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0章 乱世被发好人卡,何尝不是一种悲哀?(附曹贼入蜀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0章 乱世被发好人卡,何尝不是一种悲哀?(附曹贼入蜀图) (第1/3页)

    益州,广汉郡。

    却说曹操取西川的征途中,因为连战连捷,一时大意。

    自以为可以一举吞并蜀地,不想中了邓贤的诈降计。

    不仅损兵折将,还痛失了爱子曹冲。

    魏国的伐蜀事业遭到了挫折。

    悲愤至极的曹操,一面收兵退回涪水关休整,一面使人祭奠曹冲。

    曹操伤心是实,然这却也是曹操的缓兵之计。

    他一面使人到关中催督粮草,一面又密遣魏兵偷渡涪水,袭至雒城。

    张任见魏军忽至,一时骇然。

    吴懿、刘璝二将急忙谏道:

    “兵势甚危,今不决一死战,如何驱得魏兵退?”

    “可一面差人回成都,见主公告急。”

    在一面守御,用计破敌。”

    张任思索再三,便道:

    “来日,吾自领一军出城搦战,然后诈败。”

    “将魏兵诱至城北,尔等再从城内杀出。”

    “截断其中路,如此曹操首尾不能相顾,便可获胜。”

    三人商议已定,于次日出发。

    张任自引数千人马,摇旗呐喊,出城搦战。

    两军对垒,曹操隔空喊话:

    “张任小儿!”

    “我连夜渡过涪水,神兵天降,如何不下马受降?”

    张任以枪指曰:

    “曹贼!安敢侵我境界?”

    “可速速过来临死,我送你下去父子团聚。”

    “哦,说来汝长子幼子皆因你而死。”

    “不知汝死后,有何面目去见曹家列祖列宗?”

    曹操闻言大怒,回首顾谓众将曰:

    “谁能擒得此贼!”

    话音方落,曹彰挺枪出马,直取张任。

    二将战不十合,张任诈败,绕城而走。

    曹操趁势率兵追杀过去,吴懿依照计划,于中路杀出,截断魏军中路。

    魏军阵脚大乱,前后不能相顾。

    曹操临危不乱,急令鸣金收兵。

    李典、乐进二将各率本部军马断后,且战且退。

    张任见状,调转马头,与吴懿合兵一处,乘胜追击。

    “主公,有计破敌矣!”

    当此危难之际,程昱忽然心生一计,急忙向曹操献策:

    “可令后军多弃辎重,诱敌抢夺。”

    曹操会意,即命后队抛弃旌旗鼓角辎重。

    原本还在追杀的蜀军见着辎重,果然开始争相抢夺,阵型大乱。

    因为刘璋对军士的赏赐一直很少,所以当他们面对这些巨财时,一个个全都按捺不住。

    即便是马上军士,也都下马来抢夺。

    此时,曹操早已暗令曹洪、曹真各率精骑伏于两侧山林。

    见蜀军中计,立即杀出。

    曹洪直取张任,曹真径袭吴懿。

    二将猝不及防,被迫分兵迎战。

    曹操亲率中军精锐,以“锋矢阵”直插敌阵核心。

    各营将领齐齐杀出,所向披靡。

    曹彰亦重整旗鼓,从侧翼杀回。

    张任见势不妙,急令鸣金收兵。

    然退路已被吕虔预先埋伏的弓弩手封锁。

    蜀军进退维谷,死伤惨重。

    “张将军速退!”

    刘璝忽率生力军从城中杀出接应。

    曹操见时机已到,令旗一挥,预先埋伏在护城河边的工兵立即砍断吊桥。

    刘璝军大半被困于城外。

    一通混战厮杀过后,吴懿、刘璝二将俱被魏军所擒。

    张任则退入东门去了。

    整军回到寨中,曹操叫人将吴懿、刘璝二将押解上来。

    “汝降否?”曹操问。

    吴懿大声回道:

    “我既被擒,如何不降?”

