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6章 开两汉之先河,最高权力的合法汉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6章 开两汉之先河,最高权力的合法汉相 (第1/3页)

    却说,李翊受封护国公。

    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被汉朝官方承认的国公。

    上一个安汉公则是王莽,已经被官方定义为了叛逆。

    如今刘备希望李翊能与王莽成为两个极端。

    他簒逆汉朝,你守护汉朝。

    守护我们一起打下来的汉朝江山。

    “李翊听封!”

    在李翊成为季汉第一个合法的异姓国公之后,他也将成为第一个接受汉官职位的人。

    毕竟此前其所领的官职,都属于齐官。

    “臣在!”

    李翊应声上前。

    “命汝为丞相,录尚书事。”

    “授开府特权,限两百人。”

    不出意外,李翊成为了汉朝丞相。

    此前齐相,如今汉相。

    总领朝政,可以决策国家大政、监督百官、甚至掌军事动员令。

    这一个封赏,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李翊不当汉相,谁来当汉相?

    只不过这一个丞相,要比之原来的齐相可威风多了。

    齐相至少在名义上,只是管一个诸侯国。

    诸侯国下的二把手。

    出了齐国,见着刘协,名义上也得低头。

    而汉相,则是真正的天下二把手。

    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恭喜丞相!”

    陈登率先拱手,发自真心地祝福好兄弟受领丞相之位。

    而随着这一开口,其余朝臣也都纷纷反应过来。

    齐齐向李翊作揖道贺:

    “恭喜丞相!!”

    丞相负责监督百官,大伙儿可得抓紧时间露个脸,争取给李翊留下一个好印象。

    虽然这么多人,李翊不一定都记得住。

    但谁不上前道喜,那李翊肯定记得住。

    当李翊接受丞相之职位后,按理说接下来该关羽受封了。

    结果礼官忽然唱道:

    “丞相慢行!”

    “陛下封赏尚未结束。”

    哦?

    此言一出,莫说文武百官,便是李翊也都感到诧异。

    他爵位也受了,职位也受了。

    各种特权也加上了。

    刘备还有什么东西,是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专门封赏给自己的?

    但很快,礼官就揭晓了这个答案。

    “封李翊为大司马大将军!”

    唔!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陛下居然恢复了武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一职!

    此前说过,这个职位原本是武帝对于卫青封无可封的情况下,在大将军之前再冠了一个大司马之名。

    如果把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单独拎出来,它是比丞相的职权范围还要大的。

    因为他不仅仅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同时作为皇帝的最高辅政大臣,有权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等于是间接分走了一部分丞相的权力。

    但问题是,李翊已经是丞相了。

    如果再给他大司马大将军之位,就等于是让其总领全国政务,全国军务。

    真正意义上,军政一把抓。

    当然了,早在徐州创业,再到刘备称齐王时。

    李翊就在干军政一把抓的事儿。

    后来去到河北以后,李翊的职权范围,基本上被限制在了北方。

    鲜少插手南方事务。

    但如今,刘备授予李翊双职。

    便等于是真正确立了李翊军政一手抓的政治地位。

    “陛下!”

    李翊赶忙上前请辞:

    “臣德薄智短,任丞相尚且感到能力不足。”

    “如何能够胜任大司马大将军一职,掌管全国军务?”

    话落,又一指身后一众战功赫赫的武将。

    “关云长、张益德、陈元龙、马孟起、吕奉先皆是功名赫赫之辈。”

    “才华胜某十倍,当受此职。”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做人的态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面对接近于捧杀的封赏,李翊果断让贤。

    专门点了几员大将。

    这几员大将都是久经沙场,累立战功。

    更关键的是,他们私下里都与李翊关系不错。

    故李翊纵然自己不当,也乐得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

    刘备站起身来,牵唇笑道:

    “丞相休得过谦。”

    “汝自徐州时,便跟在朕身边。”

    “朕清楚你的能力。”

    “若说运筹帷幄,决机于两阵之间,无人能够胜你。”

