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卷出来的降维打击 (第3/3页)
这一套差不多砸进去十几万港币!
哪怕抛开那些夸张的顶级音响器材,嗦尼的机头也在两千多美金!
但坐在原本隔音滤震就做到顶级的丹拿车厢里。
看吸入式机头把一张卡拉扬版本的《第九交响曲》收进去。
听CD那种如水晶般透明清澈的音质,开始陪伴传世经典回荡在豪华车厢里。
总裁他们这个年纪应该习惯了黑胶唱片那种嘶嘶噼噼声;
而让卫东这年代的则刚开始接触磁带机那种沙沙声;
单独听可能没啥差别。
甚至第一次听唱片、磁带的乡巴佬会觉得如聆仙音,太牛逼了!
但只要对比过CD,就会觉得那俩是屎。
除了可能听惯的人会强调情怀之类,其他没有任何可比性!
让卫东这种两世为人都基本没听过古典音乐的土鳖,坐在驾驶座上刚听见合奏交响的时候还有点不耐,这是什么玩意儿啊,听起来慌得一批……
但耐住性子最多一分钟,专家故意帮他停顿到这个阶段的第九交响曲开始从喧闹陡变到安静的圆号独奏,浑厚到低沉,期间其他长笛、提琴还来骚扰了下,都没能纷扰到这种沉静感。
让卫东都不由自主的眯上眼了。
后排挤了四位老总,副驾驶的总裁早已闭上眼轻轻摇头晃脑。
直到圆号似乎低到快要消失,雄壮的交响乐才猛的拉起来,合唱团再跟进介入……
《欢乐颂》啊!
这尼玛是连断手保安都知道的《欢乐颂》片段!
啦啦,啦啦,啦……啦啦……
那种整个血脉都被拉起来带动情绪的音乐体验,把让卫东全身的鸡皮疙瘩都炸开了,过电一般酥麻。
他都情不自禁跟着节奏手动拍子,嘴皮颤抖。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
乐曲结束,几位怅然所失的睁开眼,眼里都有种草特么的,之前的汽车音响都是什么玩意儿。
其实欧美玩汽车音响已经好多年。
北美更是这块儿的发源地,器材党比比皆是。
但CD这种音源进入市场,就是降维打击。
动辄几千美元的设备采购价,根本不会出现在量产大车厂的清单上。
开什么玩笑,一台2.0发动机才两百多美元,什么机头要两千多美元?
车才卖六到八千美元,音响全套就值这个价?
所以这类设备只会出现在改装市场,不可能是整车厂,用后来的形容叫主机厂。
其他环节供应商最后集成的总装厂就是主机。
形容跟后来攒电脑主机一样。
量产汽车的音响体验就是听个响。
现在让卫东却拿出个全新方案,我们可以把HIFI音响成本压到几百美元,然后用转移至内地生产把这几百上千美元成本省下弥补。
一进一出,车更便宜,却带着这么吊打一切的高保真音响,有没有搞头?
克莱斯勒、JEEP、道奇、普利茅斯的四位老总都表示,太有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