    曹操大喜,乃亲解其缚。

    须知,吴懿乃是刘璋的姻亲。

    但他却对刘璋并没有太大的忠心。

    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还是刘璋暗弱。

    以吴懿为代表的东州派,一直想换个新主人。

    其二,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吴懿虽然跟刘璋是姻亲,但他的妹妹并不是嫁给了刘璋。

    而是嫁给了刘璋的哥哥刘瑁。

    此前说过,刘焉是点名了刘瑁来当继承人。

    所以才会安排他娶吴懿的妹妹。

    因为吴懿是刘焉入蜀的元从,军中地位崇高。

    算是给儿子继位铺平道路。

    但蜀中大佬们觉得刘璋性格更软弱,更好拿捏。

    于是力排众议,坚持扶持刘璋上位。

    这其中也包括东州派。

    但同为东州派的吴懿却受到了伤害。

    毕竟他跟刘瑁是直属的姻亲,跟刘璋关系就远了。

    最终,独木难支的吴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璋上位。

    但随着刘璋对益州控制力的减弱,各派互相内斗。

    吴懿也渴望进来一位雄主,使得蜀中利益重新分配。

    而这个人就是曹操!

    曹操当即拜吴懿为讨逆将军,用来收买蜀中将领人心。

    然后又问吴懿计策:

    “城中尚有几人,孤要如何取得雒城?”

    吴懿乃道:

    “城中还有刘季玉之子刘循,辅将张任。”

    “此人乃是蜀郡本地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

    曹操一捋胡须,对众将道:

    “看来不败张任,不能取雒城。”

    于是,亲自巡视雒城之外,见麦田尚有余存。

    乃令军士去抢夺。

    张任见此,急忙率军出来迎战。

    甫一进了麦田,只听得四面喊声大起。

    左有曹洪,右有曹真,冲杀将来。

    张任情知中计,急回军时,却见桥已被魏军拆毁。

    欲投北去,却见曹彰率军一字排开,截断去路。

    张任无奈,只得绕河而走,早到芦苇丛杂处。

    曹魏一军从芦中忽起,都用长枪乱戳,用长刀急剁马蹄。

    一时间,马军尽倒,皆被执缚。

    张任大败,只引十数骑,逃回成都去。

    曹操乃趁势率军攻打雒城,直至城下,大叫:

    “早开门受降,免一城生灵受苦!”

    刘循见此,急忙弃了城池,自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

    曹操进城,出榜安民,然后重赏诸将。

    商议下一步的进兵事宜。

    程昱谏曰:

    “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

    “惟恐外地州郡不宁,可令刘璝、吴懿引曹洪将军共出。”

    “抚外水江阳、犍为等处所属州。”

    “然后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攻取。”

    程昱的意思,希望先将除蜀郡外的其他州郡一并给招抚了。

    还专门蜀地降将刘璝、吴懿去,又命曹魏宗室曹洪监之。

    可以说是相当妥当。

    当曹操却摇了摇头,否决了程昱这个提议:

    “此前一败,使我军失了先机。”

    “如今眼看就要兵至成都,不可再有差错。”

    “还是稳妥起见,合兵一处,攻伐成都,此乃上策。”

    一贯喜欢用降兵的曹操,此刻竟连低风险的计策也不愿采纳了。

    因为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成都是必取的。

    可如果分兵去招抚其他郡县,万一出错,那取西川的时间又要被耽误了。

    曹操本来就是在跟刘备争分夺秒,一点时间都浪费不得。

    谋士傅巽见此,也出言劝阻曹操:

    “公言差矣,刘璋暗弱,昏聩无能。”

    “今既取雒城,我大军直抵成都,刘璋断不能久持。”

    “可倘若不先将犍为、江阳、巴郡等地招抚,万一刘璋走脱,岂不前功尽弃乎?”

    战争的胜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战略胜,一种是战争胜。

    前者的重要性是远高于后者的。

    就比如历史上的博望坡,虽然老罗着重去描写刘备大败中的小胜。

    但从战略上讲,曹魏已经达成了战略目的。

    就是为了赶走刘备,抢占江陵,好吞并荆州。

    如今的成都问题也是如此。

    从战术上讲,曹操就是想赶快拿下成都,然后西川名义上就属于他了。

    但从战略上讲,曹操必须要控制住刘璋,然后招抚西川剩余郡县。

    否则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但面对这项抉择,曹操到底还是选择了稳扎稳打。

    曹操不是不知道程昱、傅巽的战术更好,而是他现在实在没有浪的资本。

    于是,曹操力排众议,坚持选择合兵一处,直取成都。

    又问一路打来收降的蜀军降将,“孤前去成都,还有何处关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