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章 大宋的海贸商,翘首以盼赵朔带来大航海时代! (第3/3页)
改,吴渊敢调一兵一卒出福建吗?就不怕再来一个晏梦彪?
再说了,就算能调福建兵去勤王,那些弱兵有什么用?他们就算倾巢而出,连三千五百个淮西精兵的战力都不如。
吴渊没办法,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大海商的身上。
商人嘛,有什么胆子,敢不听他这个福建安抚使的命令?
而且,这些海商有无数大船,从事海贸。他们出海之后,要和滔天巨浪搏斗,要和当地土著战争,甚至要和临时客串一把海盗的海商搏斗,那些水手是颇有战力的。
如果这些海商肯勤王,福建不就能出一支可战之师了吗?
“安抚使放心,朝廷危难,我们王家绝对不会袖手不管!”
“我们冯家,愿出全力!”
“楚家子弟,尽皆愿意为朝廷效死!”
……
吴渊话音刚落,众海商就纷纷发言慷慨激昂,看那样子,真是好一群大宋的忠臣孝子。
其中一个大食人叫的最为大声,道:“我们蒲家,愿意出大船二十艘,中等船只一百五十艘,兵八千人,为朝廷效力!”
“这么多?”
吴潜大喜过望,来到那大食人近前,道:“你是……泉州蒲家的家主蒲……蒲……”
“蒲开宗!”
那大食人慷慨激昂地道:“我受朝廷大恩,以大食人之身,官居安溪主簿之职,怎敢不为朝廷尽心竭力?说实话,我们蒲家既没有这么多船,也没有这么多兵。但是,为了这次勤王,我不仅联络了福建各地的同族,还有广州的诸多同族,才凑出了如此众多的兵力和船只。”
“非但如此,我还准备亲自领军,让我两个刚刚长大的儿子蒲寿成和蒲寿庚为副,誓保大宋朝廷,与赵朔周旋到底!”
蒲开宗对大宋当然没那么忠心。
在历史记载中,他的儿子蒲寿庚不但主动投降了元朝,而且屠尽了泉州城内的大宋宗室。
不过,这不是赵赫对真神教太狠了吗?一切仿高丽例,对待真神教诸国。
包括泉州蒲氏在内的真神教子民,对赵朔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真神教诸国被蒙古十五万大军攻打,处境十分艰难。
他们已经做好了,分散实力以待将来的准备。
一部分准备退往欧罗巴诸国,请求收留。
另外一部分的退路,就是南方的大宋了。
大宋有万里江山,坚城无数,八千多万子民,赵朔应该攻不下来吧?
所以,他们要宋国的真神教子民,竭力保宋国的安全,并且趁着这场大战夺取宋国的高位。
有朝一日,来个鹊巢鸠占,也未可知!
吴渊可不知道蒲寿庚的所思所想,大喜过望,道:“好!我大宋有你如此忠臣,何愁保不住江山社稷?”
然后,又向其他海商看来,道:“一个番人尚且如此忠于我大宋,何况汝等?诸位务必以蒲开宗为范,竭尽全力,出兵勤王!”
“是!”
众海商齐齐躬身,高声答应。
不过,当七日后,众海商的船队齐聚泉州刺桐港,准备开拔勤王之时,吴渊就傻眼了。
举目望去,除了泉州蒲氏的船队之外,只有大大小小不到百艘船只,总兵力估计不超过两千!
“诶!我说你们张家,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
港口上,泉州王氏子弟王四光,向着张氏子弟张有明看来,道:“张家的船只,虽然不如蒲家多,但也差不了多少。就派你带着两艘船,百十人前来,也太不给朝廷面子了。”
“这话说的,好像你们王家出力多似的?”
张有明冷笑道:“大宋对我们商人不薄?盐铁也就罢了,酒、茶、香料、明矾,这些能赚大钱的货物,哪个不是握在朝廷的手中,不准我们商人参与?还有,三十里就一个税卡,再加上税吏的吃拿卡要,老实做买卖怎么能活的下去?就更别提交钞贬值,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这些商人了。”
王四光点头,道:“确实如此,现在山东的板桥镇又发达起来了,抢了不知我们多少生意。人家赵朔大王对商人才真叫好,除了关于军械的物资外,任凭商人交易。”
“关键是税收啊!”旁边楚氏子弟楚天河,在一旁接话道:“赵朔大王几万里江山,只用交一次税,这是多大的德政?赵朔大王的兵马不攻过来,我们凭什么和北方商人竞争!”
王四光道:“听说了吗?赵朔大王的海船,都能捕鲸鱼了!”
“还能去南洋挖鸟粪呢!一船船运回来的都是钱啊!”楚天河眼睛中简直要冒出光来,道:“咱们不成为赵朔大王的子民,怎么可能得到这种造大船的技术?”
王四光道:“如果我们也有了这技术,四海任意纵横,获利恐怕比今天的五倍都不止!”
“所以啊,对那位安抚使,咱们应付应付就得了,找机会就开溜!”
张有明望向大海的方向,心中豪情万丈,道:“在赵朔大王的治下,我们的商船,恐怕能遍布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