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87 左邻右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587 左邻右舍 (第2/3页)

   这种情况下,连证据都不需要有。

    灾异就是证据,我说是你就是你!

    于是得到了得到边镇军民热烈拥戴,又用屎盆子刷出了声望值的石玠,就直接从监察御史晋升为山西按察使。

    又过了一段时间,石玠原地迁转,担任了山西布政使司的右布政使。

    其后,朝廷直接把和大同相关的事务,交给了石玠解决。

    不久,朝廷觉得他在应对大同镇时很有能力,又让他转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大同和宣府这样边镇巡抚,因为涉及到军权,为了方便统属,很多时候是可以加兵部右侍郎衔的。

    石玠自然也没有落下。

    明朝的时候有很多特殊的潜规则,北京六部的左侍郎一般是事务官,右侍郎一般是差遣官。

    比如说,之前的时候,李浩就是以兵部左侍郎在兵部协助兵部尚书何鉴处理公务。而陆完与石玠这两个兵部右侍郎就在外差遣。

    户部的左侍郎杨谭就协助户部尚书孙交为平叛打理辎重,户部右侍郎王琼负责在地方奔走赈济,另一个户部右侍郎丛兰则在外打野。

    打野王丛兰直接杀疯了!

    这里之所以强调北京六部,那是因为按照一般惯例,南京的六部只设右侍郎,不设左侍郎。

    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南京的六部官员才会出现左侍郎。

    这也算是两大都城之间的一点小默契了。

    所以,石玠借力边镇巡抚的职位,直接就获得了兵部右侍郎的加衔。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石玠就走完了于老爷子土木堡之前的路。

    可惜的是,也就是这时候,未来的石老爷子拉了胯。

    正德五年的时候,胡虏入大同,攻击了黄土坡等地的墩堡。

    墩军苦战难守,大同兵马出击,却御之不力,损失了大量的兵马。

    最后事情败露。

    朝廷夺了参将宋文、刘继三月俸禄,分守太监韦忠、马顺俱戴罪杀贼,千户刘玉等逮问。

    镇守太监良玉、总兵官刘椿、巡抚都御史石玠……

    先给你们个面子(姑宥之)。

    然而,石玠显然不太走运,还没有等到找回面子的机会,大同镇就直接发生了兵变。

    总兵刘椿慌忙将兵变镇压了下去。

    可惜,这次面子没了。

    刘椿直接滚蛋,石玠也灰溜溜的回了京城。

    按理说,石玠的仕途也就该到这里了。

    但是等石玠到了京城,他却惊奇的发现,咦,他来的正是时候!

    这时候,兵部尚书何鉴提前被裴元撵出局,左侍郎李浩因为配合萧敬调动宣府兵马,被赶下野。

    右侍郎陆完在一番博弈后,成功晋位兵部尚书。

    这会儿兵部竟然没有侍郎了。

    于是他石玠,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虚)、大同巡抚(已撸),竟然还有机会趁机补位,升上个一官半职。

    这特么往哪儿说理去,嘻嘻。

    所以这些日子,石玠一直在忙着跑官。

    裴元留心石玠,也是忽然想起了云不闲黑吃黑,得罪了山西边军的事情,那边连大同游兵都出动了,看来这件事是不太好解决了。

    若是真要闹到不可开交了,有石玠做这个中人,说不定还有缓和的余地。

    想到这里,裴元越发觉得这个宅子可真是不错。

    窦彧见裴元分心,也不催促。

    甚至他见裴元在听到两位邻居的名字有些若有所思,还小声的讲着着两家的一些闲事。

    等裴元迈开步子往院子里走了,窦彧才识趣的停住话头,跟着往里走。

    这处宅子乃是标准的三进大院子,里面的厅堂乃是标准的五间七架的规模。

    这个级数对应三到五品,刚好符合裴元和韩千户的身份。

    梁栋虽然是按照规制的土黄彩绘,但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偶尔杂有青碧,处于逾制与合规的边缘。

    再往里,房子也修缮的精美漂亮。

    裴元去时正见里面有工匠在凿浮雕,向窦彧询问才知道,原本这里雕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