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69章 解题小能手也有挠头的时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69章 解题小能手也有挠头的时候 (第1/3页)

    老汪和熊国明算是同班同学,虽然这俩年纪相差十来岁。

    都是让卫东这三十三代掌门人接手时候,银行、保险、码头、国集、在港资产,这么招投局当前几大块的领军人物。

    从这会儿就拉出区别了。

    老汪对银行的理解,还是基于储蓄所为基础,然后再拿钱去投资赚钱。

    只要跑过利息,银行就算是赚钱。

    但熊国明对金融业的认知,已经上升到万物皆可融的地步。

    更主要是他在赌王上课时,听进去了人家的理念,要做就做到最好,专业人做专业事。

    熊国明就非常认同这点。

    既然保险业已经在欧美流行了数百年,让卫东这个董事长又“深谙”保险业那些弊端,那就索性请专业经理人。

    哪怕薪酬贵点,也能直接把人家多年经验和规范直接学过来。

    这点是让卫东都不具备的心态。

    他算着一个月时间差不多了,就给水翼艇的外籍技师买了机票送回HK去。

    其实熊国明这会儿还没拿到商业保险公司的批文手续,仅仅是个社保公司。

    显然已经看见些未来苗头不同了。

    整个四月,让卫东都在远远的看保险和银行跟进操作,对熊国明提出把长航重工打包上市也不置可否。

    就像很多方面也在不置可否的看他改造长航重工。

    随着厂领导们脱胎换骨的返回各厂,招投银行“贷款”给桌子都还没一张的招投船舶,其实是吴生云来向几家厂下订单。

    以前让卫东不敢贸然把资金调动回国,更不敢大肆投资在内地的情况迎刃而解。

    不再担心当成是资本家在疯狂掠夺,也不怕投资在内地的项目资金被没收。

    这都是买了招投银行在HK发行的理财产品,是招投局对内地的投资。

    无论如何不可能没收招投局的财产,更不可能推翻招投局在HK签署的商业合同。

    尤其在HK回归前这些年,必须要脸。

    只这么过了道手,局面完全两样。

    之前还遮遮掩掩的资金,现在直接砸给沪海厂追加三条巴拿马集装箱船;

    其他厂顺次四条两万吨级集装箱轮;

    万吨、五千吨和两千吨、千吨级的各自近十条!

    总计五十万吨运载力!

    分别对应目前内河上中下游,以及出海口到神户、HK的近程,北美、欧洲的远洋。

    全方位覆盖。

    顿时让长江沿线的各大国营船厂,一片喜气洋洋的开工建设。

    本来将要开始荒废的船台,全都在重新焕发活力。

    这班参加了“招投局船厂培训班”的大佬们,基本奠定未来国内造船业的半壁江山。

    甚至几十年后有人退休了都还在笑谈,要不是让董用这种非常手段把他们所有人扣在峡江山头。

    以他们已经执掌一方的心态,任何国内教授学者都肯定压不住课堂,没法让他们耐住性子学习怎么从国企向民营企业转变。

    当时回到船厂都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之前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迷茫慌乱,现在全都坚定的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