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7章 谁还没点娘家人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57章 谁还没点娘家人了 (第2/3页)

功吸收玉米加工尖端生产工艺与最新技改经验,裂变出淀粉、功能糖、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全国绝对是最先进的!”

    让卫东也不是那么好糊弄:“太先进的容易当炮灰,我说差不多够用就行了,未来一步步提升嘛。”

    专家总想搞定自己的科研项目,当然希望投入规模越大越好。

    现在对私人资本家也不太习惯谄媚,义正言辞的讲解:“这本来就是一期项目,年生产玉米淀粉56万吨、纤维9.6万吨、蛋白5万吨、胚芽6万吨,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3亿元、利税1.7亿。”

    让卫东快速心算下,八十万吨玉米进去,产出七十六万多吨出来,这是原汤化原食,每一颗玉米粒儿都转换成了工业制品不浪费啊!

    赶紧装着很懂的样子沉稳点头。

    专家顺着介绍:“生产一吨玉米淀粉需要接近一吨蒸汽,在生产过程中,蒸汽占了30%的成本,所以我们顺着投产这个中型热能发电厂,再利用紧靠长江边取水工业净化,能顺带为商州市提供超十亿度电量,五十万吨自来水,这也是北较场新城急需的城区电量和供水……”

    没错,哪怕知道未来有三峡大坝,有更强的水电产生,逐渐取消附近的各种火力发电。

    但现在就是经常停电。

    八十年代的童年记忆基本都伴随停电场景,有些地区甚至是每天晚上停俩小时。

    那会儿还主要是保工业生产用电,民用反而要往后稍稍。

    “二期50万吨功能糖项目将于明年2月份竣工,三期氨基酸、SOD项目计划于明年2月份开工建设,到明年底,项目二三期将把玉米深加工能力提高到200万吨,当前玉米淀粉和各种产出都是市面上供不应求的工业原料!”

    让卫东挠头:“两百万吨,我们去年到今年收购才十万吨,不能满负荷运转搞这么大产能作甚?”

    他又不是为了赚钱,目的是扶贫啊。

    玛德,一共才八百万人口,去掉一百万城镇的吧,人均0.3吨玉米。

    这尼玛是蜀川盆地山区,又不是东北大平原,更不是北美机械化操作的规模,都是利用山地边角种植玉米改善生活,一家能产出几百斤就不错了,人均是连老人小孩都算进去。

    没准儿还得朝外面采购玉米,当然这就没法享受本地三四毛钱一斤的补贴采购价了。

    占地三万多方的厂区,修得跟个红警基地似的,让卫东不明觉厉的从头到尾都看了个懵逼。

    但目前是江州大学从教授到研究生带着的试投产,确实出来了各种工业制品,包括SOD、氨基酸这些都能再加加工完成。

    让卫东其实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个大量运用的蒸汽冷却水。

    高中生还是明白这玩意儿就是冷凝纯净水吧?

    终于在参观完了以后,他接了一杯来尝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