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2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才是你们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2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才是你们分! (第1/3页)

    西川,汉中。

    自曹操收降张鲁以后,就开始全力消化汉中之地了。

    曹操非常重视汉中的开发,他不仅将屯田大师枣祗从颍川调到汉中来。

    还大手一挥,拨款五千万钱。

    命赵俨、吕虔等众,全力恢复汉中的生产力。

    汉中为何如此重要?

    从自身经济实力上来讲,汉中人口高达几十万。

    历史上张鲁能够凭借一郡之地,压制刘璋一州打的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了,张鲁不止占有汉中,他还占有巴郡以北的区域。

    等于益州除蜀郡外,人口最多的地方,张鲁基本上都占了。

    这使得张鲁能够一郡打一州。

    从战略上讲,汉中是益州的门户。

    只要有了汉中,益州地区就是门户大开。

    反之,如果蜀主得到汉中地区,旁人是很难正常打进来的。

    即便是历史上的刘备入蜀,那也是直接从蜀地内部开始打的。

    真让刘备从外面打进来,那也是极为困难的。

    所以在经历了半生沉浮的曹操,此刻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

    那就是放弃与刘备争夺中原,转而与刘璋去争夺西川。

    因为此时的西川并未统一,最重要的汉中地区不在刘璋手里。

    曹操完全可以分而破之,先克张鲁,后吞刘璋。

    目前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曹操此刻的精力则完全集中在剩下一半上了。

    如何攻取西川?

    一日,大会文武于南郑,商议进取西川之策。

    曹操看一眼麾下群臣。

    大部分都是曹氏、夏侯氏臣子。

    如果说此前魏国集团,宗室与外姓臣子是六四开的话,如今已经是七三开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自己颠沛流离,只能仰赖宗室。

    “今汉中已得,蜀地门户洞开。”

    “刘璋暗弱,吾欲趁刘备全并中原之地之前取之,公等以为如何?”

    谋士程昱进言道:

    “刘璋虽据益州,然外强中干,政令不一。”

    “蜀中豪杰,多有不服者。”

    “主公若欲取之,不必急攻,可先以计图之。”

    曹操问,“计将安出?”

    程昱一捋长髯,分析道:

    “蜀中张肃、张松兄弟,素与刘璋不睦,且与我方暗通款曲。”

    “可先遣密使,厚结二人,使其在成都散布谣言。”

    “称我军无意伐蜀,以慢刘璋之心。”

    “同时,主公可遣心腹将士,潜入白水一带。”

    “广布恩信,结交蜀中豪强。”

    “待民心归附,我军可先占白水,断其咽喉。”

    “而后直逼成都,则大事可定矣!”

    曹操大喜,抚掌称善。

    于是,纳程昱之言,先遣使暗结张肃、张松二人。

    使他们在刘璋面前,替自己美言两句,以麻痹刘璋。

    ……

    却说刘璋在成都,闻曹操已取汉中,兵锋直逼西川。

    心中忧惧,唯恐是驱一狼而得一虎也。

    于是,急聚众官商议。

    “曹操虎踞汉中,窥我益州,如之奈何?”

    话音未落,从事张肃出班奏道:

    “主公勿忧!曹操虽得汉中,然其志在休兵养民,未必有意伐蜀。”

    “且蜀道艰险,纵有百万之众,亦难飞渡。”

    “主公且宽心,不必自扰。”

    张肃最与曹操亲善,因此曹操是颜控,而张肃又长得俊美嘛。

    历史上的曹操就非常喜欢张肃,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张松”。

    希望用他为内应,帮自己收取西川之地。

    刘璋是一个没主见的人,听到张肃的话,稍觉心安。

    又问众蜀官道:

    “诸卿以为如何?”

    阶下文武面面相觑,竟无一人应答。

    原来蜀中诸臣,各怀异心。

    或有惧曹者,不敢轻言战事。

    或有私通曹操者,不愿献策。

    亦有观望者,欲待时局变化,再作打算。

    有一个段子叫,刘璋为什么能当益州牧?

