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2章 以世界万方之土,记华夏英杰之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2章 以世界万方之土,记华夏英杰之名! (第1/3页)

    史嵩之的心潮如此激荡,那点子出于“新降之臣”的谨慎之心就完全消失不见了。

    他忽然开口问道:“这条运河长达四百里,联通两个大海。如此巨大的工程,堪称亘古未有。臣有一事不明,请王上赐教。”

    “你说。”

    “苏伊士这个名字,到底有何来历?为什么王上,要以苏伊士为这条运河命名呢?”

    “哦,是这样的。”

    赵朔手指地图,道:“当初,埃及法老苏伊士,修建了一条运河。从这里,连接红海和尼罗河。又经尼罗河,联通到了地中海,实现了红海和地中海的第一次联通。所以,用苏伊士为此河命名。”

    噗通!

    史嵩之跪倒在地,道:“臣斗胆,以为王上如此命名不妥。这运河,乃是我朝修建,和什么埃及法老苏伊士有何相干?以苏伊士命名,如何显王上之功业?如何显我朝之功业?”

    赵朔命名这运河为苏伊士运河,其实是叫顺嘴了,没有什么特别因素,也不是非要如此命名不可。

    赵朔道:“那依史爱卿所言呢?”

    “叫大赵运河如何?”

    赵朔的国度,当然是有名字的。比如察合台的国度,就叫察合台汗国。窝阔台在西辽的封国,就叫窝阔台汗国。赵朔的国度,在蒙古朝廷的序列里,就叫赵朔汗国。

    反正赵朔的目标是一统寰宇,也懒得再另起名号。

    很显然,这“大赵运河”的名字就是出于“赵朔汗国”了。

    赵朔微微摇头,道:“我国河流众多,一条运河就以国号为名,并不妥当。”

    郑清之道:“按王上的意思,叫华夏运河,也不妥当了。不如,叫西征运河,或者世子西征运河,以纪念世子西征之功勋。”

    “也不大妥当。”

    赵朔想了一下,道:“这运河,不是要让胡榘为主,秦九韶为副,主持修建吗?如果真的建成,就叫胡榘-秦九韶运河吧。一听,就知道是我华夏人修建的。”

    “王上如此隆恩,胡榘和秦九韶必将千古流芳了。”

    史嵩之既羡慕又有些酸意。

    他既为大宋宰相,又为新朝重臣,肯定会上史书的。但是,史书上那么多人,真正能在千百年后脍炙人口的,能有几个?

    但是,胡榘和秦九韶主持修建了这条世界性的运河之后,肯定千百年后都能让世人传颂!

    简直是走了狗屎运了!

    赵朔继续道:“其实,史嵩之刚才的提议,非常好。西方那么多地名,总按照本土命名,确实有些不妥。要不然,这些地方,怎能体现是我朝的领土?”

    “那王上的意思是……”

    “以后,在西方,凡是新建工程,都以主持修建工程之人命名。将士们为国征战立下功劳,可以以他们的名字,为西方的城市、小镇、乡村命名,以做纪念。就是文臣,安定地方有功,朝廷恩典,也可命名!”

    “王上如此英明,华夏英杰谁不想为您一统寰宇,效尽犬马之劳?”

    你想千古留名吗?去西方吧!去为王上开疆拓土吧!

    人生百年,终有一死。

    但是,你的名字,将作为地名,千古流传!

    以世界万方之土,记华夏英杰之名!

    史嵩之完全可以想到,赵朔这道旨意一发,会给天下带来怎样的震动。

    他深受鼓舞,又建议赵朔以临安为东都。

    赵朔的国都以哈尔喀贵城为北都,以燕京城为中都,以呼罗珊地区的巴里黑城为南都,以罗斯的乞瓦城为西都,还没有一个东都。

    如今华夏一统,江南地区设置一个都城,实在是理所应当之事。

    不过,史嵩之这个建议,赵朔没有采纳。

    江南地区的确该设置一都,但赵朔理想的地点不是临安,而是建康(南京)。

    很简单的道理,建康虎踞龙盘,形胜之地,真是一个很适合的都城所在,先后有几个朝代在此建都。

    南宋是因为这里太靠近前线,才偏居临安,赵朔就没有如此顾虑了。

    而且,建康可以通过长江直通大海,对于一个世界性帝国来说,其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当然了,话说回来,临安有现成的皇城和皇宫,有百万居民,繁华远在建康之上。

    赵朔现在没有在建康大兴土木,建立皇宫的打算,只能是容后再议了。

    又谈了几件政务后,史嵩之、郑清之和乔行简告退。

    天已二更,赵朔命杨唯中将刚才议定的诸事,草拟旨意,待明天他看了之后用玺,再予执行。

    然后,赵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