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一切的谋划到最后都是生意 (第2/3页)
这是个长期工程,但从一开始就肯定能形成收益,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在粤州到鹏圳的高速路上遇见个抢劫杀人案……”
娓娓道来活灵活现:“事后警方就在那个路口安装了我们提供的监控探头,包括鹏圳车辆进出系统我们现在也安装了电脑电子卡口录入系统在试运行……”
结果站后面另一位外籍高官就反应过来:“最近鹏圳口岸的汽车管理系统是你做的?”
让卫东点头:“对,假设一辆车从HK开到鹏圳,然后悄悄把车牌带回来,又换部车开上去不就轻易走私了,这就是严管严控不许HK车辆进入的原因,但实际商业经济需求巨大,有电脑来代替手写记录车牌就行了,不用翻本子什么时候进出,录入就能跳出来记录,关键只要能自动识别了,就能有效防范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把戏……”
就非常清晰。
本来是带着意识形态防范的质疑,现在迅速成了行业内技术探讨。
当然这几位对让卫东的实际身份已经形成刻板印象了。
实在是他这种气质态度,也说明身份不可能仅仅是个商人吧。
其实让卫东在平京、沪海都跟什么人打交道了。
还对你这么个市级警察局长感到多敬畏?
充其量顶个直辖市了。
到消防篮球队上场,依旧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时候。
这边已经达成协议,让卫东将提供捐赠五百套摄像头加录像机、监视器的监控系统以及安装指导,外加车辆电子卡口管理系统。
警队无须付出什么,但“无意透露”给了让卫东在沙田港湾几公里外偏僻山区有处废弃山村。
很小,也多年无人居住,但可以跟已经搬迁到附近村镇的原住民购买地块。
这种根本不具备土地开发潜力,也一般都不会被审批通过允许建设的山野土地,很便宜的。
让卫东隔天就让合胜的人去接洽购买。
就是个农家乐性质的几栋房屋,甚至连通车的条件都没有,最近的步行道都得几公里,也就市民踏青探险才会不远万里的去走走。
通过游艇快艇到外部还方便些。
那就挂名在秦志明头上。
然后叫河沙文带人跟着去看看。
程朗直接明示:“老爷买了块地,你把在元朗那些妇孺家属全都搬过去住,顺便在村口办个小超市。”
城里人很难想象这种除了青山绿水,啥配套建设都没有的山湾能怎么活下来。
穷人,尤其是难民级的乡巴佬登岸的时候,居然齐刷刷的跪下来哭泣,感谢老爷,感谢河沙文……
南亚司令这一刻的确感到了无比自豪和对老爷的死心塌地。
他能从垃圾佬到今天的身份地位,都是老爷给的!
其实在HK那些偏僻边缘山坳,一样藏着很多棚户区。
从抗战以来陆续登岸的各处难民,主要就集中在西线。
因为东边就只有内地了。
于是这些南亚难民经常被周边各种族裔欺负,被警察上门查验,甚至要给自己的破棚交保护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