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大幕拉开 ,风波将起(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章 大幕拉开 ,风波将起(求月票) (第2/3页)

之上李世民似乎并未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原本的战绩就过于惊人了。

    就算他再怎么提升又能提升到哪去?

    这种变化是来自他不同的声望。

    就是因为他几次举动,便让他在不凡的威名之中又增添了太多太多的仁义之名。

    九州百姓已经苦了太久了。

    李世民这个“仁义”之名就是他扫平天下的主要利器之一。

    但顾易也十分明白,随着李世民愈发的耀眼,给予其他人的压迫便会越大。

    如今就连李渊都渐渐感觉到了端倪,更别说李建成了。

    有些事显然无法避免。

    不过如今的顾易对于这一切已经完全坦然,他已经将目光渐渐放在了整个九州之上。

    他更想知道的是——

    在顾氏已经出现了的情况之下,接下来的盛世到底会变得多么辉煌。

    顾煜如今可还在世。

    虽然一直都待在巨鹿之中,但他可从未闲着。

    顾易亲眼的看到他已经为整个大唐的改革定下了基础,这绝对会对整个大唐造成前所未有的改变!

    现在的他只是在等一个时机!

    ——四方云动。

    李世民未曾去在意那些诸侯,随后便将目光放在了岭南之上。

    他要讨伐梁帝萧铣。

    这就是大唐最后的一道阻拦。

    不过就在他即将动兵之前,李渊的圣旨却是突然传了过来,以“想念子嗣之名”令李世民归京,将讨伐岭南之事交到了李靖身上。

    虽然一切都是那般的合理,但这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还是让很多人意识到了什么。

    雕阴城内。

    李世民的一众心腹齐聚于此。

    “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长孙无忌很认真的看着李世民,拱手说道。

    李世民立刻便看向了他,神色无比坦然的说道:“辅机有话直说便是,又有何不能言的?”

    众人目光皆是注意到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不仅仅是长孙王妃的同母兄长,更是自李渊起兵之时,便一直在追随李世民,如今的他可是李世民的绝对心腹。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些话也只能他来说。

    “殿下当今声威赫赫。无论是为大唐社稷,还是为天下苍生,此番征伐岭南,殿下皆是不二之选。”

    长孙无忌话音一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陛下却突然下旨,急召殿下归京。”

    “依臣之见……”

    他环视厅内,目光掠过在场众人,见皆是李世民的心腹嫡系,才压低声音道:“朝中怕是已生变故!”

    这话虽未明言,但其中深意众人皆知。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唯有烛芯爆裂的噼啪声清晰可闻。

    顾泉、顾彦等顾氏子弟端坐如松,却也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佩剑。

    “辅机。”李世民霍然起身,“休要妄加揣测。岭南路途艰险,父皇心系我安危,才命我返京。”

    他目光如鹰隼般掠过众人,忽而展颜一笑,眼底却暗藏锋芒:“说不定此次回京,父皇会授我十方征渡使,统帅天下兵马!”

    众人沉默不语。

    虽然李世民的脸上仍是带着笑容,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复以往那般从容。

    李世民又何尝感觉不出来呢?

    历史上已经留下了太多的例子,这很难让人不生出其他想法。

    但昔年李渊的承诺又给他留下了一丝希望。

    众人沉默不语。

    没有人敢将一切完全挑明。

    这种事的敏感程度是任何人都承受不起的。

    或许顾泉可以。

    以李世民对于顾泉的看重,再加上顾氏的身份,他或许能够劝动李世民,就算挑明一切或许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很可惜的是顾泉又岂会答应这些呢?

    他是顾氏长子,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绝对不会参与事关国本之事。

    对此,诸将亦是无奈。

    整个军中的气氛愈发的复杂。

    就在数日之后,李世民便率领着麾下将领以及数百玄甲,匆匆忙忙的返回了长安。

    长安。

    李渊仍是为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欢庆仪式,给人的感觉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

    这确实是安抚了不少只看到了表面问题的将士之心。

    毕竟又有谁不害怕“鸟尽弓藏”呢?

    其实顾易倒是能看的出来,李世民如今是对“十方征渡使”的位置还有着很高的期望。

    这并没什么错。

    毕竟李渊当初确实是给他做出了承诺。

    但在当前的这种局面之下,所谓的承诺注定会成为枉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