐在贾诩身旁。

    “文和先生,之前去的匆忙。”

    “还未来得及和先生好好聊聊,不知先生肯赏光否?”

    贾诩呵呵笑道:

    “能得李郯侯敬酒,乃老夫之幸事也。”

    两人便聊了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聊着聊着,贾诩便忽然将话题转到这次官渡之战上。

    “……诶呀,想袁绍十数万大军,一夕之间溃败。”

    “李郯侯这把火,不止烧断了河北人的脊梁,更是使得河北之众心惊胆裂。”

    “窃谓郯侯之用兵,管仲、乐毅未必过此。”

    李翊挥了挥手:

    “先生这番话还是免了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次虽能击败袁绍,下次便未必了。”

    汉末三国,最忌讳的就是顺风浪死。

    此buff无差别攻击所有诸侯主公,李翊可不敢将之染上。

    贾诩饶有兴致地看着李翊,问道:

    “君以为,袁绍因何而败?”

    李翊沉吟片刻,缓缓道:

    “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乌巢十万火急,不敢全力来救。”

    “故有此败。”

    在李翊看来,袁绍此次但凡下定决心。

    全力过来救援乌巢,那他跟那五千名弟兄,是很难全身而退的。

    就算不救乌巢,若是举全力攻官渡,也是完全可以一搏。

    这两个选择的关键点,都在于袁绍需要亲自上阵!

    因为袁绍这时也到了最后关头,只有你亲自上阵,才能表明殊死一搏的决心。

    说白了,李翊能以少攻破乌巢,不就是奔着拼命去的吗?

    玩儿命的时刻,只有自己最靠得住。

    得到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

    到了袁绍这个年纪,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股子狠劲儿了。

    “……嗯。”

    贾诩听完李翊的分析,又接着补充道:

    “袁本初已是天命之年,又闻他少有亲临战阵。”

    “恐是身子欠妥,不如以往。”

    “为此,才不能亲自来救乌巢。”

    言外之意,贾诩是在考校李翊。

    如果袁绍不亲自下场,袁军是不是就陷入了死局?

    李翊听出了贾诩的话外意,略作沉思,便道:

    “若袁绍不能亲自临阵,我以为可先遣一队轻骑,救援乌巢。”

    “轻骑马快,可先至来拖延我军攻势。”

    “随后可遣张郃领重兵来救乌巢,四面围堵我军。”

    “乌巢却袁营以北四十里,若能裹以重兵,岂非瓮中捉鳖乎?”

    “诚如是,张郃必当竭力死战,以明其所献之策不谬也。”

    “……至于进攻官渡大营,呵呵,便让郭图去罢。”

    “彼必下严令,使诸将竭力攻战,以明其谋无失也。”

    “届时官渡被破,乌巢难下,我军岂非是死局吗?”

    李翊站在袁绍的视角为贾诩分析了,如果他是袁绍,会怎样做。

    啪啪啪……

    贾诩拍了拍手,对李翊赞叹不已:

    “噫!人皆言李郯侯才智超群,今得一见,果非凡俗之辈也。”

    打仗的最高境界,就是指挥敌人。

    贾诩对李翊由衷地感到佩服。

    “……今日大胜,老夫本不该扫兴。”

    “只是纵老夫不言,想必郯侯已将忧虑此事。”

    贾诩本身性格谨慎,不会说过多的话,做多余的事。

    但跟李翊相处了之后,他明白这人很聪明。

    跟聪明人交往,你就不需要太过畏手畏脚,否则束缚的只有你自己。

    “……哦?不知文和先生说的是什么事?”

    李翊眉毛一扬,佯作不知。

    “……君侯岂忘乎?官渡之围虽解。“

    “然袁绍大军仅溃而未灭,河南守卫之战,岂已终耶?“

    贾诩望着李翊的眼眸,平静地说道。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