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你还记得十年的约定吗 (第2/3页)
呼,好像打开了一扇宝库。
让卫东避而不谈国家队去不去的事儿,只提到自己推动整个篮球产业的思路:“所有人提到HK都是马照跑舞照跳,我希望未来HK能成为亚洲地区篮球爱好者向往的圣殿,到雄伟的万人篮球馆去看场精彩的对抗赛、听著名歌星的演唱会,给篮球馆及其周边区域带来丰厚的销售利润,那是不是你们也可以在各地搞类似的小操作?”
已经有人喊出来:“对!我们省这几家销售公司,各自搞个队伍,相互打,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找个理由热闹下?”
“哈哈,我想起来上半年老大到粤州搞篮球赛的场面了,有得搞有得搞!不用自己花钱搞队伍,组织几个高校篮球队相互打打能花几个钱,带来的吸引力和围观才是最重要的!”
确实,八七年底,跟八三年时又不一样了。
关于商业的限制少了很多,全国各地对经济需求、老百姓消费的旺盛程度也迸发很多。
老大这么一说,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销售公司才反应过来好像有些细节、变化被忽略掉。
“最近几个月走市场,好像是发现县市地区,多了些篮球场、台球场之类的聚集地,哪怕是简易篮球场,周围都多了些门面,还没人敢租用,可以利用起来啊!”
“篮球场是用来聚集人群的,然后我们事先把门面、商品都准备好,这么多人,总会产生更多销售,是这个道理吧?”
真的,让卫东之前没打算在销售大会上细谈这个HK篮球推广的事儿,他觉得两边市场没有可比性。
容易出现东施效颦的局面。
但没想到这些已经征战数载的各地经理,也在不断成长。
让卫东等于是启发他们从单纯的中转销售,朝着品牌营销、带货销售、热度推广上开拓思维。
甚至都不一定仅限在篮球上,当地流行的任何一种民俗都可以作为载体。
整个销售大会这才全面激活思路,各省内部探讨,琢磨能够把这种套路怎么用到自己的销售工作中。
当然,借着找老大谈各地工作思路、发展方向,果然也开始有不少地方的家伙,吞吞吐吐的给让卫东承认错误和自己的手脚。
这年头整体还是单纯,能读完大学已经基本剔除掉那些天生坏种。
最多还是乍富之后的飘飘然。
董雪晴把账务用数字化模板来控制,也算是多了层“高科技”的外衣,震慑住不敢随便对总公司弄虚作假。
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算严重,毕竟各地这会儿也没那么多腐化高消费的机会。
让卫东都端住表情,用带头大哥的姿态表示自己听着呢。
反正也不劝说教导,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以观后效呗。
但全国各地盘存、清查以及异地工作岗位调换势在必行。
剩下整整两三天,都在不断接收各部分大量单独汇报。
搞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