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636 解铃还须系铃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636 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2/3页)

形成巨大的麻烦。”

    “现如今朝廷所用的主要货币,无非是白银、铜钱以及宝钞。”

    “白银矿脉细微,获取艰难,且不必提。宝钞币值不稳,几近废弃,也不必提。那就只能多铸铜钱了。”

    “云南虽然银场不多,但是有不少铜矿,可以在云南采铜,然后运到岳州等地铸成铜钱,或许可以稍微弥补其中的空缺。”

    “第二个难题就在于,铜钱的规制不同,劣钱泛滥,很难得到各部族的认同。”

    “就算那些部族认同铜钱,那么朝廷想要推行铜钱,是要将他们手里的海贝全部没收搜刮,还是要将辛苦铸造的铜钱,拿去从各部族手里交换他们的海贝?”

    朱厚照听完这两个难题,也觉得有些脑壳疼。

    他想了想,先问道,“铸铜钱的话,成本如何?为何不在当地采铜,当地铸造,而是千里迢迢运往岳州?”

    张羽闻言答道,“若是如此,只怕这铜钱铸不成。”

    朱厚照奇怪,“为何如此?”

    张羽闻言,即便以他的忠直也无法回答。

    身为一个御史,他无法在一件还未发生的事情上,在天子面前假定各地官员的行为,但是以他的过往认知,心里很清楚这件事办不成。

    朱厚照身为天子,却能任性,依旧追问道,“为何如此?”

    张羽这下不能不回答了,只得说道,“臣只怕铸钱的耗费,要远超过收获铜钱的价值,如此得不偿失,只怕难以持续。”

    朱厚照就更奇怪了,“为何千里迢迢将铜运去岳州铸钱,不怕亏本。直接在当地铸钱,却会入不敷出?”

    张羽被问的实在接不上话了,只能道,“臣无法回答。”

    裴元在一旁却是心里有数的。

    后来的时候,给事中殷正茂曾经建议,说两京铜价太高,铸钱得不偿费。宜采云南铜,运至岳州鼓铸。

    他大致还折算了下成本,费工本银三十九万,可得钱六万五千万文,值银九十三万馀两,这里面赚头不小。

    结果户部不服,认为云南地方荒僻,有的是大刀阔斧的空间,受到的牵绊也少,直接在当地铸钱就行。

    结果铸造了一年,巡抚王昺受不了了,说是造出来的铜钱,还没花的本钱多。

    这就很尴尬了。

    那时候已经是万寿帝君秉政,认为小钱该花就花,于是坚持在云南铸钱。

    最后朝廷亏的直接放弃了铸钱,并且第一次制度性的提出了,课税和官俸全部使用白银算了,他妈的。

    所以说,这个大明的货币系统,是一个何其卧槽的烂摊子。

    裴元可不想等以后接手这样一团乱麻。

    朱厚照还想继续追问,但是一想到第二个难题,顿时又觉得这点问题也不算啥了。

    就算花费巨大代价铸出了铜钱,该如何从云南的一省之地,百族之中,将那些海贝替换出来呢?

    要是强征,势必会发生大规模的叛乱。

    以云南的地势复杂,环境恶劣,到时候朝廷平叛要花费的钱粮,恐怕是个难以计量的天文数字。

    可要是用铜钱从夷人中赎买海贝,不就相当于朝廷花了巨大的代价,收购了一堆毫无用处的贝壳?

    而且朝廷拿铜钱赎买海贝的行为,变相的又将为海贝的价值进行背书,以后更难将海贝从市场上驱离掉了。

    一想到这些事情,朱厚照感觉天都塌了。

    下午的时候,他还开开心心的和小哥哥们玩耍,暂时驱散了郁闷,没想到刚刚回宫就遭遇了暴击。

    朱厚照琢磨了一会儿,瞧了瞧状似憨憨,一脸迷惑的裴元。

    总感觉解铃还须系铃人。

    于是他对张羽道,“张卿且将今日奏对,整理一个条陈出来,容朕仔细想想。”

    张羽颇是意外。

    都说天子顽劣,亲近奸佞,如今看来,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他当即恭敬道,“臣领命。”

    等到张羽一走,朱厚照就迫不及待的和裴元交流起了看法。

    “裴卿,你想过没有,假如金银这等矿物也如海贝一般,分布的很不均匀。那岂不是意味着,咱们这里稀少的东西,在别处可能有着巨量的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