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3章 刘备:子玉必不负我,愿举北国之事,尽付先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3章 刘备:子玉必不负我,愿举北国之事,尽付先生 (第3/3页)



    刘备与陶谦,孙贲与袁术,都属于承制拜假,军阀自嗨。

    这种行为本身是损害皇权,降低天子威严的。

    但既然有了先例,眼下刘协为了在曹刘争斗中明哲保身。

    也只能是默许二人的承制拜假了。

    无奈之下,刘协最终只能是默许曹操、李翊同时为冀州牧。

    最麻烦的事儿算是解决了。

    可接下来还有一大堆封赏,等着刘协来批阅。

    虽然刘协知道这些封赏算是曹刘走的形势,做面子功夫。

    但人家肯做,至少是间接承认了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天子。

    该封赏就封赏罢,反正刘协也不敢说拒绝。

    可这仅是批阅封赏,都仍令刘协头大不已。

    首先便是曹操,

    这老贼竟要求恢复丞相制度,请求进位丞相。

    曹操这厮,北方战事甫一平定,便来挑战汉庭权威。

    属实是可恨!

    刘备倒还好,只是请求进位为车骑将军。

    若要较真的话,丞相肯定是要大于车骑将军的。

    但曹操这个丞相,不比他历史上当的丞相。

    历史上曹操当丞相时,是军政两手一把抓。

    但如今两大强权共治,曹操这个丞相肯定就有一定水分了。

    至少跟刘备的车骑将军是不能横向对比的。

    刘协同意了曹刘二人的请求。

    很快封赏名额便下来了。

    曹营这边:

    曹操进位丞相,增食邑两千户。

    曹洪,封为厉锋将军,赐爵国明亭侯。

    于禁,升为偏将军,并封益寿亭侯。

    李典,升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乐进,封讨虏校尉,赐爵关内侯。

    程昱,升为振威将军。

    荀彧,继续担任尚书令,赐爵万岁亭侯。

    郭嘉,升为军师将军,赐爵洧阳亭侯。

    ……

    刘营这边:

    刘备,进位为车骑将军,增食邑两千户。

    李翊,领冀州牧,增食邑千户。

    关羽,领青州牧,增食邑五百户。

    张飞,进位平北将军,增食邑五百户。

    赵云,迁任平原相。

    陈登,保留广陵太守职位,兼领九江太守。

    田豫,进位齐国相。

    黄忠、牵招、陈到等升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

    封赏完毕,皆大欢喜。

    使节分作两路,一路回下邳找刘备复命。

    一路则去往北方,找李翊等众封赏官爵。

    刘备见封赏批下来了,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李翊既领了冀州牧,至少很长一段时间都要留在北方了。

    如此一来,其妻儿便两地相隔不得见。

    于是,

    刘备下令备置马车,送麋夫人、袁夫人等人去往北方,与李翊一同居住。

    孙乾密谓刘备道:

    “李子玉天下奇才,生平未尝得水。”

    “彼在徐州,便有大量羽翼拥趸,今又得冀州。”

    “万一有变,覆水难收。”

    “不妨留一女在徐州,或令其子养在下邳。”

    “以防不测。”

    刘备叱道:

    “吾与子玉相识于患难之中,誓同生死,情如泰山。”

    “我不负子玉,子玉必不负我。”

    “今其为河北战事操练,其妻儿一年不得见一回。”

    “今使其父子不能相见,夫妻不能团聚,大绝人道。”

    “吾宁死不为此事!”

    言讫,又对孙乾指责道:

    “吾知公祐出于好心,然君与子玉亦共事数年,岂不知其为人乎?”

    “愿此语勿再复言!!”

    孙乾感慨道,“主公真君子也!”

    遂对刘备更加叹服,并表示愿意亲自去操办此事。

    刘备然其言,令孙乾负责迁李翊家属的事宜。

    然后又命麋竺,拨金银各百斤,钱二十万,牛马各十头补贴李府家用。

    另赐童仆五百人,用为路途差遣使用。

    麋竺领命照办,反正都是自己的妹夫,钱给谁不是?

    当麋竺将此事告知麋贞之后,麋贞却道:

    “夫君常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故严谨家风,不许我府中之人,以权势欺人。”

    “今刘将军加厚我夫过矣,可将赏赐封存于府库。”

    “待吾等走后,再告知刘将军,以供府堂公用。”

    麋竺心疼妹妹,劝麋贞受了。

    麋贞执意不受,同时认为如今战事未平。

    河北民众,皆处于失去亲人的伤痛仇恨之中。

    所以此次北上搬家,不应该太过兴师动众,以免刺激到河北民众。

    糜竺拗不过妹妹,只得答应下来。

    很快,府里的图书、用品全部装载好了。

    自下邳出发,过道青州,往渤海而去。

    不表。

    ……

    却说李翊自魏地辞了曹操之后,回了渤海。

    没过多久,也收到了朝廷的表文。

    知道自己已经领了冀州牧了。

    左右之人,纷纷向李翊道喜。

    “冀州殷富,户口百万,刘将军将冀州给了君侯,可见待君侯之厚重。”

    李翊脸上却并未有一丝丝高兴,知道:

    “能者多劳,智者多忧。”

    “故曰,才高者任重,德厚者责深。”

    “主公令吾领冀州,也是盼我能早定北方。”

    众人闻言,遂纷纷称赞李翊的责任感。

    “行了,前日吾领许褚先行,缉袁谭回见于我。”

    “事情办的如何了?”

    李翊出声问。

    李翊新招聘的“秘书”甄尧走来,向李翊汇报道:

    “禀君侯,此前许将军领兵过甘陵时,见着袁谭。”

    “袁谭言说要去找袁尚报仇,遂不肯来见。”

    不肯来见?

    李翊皱起眉头,慨叹道:

    “莫非疑我乎?”

    甄尧躬身说:

    “君侯,如今您已领了冀州牧,冀州其余诸郡县皆按兵不动,坐观时变。”

    “而袁谭自青州起兵,向我徐州求助,本意便是为了争夺冀州。”

    “现在想必是他觉得自己没能得到冀州,便心生不满。”

    呵呵……

    李翊一声冷笑,“不想这二袁儿都如此的不听话。”

    又闻袁尚、袁谭现在到哪里了。

    甄尧答曰,此前袁谭接连寇略了甘陵、安平、河间等数个郡县。

    加上此前袁尚兵败,袁谭乘势吞并了一部他的部众,可谓实力大增。

    眼下袁谭、袁尚两边的实力勉强怼了个平。

    正于河间处交兵内斗。

    李翊一捋胡须,沉吟道:

    “河间离此地不远,我若发兵,半日可至。”

    又问,“他二人交斗多久了?”

    “回禀君侯,探马回报说两家已对峙一个多月了。”

    哈哈……

    听到这话,李翊又是忍不住笑。

    暗想袁绍一世英名,怎么生的这几个儿子却个个短视。

    如今冀州都被曹刘瓜给分完了,这两人不想着联手抵御外敌,竟还在那里内斗。

    实在不行,你选个边站队也行呐。

    “这样,于我点齐兵众。”

    “我在漳水对岸下寨,并不作战,只观两家动向。”

    “若两家内斗耗损极大,我便趁势收之。”

    “若一家得胜,我且助兵败者取胜。”

    此前因为刘备与袁谭的举主关系,李翊才考虑扶持袁谭。

    但这袁儿实在不怎么听话。

    如今有了“袁氏家属”在手里,李翊的选择也就多了起来。

    只须坐山观虎斗,待价而沽即可。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