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刀刀致命,闻名而生畏(求月票) (第2/3页)
争、辽国在争、大宋也在争。
这不是外敌又是什么呢!?
闻言,这西夏使者顿时便沉默了下来,他很想反驳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最后也只能拂袖而去。
而对此,顾睿并没有阻拦。
——当然,这场针对顾氏的风暴自然不会便如此轻易的停下来。
在一边抵抗大宋大军之时,西夏同样也在鼓动民间的骚动。
想要以此来让顾氏投鼠忌器。
可他们终究是小觑了顾睿。
甚至都无需顾睿去主动做些什么,自会有大儒为顾氏辩经!
包括大宋百姓。
如今顾氏在整个大宋的影响力极为的超然。
这种超然自然是因为地位的缘故。
自太祖赵匡胤逝世之后,整个大宋的权力几乎一直都掌控在顾氏的手中,如今大宋的盛世可是顾氏一手缔造出来的。
百姓们又岂能不心向顾氏?
至于西夏百姓同样也是如此。
若是换做以往的话,他们或许还会去辱骂顾氏。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
顾睿此次可是下了令的,严令将士们禁止伤害百姓,这在根本之上便保证了大宋的基本盘。
再加上西夏百姓原本过的就不如大宋且如今还发生了天灾。
这一切的种种,都将整个西夏推向了一个不可控的局面之上。
隆和十二年,九月末。
——宥州告急!
种谔大军在休整三日后,携夏州大胜之威,沿无定河北上,兵临宥州城下,此地守军虽较夏州为多,然军心已乱。
面对如虎一般,裹挟着滔天大势的宋军,这守军就根本生不出半点的战意。
短短两天,守军便顷刻溃散。
而随着宥州一下,兴庆府东南最后一道屏障已然彻底洞开,宋军骑兵前锋已能望见黄河水光,西夏都城彻底暴露在兵锋之下。
几乎是同时间,姚兕部在夺取石州后,并未急于西进,而是迅速分兵北上,做出直扑银州的态势。
而驻守银州的西夏静塞军司也果然上当。
或许正是因为此时西夏国内的局势实在是太差,慌乱之下,他们竟然紧急收缩兵力固守待援。
此举可谓是彻底孤立了河套地区的西夏守军,几乎全部投降于大宋,河套地区大片丰美草场与良田无人防守,皆是被宋军夺了过去。
且这还未完。
董毡率领的羌兵在围攻二十余日后,终于攻破西平军司主营。
其中守将战死,残部向西溃逃。
消息传开,西夏西南诸蕃部纷纷倒戈,不再向兴庆府输送粮草兵员,反而开始袭扰西夏溃军。
短短数月时间,局势已然彻底大变!
不仅仅是辽国守住了攻势,反倒是西夏在这种情况之下显露出了败亡之向!
太致命了!
顾睿的这几路人马,几乎刀刀都切在了西夏的命脉之下。
而随着此番消息的不断传开。
于大宋之中,甚至都有很多人升起了直接灭了西夏,在进而灭了辽国,一统天下的心思。
当然,顾睿也免不了会生出这种想法。
但他同样也明白。
这是不可能的。
夏辽两国现如今虽然相互仇视,甚至是在开战。
但只要到了亡国的时候。
唇亡齿寒之下,两国绝对会再次联合起来抗衡大宋。
而对于大宋而言——
如今尚且还未曾得到辽国应允的土地与岁供,新攻下的西夏疆域更是没有好生安顿,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在这种种情况之下,想要一战而定下整个天下显然是在痴人说梦。
顾睿自是明白这一点。
其实他定下同时削弱两国的计策之时,便已经想到了此事或许还是要交给后人。
他的年纪也已经不小了。
这些年来,他为了整个天下所付出的心力同样不少。
善于攻心之人所谋之事本就要远超旁人。
此次大战他没有亲自前往前线,其实便是因为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
很多事情,他也只能交给后人来做!
时间匆匆而逝。
整个天下,都在这各种的消息之中变化不断。
而事情的发展同样并未出乎顾睿的预料。
随着西夏国内的局势愈发严峻。
就在隆和十二年,十二月。
辽国。
中京道北境,落马河谷。
寒风萧瑟,卷起枯黄的草屑,也吹动着两面在临时营寨前遥遥相对的大纛——西夏的白色帅旗,与辽国的黑色狼旗。
曾经厮杀得你死我活的两位统帅,西夏晋王嵬名安惠与辽国北院枢密使事萧兀纳,此刻竟摒退左右,在这片刚刚经历过血战的河谷中相对而坐。
两人身上都带着征尘与疲惫。
嵬名安惠的铠甲上甚至还残留着潢水石桥的血迹,而萧兀纳的脸色也带着长期苦守的蜡黄。
长时间的沉默后。
嵬名安惠终于按捺不住,沉声开口:“萧枢密,如今的局势,你我都清楚,宋人攻我夏境,我国中危急,本王需要率军西返。”
他此话说的十分直接。
其实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双方也没有什么好装下去的了。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立刻赶回西夏。
“晋王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当我大辽疆域是何地方?”
闻言,萧兀纳眼皮都未抬,淡淡应道:“潢水畔数万辽军将士的英魂,又该如何安抚?”
与嵬名安惠既然不同,虽然萧兀纳愿意与其相见便已经表明了心意。
但相对之下,他此时仍是掌控着绝对的主动。
而对此,嵬名安惠亦是早有预料,也不藏着掖着,立刻开口说道:“若枢密肯行个方便,我军即刻退出所占全部城寨,并愿补偿贵国军费损耗.”
“补偿?”萧兀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