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3章 昭姬归汉,匈奴降齐,楚魏同盟,东吴抗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3章 昭姬归汉,匈奴降齐,楚魏同盟,东吴抗曹 (第1/3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绵绵不绝的长江如一道利刃般将西川与东吴分在了两端。

    长江是地图上的一横。

    百年世路多反复,千古河山几废兴。

    崎岖难行的大别山又在地图上划出了一竖。

    而这一横一竖的中间,就是荆州。

    荆州,三国历史上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不单单是因为它富裕,更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对于南方政权而言,想要与北方抗衡,荆州就是沟通的桥梁。

    要想统一南方,荆州就是行军的要道。

    而对于北方政权而言,

    曹操在历史上统一北方之后,南征为何优先打荆州?

    因为相比进军西边的秦岭,以及东边的水网,攻取荆州才是进取天下的最优解。

    这也是为什么魏蜀吴都要争先恐后抢夺荆州的原因。

    事实上,

    早在曹操打张绣时,就是为了抢夺荆州。

    只是被北方的事务耽搁了。

    如今曹操依然有实力,去跟刘表争荆州。

    可偏偏有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使得他不得不选择与荆州联合,共御强敌。

    刘表称楚公,与魏国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这显然是针对刘备的。

    刘备也立马做出了反应。

    一面上奏朝廷,谴责刘表僭越。

    一面又宣布与荆州断交,拒绝两地贸易来往。

    政治上,经济上双重制裁刘表。

    但这还不够,刘备又在考虑是否要在军事上进一步征讨刘表。

    毕竟前面说过,荆州是进取天下的绝佳位置。

    于是召集群臣,谓众人道:

    “刘景升背盟附逆,孤欲亲提大军,问罪荆襄!”

    “公等以为如何?”

    诸葛亮止之曰:

    “此有悖郯侯战略方针。”

    “郯侯之意,先定北方,然后定河南,最后南取荆州。”

    “以荆州西向巴蜀,剩余群雄必望势归附。”

    “今先图荆州,恐曹操坐收渔利。”

    刘备沉吟良久,皱眉道:

    “然荆州与魏结盟,于我国不利。”

    “今不早图,必为大患。”

    刘备十分担心楚魏同盟的威胁。

    毕竟他的实力还远没有到碾压曹操的地步,如今再加一个荆州。

    毫无疑问这一纸同盟条约,会成为刘备统一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时发小简雍在侧,即谓刘备道:

    “刘表僭位称公,丞相必知此事。”

    “可差人去冀州,询问丞相的意见。”

    刘备乃从其言,遣快骑,星夜赶去渤海。

    征询李翊的意见,问他如何看待如今的楚魏同盟。

    齐国是否应该立刻做出反应,征讨刘表,以示惩戒?

    书信经由丞相府,上报到李翊处。

    相府机构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李翊当即回书,发给刘备。

    其书略曰:

    “臣闻大王欲讨刘表,以惩其背盟附曹之罪。”

    “然臣窃以为,此时伐荆,非良策也,愿大王垂听。”

    “一者,兵疲民困,不可轻动。”

    “前伐乌桓,新定辽东,将士远征千里,甲胄未解,战马尚瘦。”

    “若再驱疲卒南下,恐师老兵疲,难竟全功。”

    “且连年征战,冀、青百姓赋役繁重,仓廪未实。”

    “若再兴大军,恐生内忧。”

    “二者,曹刘并伐,力有未逮。”

    “刘表僭位楚公,与魏逆已成唇齿。”

    “若举兵攻荆州,曹操必袭我河北。”

    “届时南北受敌,胜负难料。”

    “不若暂息兵戈,养精蓄锐,待操、表生隙,再图后举。”

    “三者,水军未备,地利不在。”

    “刘表据长江之险,水师精锐,战船千艘。”

    “我齐国水军初建,舟楫不习,若贸然与争,恐如旱鸭入水,反受其制。”

    “故臣请大王暂息雷霆之怒,外示宽和,内修战备。”

    “可遣使责刘表之罪,以观其变。”

    “密令陈元龙于广陵加紧训练水军,以备不虞。”

    “待天时、地利、人和皆备,再一举而定荆襄,方为万全之策。”

    “——臣翊顿首敬上。”

    李翊不仅反对刘备此时征讨荆州,甚至反对此时就跟曹操翻脸。

    理由也很简单,战争打得太频繁了。

    过去几年,刘营将士在北方,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如果突然告诉他们又要去征南方。

    李翊担心,即便是以他在军中的威望,都很难压得住兵变。

    其次,曹操、刘表的实力本身不弱。

    尤其是刘表,历史上因为他的突然去世,然后荆州士人豪强们又牵头投降了。

    导致曹操不费吹之力就拿下了荆州,从而让人误以为荆州很弱。

    但事实上,

    赤壁之战开打之前,曹操兴大军本就是奔着刘表去的。

    本来曹操都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打算跟刘表拼个你死我活。

    结果谁也没想到挂机了半辈子的刘表,会在匹配赛的前一天强行退游。

    现在楚魏同盟刚刚签订,人家正是蜜月期。

    李翊认为现在开战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不论打一家,另一家肯定会参战。

    齐国目前,绝对没有同时两线作战的能力。

    这又涉及到了李翊提到的第三点——荆州水军。

    我们都说曹操打输赤壁之战便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因为他丢了荆州,也就失去了当时天下第一的水军。

    徐州没有强大的水军做支撑,是很难跨过长江,夺取荆州的。

    因为跟荆州发达的造船业,以及满是湖泊良港的地利相比,徐州的造船业就显得相对弱小了。

    那么面对不怀好意的,针对齐国的魏楚同盟,李翊的构想是什么呢?

    还是按照原计划,先定北方。

    也就是将曹操的势力彻底驱除出河北。

    但这期间,齐国只能与魏国发生局部战争,不能够升级为全面战争。

    即要慢慢蚕食曹操在北方的领土。

    没错。

    李翊所用的,正是当年袁神时期,田丰、沮授为代表的消耗派的方针。

    老刘国力上是有优势的,没必要像当年袁神那样,急着速战。

    这一点,也可以参考曹操统一北方后,贾诩给曹操的建议。

    ——“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众所周知,在三国历史上,不听贾诩意见的人。

    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

    李翊跟贾诩的思路是差不多的,顺风局不要浪,稳扎稳打。

    慢慢上高地,然后爆水晶,最后进行胜利结算。

    当然了,蚕食曹操土地,还不使战争规模全面升级。

    这就有些考验技术与手段了。

    具体该怎么做,就是李翊与他的丞相府要头疼的问题了。

    刘备览李翊谏表,沉思良久,终纳其言。

    问孔明如何最大予以李翊支持?

    孔明轻摇羽扇,应声答:

    “可先使人携重礼赴襄阳,传话刘表。”

    “以慢其心。”

    “刘表守户之犬耳,生性多疑,若得知大王既往不咎。”

    “必愿与大王重新交好。”

    刘备从其言,即命简雍为使,赴荆州传话刘表。

    “……前闻景升受楚公之封,孤甚为不解。”

    “今细思之,或为曹操胁迫所致。”

    “若君愿重修盟好,孤可不咎既往。”

    为彰显诚意,刘备不仅释放了此前扣押的荆州商船,恢复了两地的通商贸易。

    还上表天子,主动为刘表表司徒之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