    答:因为他写了篇作文,叫《我的州牧父亲刘焉》。

    但是段子归段子,州牧并不是世袭制。

    旧州牧去世,朝廷会派新的州牧过去接替。

    哪有儿子继位的?

    在刘焉去世后,长安朝廷就曾派遣扈瑁到益州去上任。

    为此,刘表还专门帮忙策反了部将甘宁,一起搞刘璋。

    结果没想到战败了。

    侧面也反应了,益州兵守家是真的强。

    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吐槽刘璋得国不正。

    不过,这就能说明刘璋能力很强吗?

    答:不能。

    强的是东州派,而非刘璋。

    事实上,刘璋之所以能够继位,就是靠着东州派上位的。

    因为刘焉去世之后,是点名了三子刘瑁继位的。

    结果当时的东州派觉得刘瑁能力比较强,而刘璋性格温仁、缺乏威严,更好控制。

    于是在重臣赵韪等人的拥戴下,立了刘璋为新的西川之主。

    也就是说,刘璋之所以能够继位,仅仅是因为他“弱”!

    赵韪是随刘焉一起入蜀的元老,也是“开国功臣”,备受刘焉信赖。

    只是没想到最后会养狼当犬看家难。

    “诶!主公切不可对曹贼放松警惕。”

    从事王累当即站出来反驳张肃的观点。

    “目今曹操在与刘备的争锋中,丢失了河北之地。”

    “刘备下一个目标,就是全并河南。”

    “曹操的兖州,已被刘备南北夹击,断不能守。”

    “故曹操迁徙人口至关中地区。”

    “然凭借关中,也难以抵挡刘备攻势。”

    “所以肯定想要西川之地,以守护他曹家的基业。”

    “此所以曹贼取汉中,而守关中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王累看出了满朝文武各怀心思,力劝刘璋要防着曹操。

    “谬也。”

    时任蜀郡太守的许靖这时候站了出来。

    “如今曹操是敌是友尚不可尽知,如果我们发兵拒之。”

    “反而惹恼一强敌。”

    “应先遣使与曹操来往,探明其意,然后决之。”

    许靖相当于首都的市长,说话当然是很有分量的。

    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东州士人。

    东州士人是东州派的组成部分。

    什么是东州派?

    史书上说,“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

    简单概括,

    就是南阳、三辅地区进来蜀地的,就是东州一派的人。

    我们清楚,历史上的蜀汉主要分为四派。

    ——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元从派。

    不过此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认为哪有什么派系,只不过是后人的牵强附会罢了。

    你比如说李严。

    人们都说李严是东州派大佬,可人家明明是荆州人,会什么不把他划到荆州派去?

    再比如说上文提到的权臣赵韪,人家一个巴郡人,为什么不把他划到益州派去?

    其实所谓的派系,是后世的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权力斗争而划分出来的。

    史书上的确没有明着划分。

    但并不代表这么划分就是错的。

    就拿东州派来说,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东州派可以简单理解为南阳、三辅地区的人。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只要是跟随刘焉刘璋时期到蜀地的,都可以理解为东州士人。

    换句话说,只要是刘焉父子时期的外来户,都可以算作东州派。

    刘璋虽然暗弱,但人家有东州兵的支持啊。

    因为东州兵经常侵扰百姓,而刘璋性格软,管不住他们。

    就任由东州兵肆意妄为。

    赵韪就想取代刘璋。

    他号称是西川小刘备。

    不仅在蜀地深得民心,还有政治手腕。

    还平定过甘宁等人的叛乱,还继续统军防御刘表。

    随着赵韪权力的提升,自己也变得越来越飘飘然。

    在公元200年时,赵韪便发动政变,想取代刘璋。

    而此举,得到了益州本土士人的支持。

    因为赵韪虽是外来户,但他其实是蜀人。

    反观刘焉、刘璋父子,他们才是外来户。

    你作为外来户不讨好本地人也就算了,结果还纵容你的手下欺压本地人。

    那本地人不反你反谁?

    但是,

    东州兵一贯欺压百姓,怕赵韪上台,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会被清算。

    于是大家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