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顺天应人,刘协禅位;炎刘不绝,刘备登基 (第1/3页)
“唉,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呐!”
当听到刘备发出的感慨之后,以李翊为首的一众大臣无不欣喜若狂。
“这么说陛下已经答应了?”
“诶!如今天子尚在,还是称我为王上罢。”
刘备急止之,他见众意难违,终于长叹一声,抬手示意众人起身。
“诸君既推备继位,备不敢辞。”
“然有一言,不得不先明告。”
众人屏息静听。
刘备肃然道:
“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今日备亦当效法祖宗,与诸君约法三章。”
张飞大声嚷道:
“只要兄长肯称帝,莫说约法三章,便是约法三十章又能怎的?”
话甫方落,关羽扯了扯张飞的衣袂,示意他安静。
李翊也以目视之,张飞这才退回人群之中。
刘备乃先后竖起三根手指,说道:
“其一,汉帝、皇后,不可加害。”
“皇室宗亲,皆当厚待。”
“其二,朝中旧臣,不得侵凌。”
“愿留者留,愿去者去。”
“其三,商贾百姓,不可掠夺。”
“敢有扰民者,军法从事!”
众人齐声应诺:“谨遵王命!“
刘备环视一周,目光落在简雍身上:
“宪和,你即刻快马回雒阳,向朝中大臣说明此事。”
简雍正色拱手:
“臣这就动身。”
刘备又嘱咐道:
“记住,务必先见天子,说明非备本意,实乃众意难违。”
简雍点头:
“王上放心,臣知道分寸。”
说罢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
雒阳,皇宫。
王朗与华歆联袂而入,面见圣上。
此时,刘协正在伏案书写,见二人进来,他头也不抬。
只是澹澹说道:
“你们来了。”
王朗、华歆相视一眼,心中惊疑。
华歆试探问道:
“陛下早知道我们要来?”
刘协搁下笔,抬眼看向二人,嘴角微扬:
“自朕出临淄以来,便知道会有今日。”
他轻轻摇头,“只是比朕想象的稍微早一点罢了。”
王朗额头沁出细汗,华歆则定了定神,上前一步:
“既然陛下都知道了,那就由老臣来说明此事。”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
“如今汉室衰微,陛下与齐王同为汉朝苗裔,高祖子孙。”
“陛下只有将江山交到齐王手中,方可重振汉室。”
“这不也是陛下所希望看到的吗?”
王朗也赶紧出言附和:
“不错,大势不可逆。”
“如今天下人心皆向齐王,陛下不可自误啊。”
刘协静静听完,忽然问道:
“朕若退位,会如何?”
华歆连忙道:
“齐王仁德,必善待陛下。”
“是也。”
王朗在一旁跟着补充。
“齐王必会与手下人约法三章,明令不得加害皇室中人。”
“陛下尽可放心。”
刘协轻笑一声,正要说话,忽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简雍匆匆入内,跪地禀报:
“陛下,齐王在平津被众将‘龙袍加身’,大家都劝齐王继大统。”
“然此实非齐王本意,实乃众意难违……”
刘协抬手打断:“简卿不必多言。”
他站起身,整了整衣冠。
“看来这一切都是天意。”
转身走向御案,刘协提笔蘸墨,在早已铺好的绢帛上挥毫而就。
写罢,他取出传国玉玺,重重盖下。
“传旨。”
刘协的声音平静得出奇。
“命文武百官随朕出城,迎接新君。”
当诏书颁下去之后,原本那些仍旧忠于刘协的汉朝老臣,无不叹息垂泪。
但大家都知道,在大势面前,是不可逆的。
众人抹干净眼泪,陪着刘协走到雒阳城外。
刘协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通天冠,率文武百官列队相候。
远处尘烟渐起,马蹄声如雷,刘备率众将至。
待车驾近前,刘备远远望见天子仪仗,急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
未及行礼,竟先解下肩上龙袍,双手捧还刘协,伏地泣道:
“陛下!臣万死!此绝非臣之本意。”
“实乃将士裹挟,不得不从耳。”
刘协不接龙袍,反而伸手扶起刘备。
四目相对,刘备眼中含泪,刘协却神色平静。
“齐王。”
刘协轻声道,“天下岂能有两个天子?”
