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59章 到底谁最满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59章 到底谁最满意 (第2/3页)



    前者做玉米生物工程原料,后者粉碎做青储农牧饲料。

    这样又能在本地展开除了猪以外的牛羊饲养。

    因为山地原因,耕地本就紧俏,川东地区一直都舍不得大量养殖牛羊。

    少量的耕作牛都当成生产资料那么珍贵。

    其实只要讲科学的把以前废弃烧掉,最多能肥田的秸秆拿来打碎发酵之后,是很好的牛羊饲料。

    如果再搭配玉米生物工程产出的饲料制品,那就是让畜牧业上科技!

    只要喜欢打篮球的就知道,调侃运动员上科技是什么意思。

    妥妥的蛋白增肌,就跟后来饲养场的鸡那样快速生长出栏卖钱。

    让卫东到这时候才想起来,这个局面下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建专科学校吗?

    大量培养农科人员,玉米生物工程的技工,建筑公司的土木工程基层技术人员,甚至船员、销售员不是应该先在这类专科学校来学习么。

    反正他这是真的要求各大公司的从业人员,在上班前接受培训,不是为了学历更不是为了办学赚钱。

    那就立刻搞起来。

    范文臣现在就分管商州文教这方面,直接调了所工业学校搬迁到新区,然后从教学到师资力量全都是北较场开发区这边“企业赞助捐赠”。

    再顺势把中小学幼儿园完善,搞个医院。

    这座未来预计要容纳二十万人的新城就初见轮廓了。

    毕竟范文臣和让卫东从夔州县时候,就有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认为三峡大坝工程是必然不可逆的战略项目。

    那么从现在就该有意无意做准备。

    让卫东心里更是清楚,号称百万移民的库区动迁,其实只有约四十万到了外地,大部分还是尽量低处往高处走。

    只有当地无法容纳这么多人的生产生活,才只能外迁。

    现在他拼命建工厂,建城区都是在制造容纳空间。

    而且为了保证这种思路的延续性,既然之前那几位都升到市里,后续增加的人手,让卫东就尽量从基建三营的连排长里面提拔选派。

    鹏圳的建设都是靠基建师,最后干部架构更是靠基建队伍里面的转业军人来支撑。

    缩小版的商州新区,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

    用这些思想过硬,战斗力强劲的转业军人来搭建骨架。

    更是让这些辗转多年的骨干,可以安家落户,开始全新生活。

    可能只有范文臣这位夔州县的前县领导,隐约能看出来让卫东的思路。

    自然是千方百计支持。

    在外人包括老领导看来,就是这两人配合得极好!

    很满意。

    庆姐来了就更满意。

    她是虞晓秋和汪志文陪着来的。

    不用这俩提醒,人面儿颇广的庆姐就已经知道让卫东在部分圈层的鼎鼎大名。

    更是对让卫东提出来的财务方案非常满意。

    前几年就敢公然在剧组抗议待遇不公,现在庆姐也还隶属于电影制片厂,但管不到她的个人商务活动。

    所以让卫东提出在HK给她成立家电影公司,所有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