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8 我又行了? (第3/3页)
感更增。听裴元叫他兄弟,笑的嘴都快咧到耳根了,“这卑职不可敢。这些天弟兄们都听说了,说是裴千户伤好之后,又去把江彬打了一顿。”
“听说,裴千户不但打的那江彬抱头鼠窜,就连百十个选锋家丁都有大半鼻青脸肿。”
裴元心道,那还不是被动迭的好。
裴元有心和这些锦衣卫维持好关系,当即吹牛道,“什么伤好?上次大慈恩寺老子就没受伤,这不是怕局面不好收拾,让陛下为难,这才放了那江彬一马?”
“就是因为这样,老子后来才越想越气,又去把他们打了一顿。”
这些锦衣卫被外四家军欺压了有些日子了,千户周琪被打死的事情,更是让他们有些灰头土脸。
听裴元说的带劲,不止那小旗,就连其他围过来的锦衣卫也与有荣焉。
那小旗高兴了一会儿,想起一件事来了。
连忙道,“对了,宣府那边有个叫做许泰的副总兵称病回京调养,后来有人把他举荐给了天子,如今外四家军那边现在是许泰在做主。”
裴元听到这里,刚才的笑容一扫而空。
旋即问道,“那许泰是在我和江彬决战之前称病回京的,还是在我和江彬决战之后称病回京的?”
那小旗明白裴元的意思,连忙道,“是千户打败江彬之后才称病回京的。”
裴元听了冷笑。
那小旗又道,“许泰到了外四家军中也狂傲无比,不但把千户贬的一无是处,就连江彬也不被他放在眼里。他还放出豪言,想和千户好好较量较量。”
裴元这会儿算是彻底明白了。
这肯定是四镇见江彬失手,边军的威望扫地,这才特意让许泰进京来找场子的。
不然他堂堂一个宣府副总兵,何至于跑到外四家军这个小池子里折腾。
别的不好说,这许泰的个人战力猛的很。
此人乃是弘治十七年的武状元,一度是大明武将中的最强打仔。
如此一比,武举头名的裴某人,显然就有些掉价了。
但是吧。
正德一朝,正经举办的武会试就两科。
一科是正德三年。
这一年的武会试录取了武进士六十人,武状元为安国。
会试结束后,朱厚照曾亲至西苑阅武,并赐宴及盔甲、腰刀给中式者。
再一科就是裴元参加的正德六年这一科。
但是这一科,只举行了一半,就因为“流贼猖獗”停办。所以,裴元这个诸多大佬认证的武举头名,就卡在武举这里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这一科停办的武会试会在正德七年补办。
但是因为裴元要介入朝堂,优先选择要搞恩科,这才让这一年的焦点转移到了文人的科举上。
而且兵部遭逢大变,这会儿也没人有精力折腾这些。
至于为什么之后,就没有武会试了呢?
那是因为朱厚照对武会试十分看重,他认为只靠马射、步射和策论选不出真正的将才。
而且早期的武科举,也更注重个人的实战能力,策论水平大多只能称得上凑合。
于是朱厚照和兵部商量,要求改进武举规则,要求考生需通晓《武经七书》和时务策,加重韬略谋划的得分比例。
兵部虽说掌管军机,但兵部的官员可都是文试科举出身的。
什么叫武“进士”?
恶心,啐!
他们也配叫进士?
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
所以朱厚照一说改革,兵部立刻就高高兴兴的应了下来。
兵部官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领悟天子的精神,把改革做实做细,做成后世的标杆。
朱厚照也觉得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然后……
一直到他死,改革方案都没拿出来。
正德一朝的武会试,就这么停了。
所以裴元就卡了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武举头名。
现在裴元刚刚把江彬打败,边镇上的人,就把这么一个头衔稳压他的家伙派来,简直就是在明晃晃的搞针对。
而且许泰出言狂妄,如此无礼,难道你忘了当初在湖广前线的时候,大家还一起吃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