    “朕遍观朝中诸臣,属你最为合适。”

    “至于爱卿举荐的大臣,朕另有封赏。”

    刘备这话说的也是滴水不漏。

    先肯定李翊的能力,然后解释原因。

    最后再给关羽等人一个台阶下。

    不是不给你们,而是你们另有封赏。

    其实,授予李翊军政双职也是经过刘备深思熟虑的。

    早在中原大战开始之前,刘备就一直在筹划这件事了。

    关于恢复大司马大将军一职,刘备甚至私下里连跟李翊都没有沟通过。

    直接在册封大典上,打了满朝文武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刘备一直觉得自己亏欠李翊,跟着自己创业十八年。

    虽然得了高位,却为了国家之事每日操劳,累死累活。

    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补偿他。

    当然了,

    给了他最高军事统帅之职,虽然是一种无上殊荣,但也加大了李翊身上重担。

    之后的他,只会更加忙碌。

    这便要说到第二点了。

    李翊受领丞相之位,毋庸置疑。

    但最高军事长官,刘备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由李翊来担当。

    正如李翊自己常说的那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刘备遍观诸将,实在找不到能够平替李翊的人选。

    关羽、张飞、吕布、陈登、马超,他们军事专业能力倒是合格。

    但选官,并不是只看专业能力。

    尤其是最高领导,如果你只有专业能力的话,那是绝对做不好这个位置的。

    以上五人,都有性格缺陷。

    关羽处理不好与士大夫的关系,张飞处理不好与兵子的关系。

    吕布好酒色,懒散,必不能够尽心竭力办事。

    换句话说,以上这些人,他们都不是专业的职场人。

    如果不是职场人,就不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利益纠纷。

    刘备手下倒也有不少职场人。

    你比如说张郃、张辽、徐晃,他们都是标准的职场打工人。

    非常会来事儿,且军事素养绝对合格。

    但是,他们毕竟是降将出身。

    没理由能够压在关羽、张飞这些元从的头上。

    因为别的不说,这俩哥们儿肯定不干。

    就历史上刘备给黄忠封一个四方将军,关羽都要闹脾气,甚至直接拒绝刘备的任命。

    何况是矮几个降将一头呢?

    这从侧面也更加能够反应出,不能让关张二人担当国家单位中如此重要的职位。

    所以,思虑再三。

    刘备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李翊身上。

    首先李翊的能力、威望还有战功是绝对够的。

    百战百胜的战绩摆在那儿。

    其次,李翊人缘好,会来事儿。

    跟同事们的关系都处的不错。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甚至比你的专业能力更重要。

    因为你能力再强,同事们不配合你,你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三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刘备感觉,自己在有生之年,甚至未来五百年。

    都很难找找到像李翊这样文武双全,六边全能,极会来事儿,且志虑忠纯的人了。

    换作任何人,刘备都不放心,唯独李翊例外。

    “此双职非卿不能受,请爱卿领之!”

    刘备再次出声相劝,几乎是用不容拒绝的语气。

    他的言外之意是,我知道子玉你在担心什么。

    把国家最高行政权、监察权、军事权全部交到一人手上,可能在将来会出事。

    但……

    将来之事,将来再说。

    我此刻,只相信你一人。

    也只有你一人,有资格军政一手抓。

    言外之意,如果哪天李翊退了。

    不用李翊说,刘备自己都会主动收回相权与军权。

    毕竟刘备自己也不相信,有人有能力再次获得此殊荣。

    它的条件太苛刻了。

    不仅要文武双全,能力极致,处理好与同事手下人的关系。

    还要获得君主的绝对信任,光这一条,就能够淘汰掉无数人。

    而就是这么苛刻的条件,李翊恰好具备。

    “未来之路甚难行走,朕身边不能没有子玉相陪。”

    刘备将手轻轻搭在李翊身上,目光与之对视。

    “勿负朕躬!”

    李翊望着刘备的眼神,旋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