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 大唐变天,顾靖立威(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3章 大唐变天,顾靖立威(求月票) (第1/3页)

    自这一日起,整个大唐朝堂的气氛都彻底变了。

    无形的阴霾笼罩于朝堂上下。

    所有人都在关注储君之位。

    但无论几十再怎么关注,对于此事亦是无人敢提,无人敢参与。

    顾磊被顾靖放了出来。

    他自是又去劝了李承乾,希望他能跟李世民认错,并做出保证。

    但李承乾的态度却仍是那般坚定。

    按照他的话来说——

    只要李世民废太子的旨意一下,他立刻便会自尽在长孙皇后的灵前,以安李世民的心。

    如若不然,他日新君继位之后他定会造反。

    李世民一直都难以做出选择。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大唐那种蒸蒸日上的气氛竟似乎也有了一些停滞。

    这也是必然现象。

    储君乃是国本,无论在任何封建王朝之中,储君不稳都注定了人心难安。

    这种气氛甚至都传到了朝堂之外。

    也不知是从哪走漏了消息。

    天下之中竟也渐渐流传出了关于“储君”之位的谣言,致使各地人心接连动荡。

    没办法,李世民的年纪太大了。

    纵使天下百姓再怎么希望李世民能够长命百岁,但他们却也清楚。

    人哪有长生之说?

    这就是文化急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顾康的学问本就对九州的影响极大,如今更是影响非凡。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们才会愈发的担忧此事。

    毕竟隋朝的例子才过去多久?

    谁能不怕?

    如今大唐的担子要远远超过大隋,更不会有人愿意如今的好日子受到一丝的影响。

    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动荡。

    而李世民的身体也在这种高压之下不断的变差。

    整整十日——

    他都没有放出任何的消息。

    李世民甚至都没有上朝,这还是自他登基以来的头一遭。

    也好在大唐目前的政治体系还算是安稳,百官各司其职之下倒也并未影响到政事。

    但显然,无形的风暴正在暗中慢慢集聚。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大唐要发生一件大事了!

    太极殿。

    顾靖应诏而来。

    其实到了这种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便会想到顾氏。

    昔年顾熙为大汉所做的一切。

    到了如今已然被称之为了圣人之举,但可惜的就是顾氏不可能重新走回老路,去干涉大唐的国本。

    李世民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也从未让顾氏做些什么。

    也只是在这一日才召见了顾靖。

    太极殿内,死寂无声。

    顾靖随内官行至天子寝宫,甫一踏入殿门,脚步便生生钉在原地,瞳孔骤缩。

    御榻之上,哪里还有半分昔日天可汗的威仪?

    只见李世民满头华发,如霜似雪,面容枯槁,不见一丝血色。

    短短十余日,竟似被抽走了数十年光阴,形销骨立,气息微弱得仿佛下一刻便要随风散去。

    “陛下!”

    顾靖喉头一哽,那声呼唤带着无法掩饰的惊痛,眼中瞬间盈满了深切的忧惧。

    没错,是忧惧。

    就连他都不敢想象李世民若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身死,整个大唐会变成什么样。

    且不说继位之人是谁,大唐都多半便会迅速分裂。

    这是一定的。

    “安之…近前来。”

    龙榻上传来一声低唤,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那眼神,虽深陷于病容,却依旧如古井深潭,幽邃难测。

    顾靖不敢迟疑,疾步趋至榻边,声音因忧急而发颤:“陛下,您的龙体……”

    “朕…大限将至矣。”未待他说完,李世民已平静截断。

    那语气淡漠,竟无一丝对死亡的惶惧,仿佛在陈述一件寻常之事。

    “陛下——!”

    顾靖心神剧震,扑通一声重重跪了下去,额头触地,“万望陛下珍摄圣体!天下…天下离不开陛下啊!”

    顾靖此言,字字泣血,发自肺腑。

    “死生之事,朕何惧哉?”李世民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话音未落,他竟强撑着支起身,目光越过顾靖,投向虚空深处,似自语,又似最后的嘱托:

    “然——朕可死,社稷不可亡!”

    那斩钉截铁的语气,仿佛在向无形的命运宣战:

    “放心。江山未稳,后继未定……”

    “朕,定会撑住!”

    “起来吧。”

    顾靖依言起身,在帝王示意的榻边坐下。

    看着这近在咫尺的帝王,莫名的心绪瞬间便涌了上来,就连顾靖的眼眶不由得也都有些红了。

    时光终是太过无情,纵使是天大的英雄也挡不住时间的流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