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9章 贾诩之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89章 贾诩之虑 (第1/3页)

    随后,晋阳城东北角,太原郡府。

    赵基抵达时,贾诩引领太原郡吏在大门前迎接。

    赵基也不敢托大,一跃下车快步上前,赶在贾诩行礼之前搀扶住:“文和公不必如此。”

    “大司马,尊卑礼序不可乱。”

    贾诩坚持,赵基只能松手,贾诩引着二十几名郡吏拱手长拜:“拜见大司马。”

    “快起。”

    赵基以双手搀扶贾诩,贾诩这才起身,侧身展臂指着门内:“大司马,太原籍册已然备好,就等大司马查阅。”

    “甚好,有劳文和公。”

    赵基也是展臂示意贾诩先行,贾诩又推辞再三,赵基只能在前走路。

    其实太原郡的籍册副本前段时间就抄送给了贾逵,赵基连着裴秀一起审阅过,很清楚太原郡此刻的民力、物力储备。

    百余虎贲郎已入郡守府,接管各处走廊、门口。

    郡府东阁,赵基端坐主位,认真翻看太原籍册,对贾诩说:“太原百业兴复,皆赖文和公。”

    “下官不敢居功,若非大司马以大毅力大勇气铲除太原宗贼,太原如何能有这样的盛况?”

    贾诩由衷的赞叹,几支王氏宗族一起被铲除,与之联姻的大姓豪强也是尽数完蛋,彻底绝了贾诩的隐患。

    太原本就收留了雒中、关中大乱时流亡的技术力量,只是受大姓豪强约束。

    干掉这些大姓豪强后,赵基规划指导之下,手工业、农业、牧业一起发展,而匈奴贵族多兼职商业,虽然垄断了部分手工业与牧业之间的货物往来,但也因为他们垄断,所以积极推动商业交流。

    别的不说,太原纺织业、皮革制造、冶炼行业壮大的极快,甚至平阳地区造船业也快形成地方支柱。

    盐铁方面更是快速增长,河东盐池进行专营并改进技艺后,年增产七倍有余,同时盐价低到了五斗谷物换取一斗盐的地步。

    晋阳北部百里处,汾水拐弯处本有一处小盐池。

    结果河东的盐顺汾水而上,使得汾水上游所产的粗盐砖只能卖给附近匈奴人用来喂牛喂羊。

    贾诩也不清楚河东盐池经过怎样的改造,可产量暴涨的同时质量也是提高,盐粒跟冰雪一样。

    他也有或明或暗的眼线,根据信息反馈,盐池就好像铲土一样挖盐,这已经打破了贾诩的常识。

    其实边塞各郡并不缺盐,很多地方雨水冲刷、汇流后积聚的水泊就是盐卤池。

    虽然含碱量巨大,但依旧是盐,这种泥渣含量大的苦盐,对牧民、边民来说只要不花钱,那就是好盐。

    可面对低价、雪白的河东盐,牧民、边民也愿意花钱购买……只要贩运给鲜卑人,最少三倍的利润!

    鲜卑人侵占的朔方、河套地区,也有很多盐卤池,较大的盐池也能出产纯度较高的粗盐。

    可在塞外,燃料是很宝贵的,制盐技术更是稀缺。

    赵基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改进了盐池的晒盐工序,就在盐池附近开辟出大量阡陌纵横的盐田。

    除了特制的雪花细盐需要燃料熬煮外,其他的粗盐,只需要盐田里的官奴铲挖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