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6章 李翊泣血《出师表》,刘备怒叱徐州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6章 李翊泣血《出师表》,刘备怒叱徐州臣 (第2/3页)

的威望。

    更损伤刘备这个大领导的威望。

    所以无论如何,刘备都必须支持李翊打赢这场征辽之战。

    是夜,刘备又单独找来诸葛亮、鲁肃。

    屏退左右,独留一灯如豆。

    “二卿可知,今日郯侯于表文中,独荐汝二人?”

    诸葛亮、鲁肃闻言皆是对视一眼,肃然敛衽。

    刘备背着手,缓缓走下阶来。

    “汝二人与我共事许久,吾亦深知汝二卿之才。”

    “郯侯深谏汝二人,必有道理。”

    诸葛亮低眸,微做沉思。

    鲁肃早早地便与李翊相熟,李翊推荐他,合情合理。

    倒是诸葛亮,虽来了徐州有一年多了,但其实根本没与李翊见过。

    即便作为同事,或许李翊听说过他的工作事迹。

    但能予以他如此信任,令诸葛亮也颇为惊讶与感动。

    鲁肃倒是与李翊颇为熟识,见此,乃笑着打趣道:

    “昔管仲知鲍叔,非因同乡。”

    “祁奚举解狐,岂为旧识?”

    “孔明之才,十倍于我。”

    “郯侯亦知此事,故于主公面前保举。”

    唔……

    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闻得此言,内心大为感动。

    刘备大笑,于灯下取出两枚符节,递给二人道:

    “孔明听令!”

    “自今日起,汝来总督粮运,调节官民矛盾。”

    “勿使辽东缺漏粮草。”

    刘备并不是只会批评属下,既然属下有难处,他也会着手解决。

    既然坊间出现了有官吏横征暴敛的现象,便令孔明一并查出。

    因为按照预算,老百姓不应该交不上粮才对。

    唯一的可能,就是上表报十,下面征五十。

    层层剥削,中饱私囊。

    李翊主政徐州时,反腐倡廉,一时政通人和,吏治清明。

    如今李翊离开不过两年不到,徐州就开始滋生腐败了。

    难怪不得李翊力荐诸葛亮上位,让他接自己的班儿,继续主政徐州。

    原本刘备看诸葛亮年幼,加上他还没有太高的威望,同时也不希望诸葛亮像李翊那样劳累。

    但如今底下人竟然烂成这样,那刘备必须得下狠手整治了。

    遂将徐州政务,尽付给了诸葛亮,让他严查底下吏官。

    随后又将另一枚符节交给鲁肃。

    “子敬听令!”

    “徐州水路军马,俱交由你来操练。”

    “同时严查徐州是否有官员,与辽东人互通书信。”

    诸葛亮、鲁肃相视一眼,蓦然拜倒:

    “臣等明白!”

    刘备将徐州的军政大权,正式交付给了诸葛亮、鲁肃。

    徐州自李翊走后,迎来了一场新的风暴。

    不表。

    ……

    幽州,辽东,襄平。

    李翊大军围困襄平已逾三月。

    城中粮尽,公孙度只得宰牛马为食。

    牛马食尽,城中军民窘急。

    吏民只得互相食人果腹。

    一时间,城内人人怨恨,各无守心。

    皆欲斩公孙度,以其首级献城向李翊归降。

    公孙度闻说后,惊忧万分,连忙遣阳仪、韩忠出城,向李翊请降。

    二人自城上,以绳索系下。

    来到大帐,见着李翊,道明投降之意。

    “吾主愿举城归降郯侯,还请郯侯撤围城二十里。”

    李翊大怒,叱二人道:

    “昔楚、郑国位相同,郑伯犹袒胸露肉,牵羊而出城投降。”

    “吾为天子上卿,尔等竟欲先使我解围退舍,此合乎礼法乎!”

    只有傻子才会在最紧要的时候,撤去重围。

    公孙度这是想把李翊当猴耍。

    于是,李翊命人斩了韩忠、阳仪。

    又对其随从说道:

    “公孙度乃是识时务之人,必不会行此愚举,叫我先撤围然后投降。”

    “我猜想是阳仪、韩忠二人假传逾令,我已替公孙度杀之。”

    “倘公孙度果真有诚意,可换一位年轻明智之人来投降!”

