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贞观之治始(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章 贞观之治始(求月票) (第2/3页)

却也是丝毫不乱。

    李世民自己的班底便是大唐朝廷内的根基,而且别忘了还有一众善于治天下的顾氏子弟。

    虽然这些人的属性单独看上去并不算优秀。

    但他们的能力却也足够让他们跟上李世民这种皇帝的步伐,于整个九州开拓盛世!

    贞观二年。

    李世民在吸收了前一年关中大饥之事,提出了建立地方粮食储备,来应对灾荒之事。

    并且——

    除此之外,李世民更是动了修缮水利之心。

    这自然是大事。

    整个朝堂之中围绕着这些事展开了极为细节的议论,议论的东西也不是如同以往那般争论,而是在议论如今这样做是否合适。

    “陛下,天井下百姓疲敝,且昔年隋炀帝徭役之事在前,若是朝廷突然再次动工,恐怕百姓们或有非议啊。”

    长孙无忌一脸正色的说道。

    闻言,房玄龄亦是点了点头:“关中大饥方了,若是突然动土,再出现了什么意外,朝廷恐怕会负担不起啊。.”

    他们二人的性格都有些稳健,自然是建议李世民应等几年再动土。

    ——水利确实是能够帮助百姓。

    但也要分时候。

    “二位此言不对。”还未等李世民开口,一旁的杜如晦便直接说道:“当今九州平稳,四海升平,太傅等人戍边,能挡住四方之敌。”

    “陛下殊不知,臣前些时日还听闻,突厥的人马望到我大唐与顾氏的旌旗便会直接退去。”

    “如今动土绝乃天赐良机。”

    此话一出,不少人亦是点了点头。

    双方并未有什么争执。

    只是因为执政理念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而已。

    听着众人各陈己见,李世民眉头微蹙,沉默良久后终抬手打断了争论。

    “隋炀帝身为暴君,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之欲,何曾顾念过百姓的劳苦安乐?”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长孙无忌等重臣,神色坚毅,“朕心向光明,推行此策唯有一个目的,便是为了天下百姓。纵然因此招致非议,又有何可怕的?”

    此言既出,便如金石落地,清晰昭示了他的决断。

    “朕深知百姓历经战乱疾苦——”他声音沉郁,指尖轻轻叩击着案几,“但此次治水,断然是利远大于弊。”

    “你们且看——”

    他抬眼望向堪舆图,语气骤然激昂,“四方水利荒废已久,河道淤塞、堤岸倾颓,若再拖延,便是坐视民生凋敝!”

    “今岁举全国之力修缮,纵是第一年要勒紧腰带、咬牙硬扛,来日良田灌溉便利,粮食收成必能数倍于前。”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朕意已决——”

    他的话音如重锤落鼓,震得殿中烛影微微摇曳,“自今日起,满朝文武皆当厉行节俭,与民同休戚。”

    “便从朕开始。”他指尖摩挲着龙案边缘,忽而抬眸,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日前与皇后商议,宫中侍女冗杂,明日便着人清点名册,愿归家者赐银两,准其还乡婚嫁——多生养些大唐子民,远比困在这宫墙里强。”

    殿内鸦雀无声,唯有檐角风铎在暮色中轻响。

    待他话音落定,长孙无忌率先撩袍跪地,群臣如浪涛般轰然伏拜,声浪撞得栋梁间浮尘轻颤:“陛下圣明!”

    “得了。”李世民摆了摆手,袍袖扫过案上一封封奏疏,“天下未定,朕岂敢称圣?”

    他俯身向前,目光灼灼扫过房玄龄、魏征等人,“前朝盛世,皆有可鉴之处,但朕要的……”

    “不是循规蹈矩的盛世,是让后人翻开史书便要惊叹‘前无古人’的盛世!”

    “诸卿须牢记——”

    “今日节俭治水之苦,皆是为了来日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福。”

    “若有懈怠者……”

    他忽然笑了,笑意里却无半分温度:“朕的《贞观律》,可是比隋炀的苛政要‘宽厚’许多。”

    《贞观律》——正是李世民如今在修缮的律法。

    与原本的历史并不相通。

    除却仁慈之外,李世民对于贪官的惩罚却又变重了很多。

    这就是李世民当今的果断!

    在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之后,前方的一切阻碍都不会影响到他。

    众臣纷纷称是,旋即皆是告退。

    轰轰烈烈的治水再次于整个大唐升起。

    如今九州的修缮水利的技术绝对要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

    任何技术都是会随着时间不短进步的。

    昔年因为顾康的出现大大拔高了水利方面的进程,自然而然便促成了这其中的发展。

    但此次的治水却仍是颇为不易。

    大唐太穷了!

    如今天下大乱方了,且自李渊称帝之后,对于麾下百姓们的赋税一直都不算多,再加上常年的征战以及李渊喜欢以重利来换他人的支持。

    这自然而然便造成了朝廷的贫穷。

    其实李世民这一次就是在刀尖上跳舞,修缮水利可并不是那么容易得。

    但就真的应了那句话。

    天下人心中皆是有着一杆秤的。

    他们或许不认字,或许不知道什么经典,也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能通过朝廷的举动来感觉出善恶的。

    与昔年杨广所行的徭役不同,这一次的修缮水利获得了天下四方的支持。

    不仅仅是四方的百姓;

    同样还有哪些地方豪强。

    这就是一件利民之举,尤其是在经过昔年顾康顾熙等人修缮水利营造出的盛世之后,天下人对于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只会更加的支持!

    天下百姓渴望盛世真的已经渴望太久太久了!

    他们想要一个平稳的环境,想让自己的家人全都能活下去。

    如今吃点苦.对他们而言并不算什么。

    这或许同样也是独属于华夏民族骨子之中的特点之一。

    ——先苦后甜!

    整顿吏治的好处在这种时候就完全体现了出来,虽然时间才过了不久,但随着一个个的官吏相继被拿下斩首,他们的下场也已经刺激到了太多人。

    最起码,此举算是保证了治水之时官员的下限。

    但哪怕就是这样。

    李世民同样也是让顾泉派出了很多的使者,与之前的御史台不同。

    这一次的使者是走入民间。

    察百姓疾苦,并通过百姓来了解当地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