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75章 百舸争流的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75章 百舸争流的流 (第1/3页)

    当然,代工厂的售价也不能这么算。

    苹果电脑代工厂的产品,就一直没有出现在国内市场。

    毕竟那是签的代工协议,每个月二十万台出货,苹果都是付钱提货运走。

    克莱斯勒一直还是打着用落后淘汰换代产品,打开内地市场的算盘。

    是他们到落后地区来开厂做买卖。

    所以这个无偿转移搬迁的产业链,50%的产权归国资,就是之前老程调过去所属的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沪海国资平分。

    49%的产权归克莱斯勒。

    让卫东象征性的拿了1%股份。

    除了担任几乎终身的董事长获得协议上标明的经营权,以及所有的销售权。

    就是付出整个搬迁成本后,修建的所有厂房都是他花钱得到的产权。

    国资拿到的是产线产权。

    所以整个沪海汽车产业园的产权算起来又是一笔账。

    那么生产出来的车,理论上必须要在内地敞开卖。

    可很显然这么卖能冲垮其他所有厂家。

    基本都是CDK模式,进口配件组装的所有其他厂家肯定做不到这么便宜。

    至于便宜的那些国产敲敲打打车型,跟这种全流水线产品比,那能叫车吗。

    带四个轱辘的破铁片罢了。

    甚至也做不到这个五六万的成本价。

    目前六千多美元,是因为部分零件还在进口,只要交付技术越完整,成本就越低。

    现在的员工成本是节省大头,等到国产化率超过85,就是各种钢材、零部件原材料的节省了。

    五千多美元是肯定有可能。

    东瀛车是靠着全国一盘棋把产业链做到极致,才能把成本压到这个价。

    但只要卷起来,有谁卷得过超级卷王呢。

    所以坐在工厂开敞明亮的会议室,老程都没资格参与的股东谈判很轻松。

    最后确定这款已经源源不断下线的轿车国内售价是12.88万,沪海市和汽车工业总公司每辆平分五万产业建设基金!

    出口款当然不含这五万元。

    实际上就是大概出厂价五万零八百,基金拿五万,剩的两万八千才是克莱斯勒的收益。

    哪怕让卫东这边朝着东南亚出口卖了,还能交两万八千给克莱斯勒。

    也是四千美元左右了!

    之前他们在北美卖八千多美元,绝对不可能赚一半。

    还要面对繁琐的生产局面、销售体系、管理成本。

    所以这个收益回报绝对满意。

    沪海和国资就更不用说,哪怕出口他们也能得到外汇。

    这甚至比在国内卖了的产业建设基金更重要。

    但问题就是目前内地消费能力有限,道路承载力更有限,所以要达到年销十万、二十万是个天方夜谭。

    需要加大朝着其他地区的销量,克莱斯勒在全世界的销售体系都可以重点推动这款车。

    沪海厂将大力推动海运保证全球销售。

    沪海市里面、国资的人都暗暗点头。

    唯有外方高层提出为什么要收这个产业建设基金。

    让卫东理所当然的解释:“你去外面驾车跑跑就知道了,公路都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