    随从震悚,喏喏而退。

    将此事回报给了公孙度,公孙度惊恐。

    也来不及追究李翊杀他两名大将的责任了,赶紧按照李翊的吩咐,遣了一位年轻的使者过去。

    李翊既见来使,又对他说道:

    “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既然公孙度不愿面缚来降,那只能请他去死了!”

    这!

    使者听闻此话,大惊失色。

    暗道明明是李翊点明让年轻人过来投降的,怎么突然便拒绝受降了?

    使者还欲开口求情,看看是否有转机。

    忽有哨骑飞奔进帐,报曰:

    “——禀君侯,我军已攻上墙头了。”

    原来,虽然两边正在商议和谈事宜,但李翊却从未下令停止进攻。

    “好!”

    李翊拍案而起,对那使者说道:

    “公孙度逆行无道,汝可回去告诉他。”

    “除非他死,否则我两军绝不可能和谈!”

    什么!?

    使者听罢,又惊又怒,敢情你李翊从未想过要和谈。

    那你一直让我们换人干什么?

    玩呢?

    使者无奈,只得回去将这个消息报给公孙度。

    公孙度听后,亦是颇为惊讶:

    “你是说李翊并无和谈之意?”

    “……是,他是这样对小人说的。”

    这就奇怪了。

    公孙度同样不明白李翊是什么意思。

    既然不想和谈,何必让我一直换人去跟他谈判呢?

    忽有人报:“汉军已经打上外墙了!”

    公孙度大惊,忽灵光乍现,想到些什么。

    气得跌足捶胸,破口大骂:

    “李翊真乃奸诈之徒,误中其诡计矣!”

    左右人纷纷问,李翊使什么计了?

    公孙度面色苍白,解释道:

    “李翊从未想过和谈,但反复使我换人,只是为了慢我之心罢了。”

    “好让我误以为有和谈希望,不弃城而走。”

    “如今贼人已经攻上城墙,吾时机已失。”

    “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矣!!”

    众人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原来李翊从一开始,便早已下定了要擒杀公孙度的决心。

    之所以让公孙度反复派遣使者,不过是故意迷惑他们而已。

    先让对手看到希望,等其放松警惕之时,再一举将之击溃。

    “主公,现在该怎么办?”

    众人纷纷跪伏于地,痛哭流涕。

    公孙度面如死灰,不发一言。

    或有忠志之士谏道:

    “事到如今,只有殊死一搏。”

    “我等突围,掩护将军逃出去。”

    公孙度望着城外,遍地的敌军,只觉双腿有千斤重。

    实在是迈不动了。

    “……吾起兵以来,未尝如此狼狈过。”

    “尔等要走的,现在可以走。”

    “要降的,现在可以出城投降。”

    众人纷纷问主公你怎么办?

    公孙度便道:

    “李翊既不容我,吾情愿战死沙场,不负男儿七尺之躯。”

    左右闻言,无不伤感哭泣。

    公孙度乃领了十余名骁骑,披重甲,持槊出城搦战。

    甫一出门,便听得山上高呼:

    “公孙度休走!”

    “杀贼!杀贼!”

    震天的杀喊声,响彻山野。

    俄顷,忽听得山上一声号响,鼓角齐鸣。

    一支兵拦住去路,中央乃郯侯李翊也。

    左右分别立着张绣,黄忠,大呼:

    “反贼休走!”

    公孙度大惊,拨马奋力直突李翊中军阵。

    心想着,今日即便是战死,也要带走李翊。

    未至,闻得四面喊声大作。

    左有马超、吕布,右有关羽、张飞。

    四面围得铁桶相似,众军士一齐涌上。

    将公孙度一行人众尽数砍死,然后又上去抢夺公孙度尸首。

    直抢的公孙度碎尸万段,面目全非。

    李翊乃勒兵进城。

    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携幼子公孙渊自缚其首,于城门前献城投降。

    城破之后,人民畏惧。

    在街道上焚香拜迎,唯恐李翊降罪。

    李翊下令,进城之后不得扰民。

    大军一路行进城内,见饿殍塞道,人竞相食。

    李翊乃命人将军中粟米,分与民众。

    又见有民众瑟缩于墙角,冻毙者无数。

    李翊又下令道:

    “可拆公孙度房屋之木,伐其园林为薪。”

    于是亲自执斧拆除宫殿,军民竞效之,火光彻夜如昼。

    随后打开仓库,将库内绢帛钱币,尽数劳赏三军。

    至于城内公孙氏余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