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皇帝老子喊得万岁,独俺哥哥喊不得万岁? (第2/3页)
准时机,刘备将令旗一挥,催督本部兵马继续向前。
齐军如同一柄尖刀一般,直插魏军心脏。
“撤退!全军撤退!”
夏侯惇的独眼中布满血丝,声带都要喊裂了。
残存的魏军丢盔弃甲,向陈都方向溃逃。
一路上不断有人倒下,伤兵的哀嚎声回荡在黄昏的原野上。
硝烟未散,焦土之上尸骸遍野。
断裂的刀戟斜插在血泥之中,残破的旌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时而卷起几片染血的碎甲。
乌鸦成群地盘旋,发出刺耳的鸣叫,时而俯冲而下,啄食着尚未冰冷的尸体。
西线战场上,曹洪的虎豹骑溃不成军。
战马倒毙,铁甲碎裂,幸存的魏兵丢盔弃甲,在泥泞中挣扎爬行。
张飞的燕云铁骑踏过敌阵,马蹄踩在血泊中,溅起暗红的泥浆。
几个重伤的魏军士兵蜷缩在尸堆旁,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仿佛在等待死亡的降临。
东线更是一片狼藉,李典的弓箭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箭矢密密麻麻地插在地上,如同生长出的钢铁荆棘。
关羽的青州兵正在清理战场,刀斧手挨个检查倒下的敌人,偶尔有未死的魏卒发出微弱的呻吟,随即被补上一刀。
关羽见此,不禁皱了皱眉。
“战争本如斯,云长切莫在此刻妇人之仁。”
李翊自其身后走出,似乎已经猜到了关羽心中所想。
“即便收降这帮魏卒,其真心实意不在与我军为敌。”
“但彼已身受重伤,哪有那般多的药物与他疗用?”
“况乎我军还有几十万人吃马喂的军士?”
关羽闻言,默然无话。
青龙刀上的血槽已被染透,他单手拄刀,冷眼扫视战场。
缓缓阖上双目,深吸一口气,红脸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威严。
就在军士打扫战场的时候,忽然,一阵欢呼声从齐军阵中爆发。
“大胜!大胜!魏狗溃逃!”
“关将军威武!张将军无敌!”
“齐王万岁!李相千岁!”
“杀进陈都!活捉夏侯惇!”
“杀进陈都,活捉夏侯惇!”
士兵们高举染血的兵刃,敲击盾牌,声震四野。
有人从魏军尸体上搜出酒囊,仰头痛饮。
酒水顺着下巴流淌,与汗水、血水混在一起。
伤兵们尽管龇牙咧嘴,却仍跟着大笑,仿佛疼痛已被胜利的喜悦冲散。
刘备站在高处,望着欢呼的将士,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一丝沉重。
见李翊清点完战场回来,便开口说道:
“此战虽胜,但代价不小。”
李翊点头,目光扫过战场上的尸骸,低声道:
“战争从来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
“王上也是久经战阵之上,难道在下邳待久了,忘记战场之上是何种情形了么?”
刘备一时默然,从前他打仗时,还真没这般心痛过。
难道说是因为他当了齐王之后,习惯了“君父”的角色之后,也见不到子民互相残杀?
念及此,刘备忽然开口:
“子玉,陪寡人走走罢。”
“……喏。”
残阳如血,刘备与李翊策马缓行在战后战场上。
马蹄不时踏过折断的兵器,发出沉闷的声响。
远处民夫正在收敛尸体,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土混合的气息。
“每经一战,便多添无数孤儿寡母。”
刘备望着被抬走的尸首,眉头深锁,“这乱世何时才能终结?”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
刘备身边还跟着简雍、陈宫等名士。
但面对刘备的询问,大家都没办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来。
刘备微微一笑,问身旁李翊道:
“子玉,这乱世何时才能终结?”
同样的问题,刘备刚才有些像是喃喃自语。
此刻,却是直接点名了。
“就在今天!”
“就在今天?”
“就在今天。”
……
一阵欢呼声随风传来,隐约可辨“齐王万岁”、“相爷千岁”的呼喊。
李翊忽然勒马,趁势问道:
“大王可听清将士们在喊什么?”
万岁一词,本是百姓庆祝时的祝词。
但在武帝时期,将之变为了皇帝的专用名词。
但在一般情况下,除皇帝之外,民间仍然可以用“万岁”一词。
它并不具有绝对的强制性。
比如伏波将军马援劳军时,就有,“吏士皆伏称万岁”的景象。
汉朝诸侯王在非正式礼仪的场景中,也是可以称“万岁”的,因为其尚未被法律垄断为皇帝专属符号。
可饶是如此,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刘备这样一个“敏感身份”的环境下。
军士们下意识喊出“万岁”的口号来,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刘备听出了李翊的话外音,神色微动:
“将士们得胜心喜,一时忘形罢了。”
“非也。”
李翊目光灼灼,“‘万岁’乃天子专称,如今三军自发高呼‘齐王万岁’,此乃天意民心所向也。”
此话一出,身后的简雍、陈宫、王朗等辈无不身躯一震,下意识屏住呼吸。
无不对李翊感到佩服之至。
太勇了。
只能说真不愧是李相爷,在齐王面前什么话都敢说。
反正,换作是他们三人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敢在天子尚在的情况下,把这种话如此明目张胆地说出来的。
但李翊就是这样的汉子,他就是说了。
这是一次大胆的试探!
此刻,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备身上。
显然,这种事就是需要看当事人的态度。
但不管如何,以李翊与刘备之间的关系,都不会对二人造成任何影响。
只见刘备缓声开口,正色说道:
“眼下当以讨贼为重,岂可妄议其他?”
李翊轻笑一声:
“昔日光武中兴,亦是从‘萧王’起步。”
“今主公上承汉室正统,下顺黎民期盼,处中国以临万邦。”
“进位之事,实乃水到渠成。”
既然气氛都渲染到这个地步了,李翊干脆直接挑明了看看刘备的态度如何。
毕竟此次中原大战的政治目的,就是这个。
如果刘备正主没有这个想法,那折腾的就是手下人了。
“好你个李子玉。”
刘备忽然展颜,“何时也学会劝进这套了?”
“臣只不是道出三军心声罢了。”
李翊遥指正在打扫战场的士卒,“这些将士甘愿效死,不仅为讨伐国贼,更为追随明主。”
“若王上一味谦退,反倒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就在这时,张飞也策马走来。
他遥遥听见李翊与刘备之间的谈话,当即翻身下马。
大大咧咧地说道:
“兄长忒也谦让了!”
“左不过就是一个号子。”
“这皇帝老子喊得,独兄长喊不得乎?”
“益德,休得胡言!”
面对张飞,刘备就没那么多好脸色给他看了,非常严厉地训斥他。
张飞轻哼一声:
“俺之所言,句句是实,此乃民心所向也。”
“依俺之见,今我师兵发陈都,若得以奉迎天子。”
“当使小君禅位可矣!”
“岂不闻圣人有言:‘德不配位,民不归心者,岂得为天子耶?’”
“今兄长为万民所仰,此即真命之主也!”
刘备听了,哭笑不得。
“益德,我让你多读书。”
“你读的书都是这些?”
哈哈哈……
众人闻言,全都笑了。
笑罢,刘备沉默良久,忽见一老卒跪地痛哭,怀中抱着战死同袍的遗物。
他长叹一声:
“若登高位能早定天下,使百姓免于战乱……”
“也罢,待解陈都之围后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