“而齐王显然是比朕更适合的人选。”
他深吸一口气,长长地叹道:
“有一事,齐王或许不知。”
“昨夜晚宴结束之时,李相曾单独找到朕。”
“虽并未具体言及此事,但朕当时心中已经猜到一二。”
子玉?
刘备望一眼身后的李翊,那眼神仿佛在说丞相到底瞒着我做了多少事?
李翊避开刘备的目光,只是领着众大臣恭敬地向天子行礼。
“爱卿,倒也不必为难李相。”
刘协眉头轻轻皱起,发出一声慨叹:
“昨夜李相曾对朕说过一句话,使朕受益匪浅。”
“李相言道——”
“汉可亡,天下不可亡。”
“但有豪杰能复河山而救万民者,自当取河山而自用为万民之主。”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朕是无力救这天下苍生了,转念一想。”
“与其将汉室江山交到外人手中,倒不如交给我皇室宗亲。”
“至少汉室江山不会亡于朕手。”
话落,不待刘备回答,刘协已取过那袭龙袍,亲手为刘备披上。
动作沉稳,一如当年他在陈都为刘备加冕齐王时那般熟练。
“抬头。“刘协道。
刘备下意识抬头,只见刘协目光如水,竟无半分怨恨。
那双曾经惶恐不安的眼睛,此刻清澈见底。
刘协为刘备整好衣领,忽然按住他的肩膀,低声道:
“这汉室江山……交给你了。”
话音未落,身后百官已齐刷刷跪倒:
“臣等拜见新君!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震九霄,惊起满城飞鸟。
刘备怔怔望着刘协,却见这位年轻的“前朝天子”已退后三步,正了正衣冠,然后——
缓缓跪了下来。
“臣刘协,拜见陛下!”
春风卷着树叶从二人之间呼啸而过,那袭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刺得人眼睛发疼。
就在这时,刘备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牢牢托住他的胳膊:
“陛下不可!”
他转向众臣,声音洪亮:
“禅让大典尚未举行,如今天子仍是天子,备依旧是齐王。”
“此事容后再议!”
众人面面相觑,却也不敢违逆。
刘备当即下令厚赏在场文武,又亲自搀扶刘协登辇,一路护送回宫。
是夜,齐王府灯火通明。
刘备召集李翊、庞统、关羽、张飞、赵云、陈登等心腹重臣,密议善后之策。
“诸位。”
刘备揉着太阳穴,“今日之事,实在仓促。”
“天子虽有意禅让,但礼不可废。况且……”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备到底是夺同宗基业,若处置不当,恐留千古骂名。”
李翊轻摇羽扇:
“王上所虑极是。”
“依翊之见,当效法尧舜故事,行三让之礼。”
“三让之礼?”
张飞瞪大眼睛,“要俺兄长连让三次。”
“不错。”
庞统表现积极,开口说道:
“一让以示谦逊,二让以安民心,三让方受天命。”
“此乃古制,绝不可废。”
李翊颔首,接着补充说道:
“不仅如此,还需厚待原皇室宗亲。”
“尤其是目今天子。”
很多人不能理解,齐国在与魏国的争霸中,为何那么千方百计的想要保护好天子。
期间,不敢让天子出任何事。
还是那句话亘古不变的话,政治是最讲脸面的游戏。
无论是《三国演义》当中,亦或者是老三国电视剧里。
当曹丕篡汉时,都对刘协非常跋扈。
这其实是不符合现实的。
真实历史上的曹丕篡汉,在刘协退位之时,直接对刘协说:
“天下珍宝,你我共享之。”
意思就是,刘协虽然退位了,但依然可以跟曹魏平分江山。
刘协退位后,被封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
位在诸侯王之上!
不仅如此,
刘协还享有奏事不称臣,受诏不下拜。
并允许其在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等特权。
也就说在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