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6章 刘玄德再得一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16章 刘玄德再得一子 (第3/3页)

,面不改色。

    刘备大喜过望,一直身旁的护卫许褚道:

    “寡人适才以项籍试樊哙之事,复试小郎。”

    “吾尝谓仲康为古之樊哙,今观小郎,则不亚樊哙矣!”

    许褚闻言,面露不屑之色,嗔目而视之。

    须知许褚生得是腰大十围,体壮如牛。

    他的蔑视,足以吓得众人侧目。

    唯独寇封初生牛犊不怕虎,全然不惧,亦嗔目还视许褚。

    没有一丝的害怕。

    于是刘备更加喜欢这名叫做寇封的少年郎,当即拉着他的手,邀请他和自己坐在一张席上。

    能够与齐王坐则同席的人,那绝对是莫大的殊荣。

    众人都感慨刘泌好运气啊,有一个好外甥。

    就凭今晚上这件事,搞不好过两天他就要升官儿迁任到别处去了。

    念及此,众官只觉懊悔,恨没有把自己儿子给一并带过来。

    现在想想也是,齐王千岁都已经是年近五十岁的人了。

    这个年纪的人,就是喜欢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唉,悔呀!

    刘备拉着寇封入席,正谈笑间。

    随军厨役端菜上席之时,不慎失手,一块炙肉滚落于地。

    众官尚未察觉,寇封却已俯身拾起,轻轻拂去尘土,竟径直放入口中。

    刘备见状,既惊讶又欣赏,便问:

    “寇公子,肉已沾尘,何故不责下人,反自食之,是何意也?”

    寇封拱手答道:

    “齐王容禀,臣身为将吏,当时时体恤百姓。”

    “粒米片肉,皆来之不易,弃之可惜。”

    “厨役终日劳碌,偶有过失,若因小事叱责,岂不寒了人心?”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刘备听罢,心中大悦,暗想:

    “此子不仅仪表堂堂,更有仁德之心,实乃难得之才!”

    刘备便问一旁的樊城令刘泌道:

    “卿与寡人乃是华宗,四百年合是一家。”

    “未知祖上何人?”

    刘泌躬身答曰:

    “回禀王上,臣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哦?卿竟也出自中山靖王一脉?”

    听闻此话,刘备更加欢喜。

    遂起身执寇封之手,对刘泌说道:

    “令甥小小年纪,便有一颗仁义爱民之心。”

    “备甚爱之,愿收其为义子,不知刘县令意下如何?”

    刘泌大喜,当即应允。

    寇封亦恭敬下拜,口称:

    “父亲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

    刘备扶起寇封,抚其肩道:

    “自今日起,汝便随我姓刘,改名刘封。”

    “望汝日后不负此名,为汉室建功!”

    刘备收下刘封并非是一时高兴上头了,而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要按历史上来,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是因为当时他无后。

    所以后来有了刘禅,刘封的定位就很尴尬了嘛。

    但这并不妨碍刘备对刘封的喜爱,让刘封直接当了副军将军,东三郡长官,独当一面。

    可千万别因为听到“副军将军”里面带一个副字,就小看了这个职位。

    副军的意思就是刘备副手的意思。

    刘备是主帅,刘封就是副手。

    这是刘备原创的官职。

    当时刘备军中只有刘封有这样的尊号,统领一方,威风八面。

    刘备这样宠爱刘封,不仅是想把刘封培养成独挡一方的大将军。

    同时也是希望刘封能够像魏国的曹真一样,成为辅佐弟弟阿斗的大将。

    至于本位面,尽管刘备已经有了子嗣,但还是收了刘封为义子。

    这是因为刘封的能力确实很强。

    史书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

    要知道,正史当中有勇武记载的将领,总共都才三十几个。

    刘封就是其中之一。

    刘备看上了刘封的能力,也喜欢他身上的傲骨。

    相比之下,刘禅是没有继承到刘备身上的傲气的,他的性格偏软弱。

    正因如此,刘备觉得他有必要扶持一个“宗室”来辅佐他儿子,弥补阿斗身上的缺陷。

    换句话说,刘备就是打算把刘封当成历史上的曹真来培养。

    因为曹真就是曹操的养子嘛,并且后来也成为了辅佐明帝曹睿的宗室大臣。

    历史上的刘封之所以没能够成为曹真那样的辅政大臣,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

    刘封的能力很强。

    而是因为刘封比起曹真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刘封是有“继承权”的。

    虽然这个继承权自刘禅诞生以后,大家就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及。

    但并不妨碍刘封自己这样认为,并奢望自己有机会去继承大位。

    而本位面不同,刘备如今已有三子了。

    刘禅更是早早地被立为了王太子,

    即便刘备收了刘封为义子,也没有人会觉得刘封有继承权,包括刘封自己。

    但刘备对刘封的喜爱是不变的。

    刘封死后,刘备也哭得非常伤心。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傲骨,有志气,跟自己很像。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颗仁德,同情底层百姓的心。

    这一点简直太难得了。

    刘备现在非常庆幸自己来荆州巡县,认识了这位与自己同出一脉的宗亲刘泌。

    也感谢老祖宗刘胜广播种子,使自己在荆州都能遇到家人。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配合刘备一高兴,果断地收了刘封为义子。

    他需要一位二代“宗室”,来辅佐他的儿子,将来治国理政。

    这也算是刘备的一点点私心。

    说白了,他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谁知道哪天就撒手人寰了呢?

    可国家的权力,是否真能平稳地交接到幼子手中?

    尤其阿斗的性格还比较软。

    刘备又不像曹操那样,有那么多宗室帮他掌管兵权。

    可刘封的出现,使得刘备找到了一个交接兵权的窗口。

    如上文所说,历史上的刘封作为副军将军,是掌握了刘营的二号军权的。

    足见刘备是希望能够将兵权尽可能收回到“刘”家人手中的。

    当然了,历史上的张飞、关羽严格意义上讲也算是刘备的“宗室”。

    所以当刘封威胁到刘禅继承权时,两人都是坚定不移地站亲生的刘禅。

    但如今的刘备家大业大,军权可不是单纯地握在李关张三人手里。

    大量的“异姓”将领手中都握有兵权。

    并不能怀疑说这帮人就有异心,但凡是手中握有兵权的人,他自己的考虑就会有很多。

    历朝历代都证明了,军权不能牢牢被王室掌控,那就是会出乱子。

    刘备既收刘封为义子,又将襄阳的荆州旧臣一一抚慰完毕后。

    便带着义子刘封,打算正式回返徐州了。

    当然了,樊城县令刘泌也因“父以子贵”被刘备提拔为了卫尉,调到中央工作去了。

    临别之日,襄阳一众大臣全都到河边前来送别。

    刘备挥手,向众人告别,临行前不忘叮嘱道:

    “公等宜恪尽职守,勿要松散懈怠。”

    “戒之!慎之!”

    众人喏喏称是。

    刘备走后,刘封吃落地肉块的事迹很快传遍襄阳。

    众人无不感佩刘封仁德。

    军厨们尤为感动,为报小主人体恤之恩,特烹制一道新菜——

    以糖裹肉,内夹豆沙。

    外酥里嫩,香甜可口,取名“糖夹沙”。

    以记刘封惜食爱民之德。

    此菜后流传于襄樊,成为当地名肴,百姓食之,皆念刘封仁厚。

    不表。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