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4章 酾酒临江,万民拥护,固一世之雄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4章 酾酒临江,万民拥护,固一世之雄也 (第3/3页)

堆聚在河面上,凿冰拽船,破开河道。

    场面极其壮观。

    李翊麾下诸人无不感慨。

    “……不想君侯不发一名徭役,便得如此多人力。”

    河面上的工程,吸引了附近其他县乡的百姓。

    百姓们过来打听,得知是大伙儿自发为李翊凿冰。

    于是也加入进来。

    赶巧碰上袁谭的军队赶来成平征募兵士。

    见河面上许多百姓都在那里敲冰,大伙儿觉得奇怪。

    正欲过去抓人,却又发现河边还驻扎了一支军队。

    一打听才知是李翊的,众人不敢近,只得回报袁谭。

    袁谭闻说李翊来了,顿时有些慌神:

    “前日李翊差我回渤海去见他,被我驳回。”

    “今番其亲自领兵来此,莫非是要寻我问罪?”

    于是打算主动去找李翊,向他负荆请罪。

    郭图急止之曰:

    “前番李翊肯纳降主公,是因主公系出袁氏。”

    “好使其收买河北人心。”

    “如今李翊已是冀州牧,又善待先公家属,以袁氏姻亲自居。”

    “河北民众对其之恨,已非去岁可比。”

    “今主公已对其无用,若主动相投。”

    “是缚其手而任人宰割也。”

    袁谭叹息道:

    “依你之言,该如何是好?”

    投降就是自投罗网,不投降又打不过。

    即便打过了,那也会损失惨重,会被袁尚趁机摘了桃子。

    简直是进退两难。

    “不如舍弃河间国,改投安平去罢。”

    郭图为袁谭分析,“安平兵少,我等前去,彼未必便会忠于袁尚。”

    “至于河间,使袁尚、李翊二虎相斗。”

    “我等于中取利,岂非两全其美乎?”

    郭图猜想李翊过了漳河,却不着急来攻的原因,肯定是想坐山观虎斗。

    既如此,爷们儿直接拍屁股走人。

    反将你一手,让你去跟袁尚斗去。

    袁谭暗想自己反正已经走投无路了,待在哪里不是待?

    于是采纳郭图之计,即拔营往南逃亡安平去了。

    话分两头,

    却说李翊组织了河间大量百姓,帮他敲冰拽船。

    靠着群众们的努力,冰河很快破开。

    李翊大喜,谓众人道:

    “有此河道,吾平冀州易矣。”

    于是,便要发兵去攻袁谭、袁尚。

    人报袁谭已经向南逃亡安平去了,李翊便想着先攻袁尚。

    而令人意外的是,袁尚得知袁谭走了,李翊又至。

    竟也不做抵抗,舍了河间国,向西逃往博陵郡去了。

    二袁儿一走,就只剩下李翊这一个军阀。

    此前一直观望的河间国相,当然明白该怎么做了。

    即率众出降,交出印绶,举国向李翊投诚。

    李翊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收复”了河间国。

    既克河间国,便会聚众人,商议下一步进兵战略。

    张郃对李翊言道:

    “目前道有两条,一条向西,取博陵、中山。”

    “一条向南取安平郡。”

    “不知君侯想先走哪条?”

    向西就是先打袁尚,向南就是先打袁谭。

    剩下的则是曹操的势力范围了。

    除非二袁儿想不开,继续往南走,否则就要撞上曹操的兵马。

    就看他们想栽谁手上了。

    “先向南,取安平郡!”

    李翊果断下令向南进军。

    之所以取安平,还是因为安平是剩下郡国当中最富庶的郡。

    面对这种富郡,当然是越早平定越好。

    免得它不断遭受战祸,导致它人口流失,破坏生产。

    “那君侯走后,河间由谁来守?”

    众人纷纷问。

    河间是刚打下来的,或作说白捡下来的。

    但也不能不留人来守。

    李翊目光在诸将当中逡巡一圈,最后落在张郃身上。

    “儁乂,由你来守河间。”

    “我?”

    张郃有些意外,未及回话,李翊又接着补充。

    “现在你便是新任的河间国相了。”

    此言一出,众人皆微微一怔。

    虽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但都未敢在李翊面前提出来。

    只有新入职的甄尧不知其中利害,小声地提醒李翊道:

    “君侯,听闻张将军是河间鄚县人。”

    “由他做河间国相,有违三互法。”

    “不如另择贤明罢。”

    所谓三互法,就是本地人不能当本地官。

    张郃是河间人,当河间国相自然是违背三互法的。

    “……不,就由儁乂来做河间国相。”

    李翊态度很坚定,“吾命令已下,不容更改。”

    甄尧连忙问,这样明目张胆地违背三互法,是不是不太好?

    李翊牵唇笑道:

    “吾正知其有悖三互法,才为此事也。”

    三互法是东汉桓帝时期制定的律法。

    李翊此举,就是开始要逐步挑战旧的汉室权威了。

    有人会说,刘备不就代表汉室吗,为什么还要挑战汉室权威?

    这就显然没有弄懂汉朝的二元君主制。

    严格意义上讲,

    即便刘备姓刘,是汉室宗亲,他也不能代表汉室。

    包括同为宗室的刘虞、刘表、刘璋等人也是一样。

    只有刘协这个天子,以及他所在的朝廷中枢才能代表汉室。

    这也是为什么荀彧这些忠于旧秩序的人,会对刘备不感冒的原因。

    这些士人忠于的汉,

    甚至都不是刘邦的汉,而是刘秀的汉。

    东汉之所以为汉,仅仅是因为刘秀姓刘而已。

    如果有一天刘备真的“兴复汉室”了,那他才能代表汉室。

    否则现在就只能是喊喊口号,说我要匡扶汉室。

    用这个旗号,去拉拢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进来。

    李翊违反三互法,就是要挑战旧的秩序。

    这是新秩序推翻旧秩序的必然进程。

    而且李翊也不是首例,早在骷髅王时期,就已经把这事儿当成是家常便饭了。

    只不过李翊没骷髅王那般激进,他是要一点一点试探。

    慢慢推倒旧汉室的权威,从而扶持起以刘备为首的“新汉室”。

    当即,李翊起兵向南,去“收复”安平郡。

    刚到安平不久的袁谭,闻说李翊到来,大吃一惊。

    暗想李翊怎么老是追着我不放?

    又听说袁尚在河间时,也没有做抵抗,便将河间之土拱手相让了。

    又忍不住破口大骂:

    “袁尚如此无能,父亲怎会令他来继承爵位?”

    随后,问计郭图说道:

    “汝前计不成,袁尚未与李翊相斗。”

    “彼又发兵来我安平,如何是好?”

    郭图一捋胡须,沉吟半晌,缓声说道:

    “听闻李翊到河北之后,免除徭役赋税,大肆收拢人心。”

    “我等或许可于此下手。”

    郭图看出李翊在河北立“爱民如子”的人设。

    既然你这么爱民,那我们就从民入手。

    “如此计将安出?”袁谭连忙问。

    “来日可尽驱安平百姓当先,我军在其后。”

    “以此来与李翊一决生死。”

    “若李翊当真爱民如子,且看他会不会对百姓动手。”

    “若是其尽将之杀戮,则讨之有名矣。”

    “若其不忍杀害,则用百姓妇孺为兵,将之驱往袁尚处。”

    袁谭从其言,即发兵强掳安平百姓。

    将百姓分作一队,自己的大军在其后边。

    命军士手执白刃,凡有不从者、擅离者,便立刻杀之,于路间害人性命。

    一时间,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

    啼哭之声,震天动地。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