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34章 设凌烟阁,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 (第3/3页)



    人群最后,新晋凌烟阁功臣刘琰正缩着脖子往后躲,却被李翊一眼钉住。

    “刘从事!”

    “听闻你昨日在府中设宴庆贺?”

    刘琰被李翊这么突然一点名,唬得腿一软差点跪下。

    “下官……下官……”

    “该贺。”

    李翊亲手扶他,“正好后日大朝,陛下要你当众讲讲江夏水战。”

    拍拍他肩膀,“可别.辜负了这凌烟之位。”

    众人噤若寒蝉,皆不敢发声。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政权更迭,正值多事之秋。”

    “诸位应当团结于内,一致对外。”

    “不可使魏贼、吴贼有可乘之机。”

    “公等可明白?”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环视众人。

    众人齐齐拱手,大声回道:

    “谨遵相爷教诲!”

    在经过李翊的敲打之后,接下几日倒也相安无事。

    ……

    建安十七年七月甲子,雒阳南郊。

    晨曦初露,七十二面赤旗猎猎作响。

    刘备头戴十二旒冕,身着玄衣纁裳,腰佩太阿剑,缓步登上受禅台。

    台下三公九卿、四方将领肃立,羽林郎执戟如林。

    王朗在祭坛上,高声朗读祭文:

    “惟建安十七年七月甲子,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

    “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

    “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

    “率土式望,在备一人。”

    “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

    “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

    “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读罢祭文,李翊率众官奉上玉玺。

    刘备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

    “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李翊奏曰:

    “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

    “今既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

    文武各官,皆呼万岁。

    辞让之礼过后,刘备这才以其浑厚的声音,大声说道:

    “朕承天命,继汉正统!”

    “在此宣布——”

    “国号为汉,年号章武!”

    汉朝属火。

    而章字五行属火,故用章便意为延续汉的火德。

    此外,章通“彰”。

    誉为彰显自己的一统天下的武功。

    至此,汉室正式完成三兴。

    自刘邦、刘秀之后,刘备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汉朝。

    史称齐汉、季汉。

    后世也称其为大汉第三帝国。

    在定下国号与年号之后,礼官高声唱道:

    “拜——”

    万民俯首,山呼万岁。

    声震九霄,惊起满城飞鸟。

    登基大典完成之后,众人转入德阳殿进行册封大典。

    这也是众人翘首以盼的。

    此前不少人都立下赫赫战功,刘备只给赏赐了些金银,加赐了点食邑就结束了。

    现在刘老板你终于给咱公司整上市了,也该给咱老兄弟分红了!

    德阳殿内,金碧辉煌。

    礼官高声唱道:

    “立刘禅为皇太子!”

    十一岁的刘禅出列受玺,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庄重。

    比起此前他稚嫩青涩的模样,此刻受封太子时,他已显得颇知礼数了。

    刘备见着阿斗如今的模样,也露出了老父亲的欣慰笑容。

    看来阿斗这孩子在河北被教的不错。

    也是,那里有相父,有姨母,有母亲。

    还有一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确实对他更好。

    待在下邳,自己这个齐王能陪他的时间终究是太少了。

    说到底,孩子最需要的还是陪伴呐。

    “父亲。”

    再次见着刘备的刘禅,此刻也是泪湿眼眶。

    “阿斗,该叫父皇了。”

    袁瑛自身后轻轻将刘禅抱住,小声温柔地提醒着他。

    刘备见着袁瑛,沉声说道:

    “原来你还知道回来?”

    袁瑛撇了撇嘴,有些委屈地嘟囔道:

    “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妾既为君妻,自当随君左右。”

    咯咯~

    银铃般的笑声自右侧传来。

    循声望去,袁莹挽着李翊的胳膊迎面走来。

    阿姊受封皇后,她也是带着全家人跑来雒阳凑热闹。

    身为丞相夫人,自然是有资格进入德阳殿,一观册封大典的。

    “夫妻之间岂有隔夜之仇,陛下如今贵为万民之主。”

    “不可为小事而忧于心。”

    李翊出声开导。

    袁莹也掩唇笑道:

    “~对啦,姊姊现在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了,小妹恭喜了。”

    袁瑛面露红霞,向李翊夫妇道谢。

    “子玉先生、还有阿妹,这段时日多谢你们的照顾了。”

    她凤冠霞帔,从容拜谢,走至刘备身旁。

    刘备说道:

    “朕非为见你,唯想见理儿耳。”

    袁瑛望着他的眼睛,问:

    “你不想见我,你当真不想见我么?”

    李翊乃出言解释道:

    “皇后有所不知,陛下命我将你们从河北接来之时。”

    “还特地叮嘱,务必要让皇后一起来雒阳。”

    “当真?”

    袁瑛眸中一亮,转头看向刘备。

    “咳咳。”刘备轻咳一声,“朕只是不想在册封大典时,无有皇后罢了。”

    “夫君,你瞧他们。”

    袁莹将头轻轻靠在李翊肩上,一副磕到了模样。

    李翊耸了耸肩,将袁莹的头抖开。

    “殿上这么多人,注意形象!”

    “卿卿我我,像什么话!”

    袁莹被抖开后,朱唇微嘟,白李翊一眼:

    “我偏要如此!”

    竟又往前一扑,非要靠在李翊肩上。

    “莫闹。”

    李翊压低声音去捉她捣乱的手,反被夫人在掌心轻挠三下。

    “大喜的日子,便由我任性一回嘛。”

    “不行!”

    李翊果断拒绝,却并未再将袁莹推开。

    因为此刻,刘永也被甘夫人牵了过来。

    刘永、刘理两个亲儿子既然都到齐了,刘备当即让礼官宣布。

    “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两位少年皇子稚声谢恩。

    而就这在时,当礼官念到“封刘封为翼王。”时,满朝哗然。

    须知,刘封并非刘备亲生。

    仅仅是刘备巡县荆州时,收的一个义子罢了。

    “一个假子,居然能够封王?”

    众人虽未张口明说此话,但刘备却能从百官脸上读出来这个意思。

    “兄长,到底还是太仁厚了!”

    关羽凤眼微眯,捋着长髯,无奈叹息。

    “只盼日后不要惹出祸事来。”

    他是一个传统的人,肯定不会真把刘封当刘备儿子看待。

    张飞也道,“俺早就看出兄长对这假子甚为优厚,只是未曾想竟会给他封王。”

    “二哥说的对,兄长到底还是太善良了!”

    其他人不敢多嘴,但两位叔叔可是有一说一。

    刘封被封王自然是受宠若惊,但惊喜过后,便是无穷无尽的压力。

    刘备早料到这一出,便径直走到刘封跟前,正色说道:

    “封儿,诸子之中,属你最为年长。”

    “汝虽非朕亲生,但经过这段时日的相处。”

    “朕观你战场上,是一个敢于冲先的将军。”

    “战后,是一个照顾士兵,同情民众的善人。”

    “知道朕为何要封你为翼王么?”

    “《诗经》云,如鸟斯翼。”

    “你作为兄长,当好生照顾你的弟弟们。”

    刘封垂泪谢恩:

    “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刘备转身走时,又留下一句话:

    “记住,若不想被别人瞧不起,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

    诸子封王完毕之后。

    接下来,便是众人翘首以盼的功臣分封了。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