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吕布、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0章 吕布、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 (第2/3页)



    “……夫君此去,不知几时得回?”

    这个问题可把李翊给问住了。

    他还从来没有远征过辽地。

    三郡乌桓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辽宁。

    但是直到唐宋时期,东北的开发都极为困难。

    如今的三郡乌桓与后世的辽宁相比,可真的是天差地别。

    即便是李翊也说不准,何时能够凯旋。

    “少则一年,多则两年。”

    李翊只能如此保证。

    “要这么久?”

    袁莹眸中难显失落之情,叹道:

    “治儿这孩子打出生起,就鲜少陪在父亲身边。”

    “您难道打算又离开他一年吗?”

    李翊脸上略显惭愧,谓二女道:

    “就有劳两位夫人多费心思了。”

    “我不在时,可多多教导治儿,勿使其害病落伤,我便心满意足。”

    李翊的思想符合传统中国父母的思想。

    即“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基于这个思想,故李翊的二子取名“李平”。

    李平乃庶出,妾室桃红所生。

    平者,

    小则平和顺遂,家庭和谐。

    大则社会稳定,百姓安乐。

    同时它又有公平、正直之意。

    《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为二子取名李平,是李翊对这孩子个人品德的要求,也寄托了他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的期望。

    “孩子都睡了吗?”

    李翊忽然问。

    麋贞点了点头,“适才桃红带着孩子们睡了。”

    “那么……”

    李翊开口。

    “那么……”

    二女睁大眼睛,望着李翊。

    “……咳咳,行了,如不出意外,明日便走。”

    “……嗯?吕布、马超等人的兵马还未至,夫君要去哪?”

    麋贞、袁莹皆是一奇。

    “我大军在章武会合,益德的粮草辎重亦是直接运输到章武。”

    “况且泉州渠、平虏渠已经开口,为夫得去监工。”

    ……所以……明日便走。”

    “故乞今晚再聚一宿。”

    二女面色一红,顿时明白了,还于再问。

    却被李翊出声打断道:

    “……好了,所有事务,吾俱已交代明白。”

    “汝二人不必再问,把头发盘起来。”

    今晚的风儿甚喧嚣。

    ……

    次日一大早,李翊便收拾好行囊,往章武出发了。

    一处闺房内,

    妆镜照云鬓,颜姣好。

    女子眼眸流转,如清晰淙淙——

    却又蕴满了心事万千。

    一侍婢轻步上前,小心接过梳篦,唤一声:“小姐。”

    “……适才郯侯已经出发了。”

    甄宓眸光一深,随即垂下眼去,思忖不语。

    旋即从妆台上起身,缓缓踱了几步,望向天外的浅晖。

    低眉凝眸,指尖轻轻交握,默默祈祷:

    “敬祈天地,神明相佑……”

    “佑他此行事事顺遂,安然凯旋。”

    那侍婢见此情状,忍不住噗嗤笑道:

    “……小姐,您这般对他上心,可他连道别都不曾来与您说。”

    “只恐是落有意,流水无情。”

    甄宓娇声叱道:

    “不得胡言,若无郯侯相护,我等一家俱难免于斯难。”

    “丫头顽劣,君侯厚恩,汝怎敢在背后编排于他?”

    侍婢见甄宓恼了,这才低头,连连赔礼:

    “小姐莫气,小姐莫气,适才戏言耳。”

    甄宓也不追究,只微作沉吟,叫她取笔墨来。

    侍婢照做,甄宓提笔落墨,写下几行字,然后对她说道:

    “……南星,汝将这份信交到兄长处去。”

    “让他发往母亲处。”

    这名叫南星的侍婢听话照做,将书信交给了甄尧。

    甄尧暗想,如今甄家与袁家的关系十分微妙,稍有不慎,便容易落人口实。

    遂还是拆开了这封书信,原来信中竟是甄宓让远在中山的母亲,筹措一批粮秣、镔铁出来。

    以资李翊北征乌桓。

    甄尧见此,乃找到甄宓,问其缘故。

    甄宓乃为兄长解释道:

    “小妹十岁时,天下兵乱,百姓饥馑。”

    “吾家中多有金银珠玉,储谷颇多。”

    “故谓母亲言:‘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

    “母亲纳我之言,广施恩惠,故我甄氏得以常青于河北。”

    “今河北易主,李冀州决意要与乌桓人决战。”

    “乌桓困边久矣,若能举家相助,诚为善事!”

    甄尧听罢,对妹妹敬服不已。

    “难道你有此壮烈情怀,父亲去后,两位兄长又相继离世。”

    “承蒙李冀州照料,为兄才能在渤海谋得个功曹官差。”

    “既然君侯要远征辽地,必大征徭役民夫运粮。”

    “我甄家在河北颇有人脉,应能相助。”

    甄家在冀州是为富为仁,所以很得民心。

    只要甄家开口,一定会有很多民众参与到此次征伐乌桓的战事中来。

    当即,甄尧遣心腹之人,将甄宓的书信发往中山国。

    时张氏为甄家主,既得儿女书信,当下即命人筹备牲畜、粮秣、镔铁。

    又以家中童仆三千人,运送粮秣,发往章武郡。

    张氏倾尽家中半数赀财,以资助此次李翊北征乌桓。

    之所以如此做,一是因为感谢李翊在此次清算袁氏的活动中保护甄氏一族。

    二是甄尧如今在渤海当差,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张氏自然将心血全都放在了这儿子身上。

    资助李翊,就等于是交好儿子的上级领导。

    应该的应该的。

    三自然是交保护费了。

    从古至今,

    从地主豪强到商人资本家,哪有不向上面交钱的道理?

    张氏操持一家,这点规矩还是懂的。

    一时间,章武郡不仅得到了来自徐州的粮秣器械,还得到了来自中山国的援助。

    李翊对于中山甄氏的慷慨解囊,自然倍是感激。

    当即亲自拟写了一封书信,向张夫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同时又命时任中山国相的高览,亲自登门去慰问。

    太守级别的高官亲自登门拜谢,这排面也算是拉满了。

    李翊投桃报李,命高览多为张夫人大开方便之门。

    凡有能帮之处,多多帮忙。

    如有解决不了的,可以越过高览,直接上报到他这一州方伯这里来。

    又等了几日,马超、张绣、吕布的兵马先后赶至。

    李翊即命人大宰牛羊,犒劳远道而来的诸位将士。

    牛牛在军中可不单单是填肚子用的。

    它更起到振奋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所以一般出征前,或打了胜仗,亦或相持太久,都会杀牛犒赏军士。

    李翊亲自出席,举盏走过席间,逐一拜谢远来的将军们。

    “张破羌,翊敬你一杯。”

    李翊举着酒盏,来到张绣身前。

    张绣慌忙举盏缓礼:

    “……不敢不敢,郯侯请。”

    此次河北、河南的大战,因为张绣力战有功,被升任为了破羌将军。

    张绣在感谢贾诩为他指明道路的同时,也十分感谢李翊愿意给他一个出战的机会。

    所以李翊此次征伐乌桓,张绣表现是最为积极的。

    第一时间,便率领本部兵马赶来章武,响应李翊的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