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章 奋五世之余烈,九州凝一(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章 奋五世之余烈,九州凝一(中) (第2/3页)



    “你们听。”少年忽然开口,声音轻得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城墙上幸存的守军都竖起耳朵,风中隐约传来兴庆府方向的号角声——那是宋军发动总攻的信号。

    几个老兵忍不住别过脸去,用破损的衣袖擦拭眼角。

    阵阵微风吹过,带着无尽的硝烟与血腥气。

    这一刻,李乾顺忽然想起小时候先生们给他讲起那些中原的故事。

    想起了那一代代的千古名君。

    想起了那一代代带着无尽传说的顾氏子弟。

    最后——

    他又想起了那一个个同样被青史记下的亡国之君。

    他想起了商纣王,那个在鹿台积粟、堆满珍宝,最终却只能身着宝玉衣,投身烈火,与他的王朝一同化为灰烬的暴君。

    在他看来。

    自焚,看似壮烈。

    实则是一种彻底的绝望与逃避。

    他还想起了南陈后主陈叔宝,国破之时,带着宠妃藏于井中,最终被一根绳索拉出,成为了天下笑柄,那是何等的狼狈与不堪。

    这些身影在他脑中一一闪过,或悲壮,或屈辱,或可笑。

    他们都是亡国之君,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各自的王朝画上了句点。

    但——

    那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一股莫名的力量,混合着少年人特有的不甘与嵬名家族血脉中最后的骄傲,猛地从他心底涌起。

    他不要像纣王那样在火焰中无声地消亡,那太寂寞;他更不要像陈叔宝那样,卑躬屈膝地活在敌人的怜悯之下,那比死亡更令人难以忍受!

    他是李元昊的子孙!

    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党项人鹰与狼的血液!

    李乾顺猛地站直了身体,原本萦绕在他眉宇间的迷茫与绝望,被一种近乎燃烧的决绝所取代。

    他一把抓起斜倚在垛口的长枪。

    那枪杆上满是刀劈斧凿的痕迹,沉甸甸的,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这是嵬名家族一脉相承的武器。

    并非是指一枪传承数代,而是几乎每一代的嵬名家族子弟都会去用枪法,而这其中的根源同样也是因为顾氏,简单来说,是因为顾琛。

    自顾琛之后。

    枪这把兵器在整个九州便已经有了不同的意义。

    顾氏子弟同样也是用枪。

    而一众或是追随过顾琛,或是被顾琛所征服的存在同样也选择使用枪来表达自己的敬仰。

    李乾顺同样也是如此。

    或是少年义气,或是心中怀有壮志。

    李乾顺对于顾琛的敬仰同样也远超常人,而这同样便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

    唯有死战!

    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无关于对错。

    哪怕是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李乾顺同样对于历代先人没有丝毫的怨言。

    西夏立国——此事放在大宋放在辽国皆是造反。

    但唯独对他们嵬名家族而言。

    此乃创业。

    先人筚路蓝缕开拓基业,存亡于宋辽夹缝之中谋得一线生机,这才造就了后来的一番基业。

    如今虽然是要倾覆。

    可这又能如何?

    作为嵬名后人,李乾顺不后悔,也不会去丢先人的脸。

    “嵬名氏的儿郎们——!”

    “随朕——杀——!”

    他没有选择在宫殿或城楼自尽,以保留所谓君王的体面。

    而是像一名最普通的党项战士,像他的祖先们曾经做过无数次的那样,手持兵刃,义无反顾地迎接死亡,迎接属于一代帝王的落幕。

    纵使,他从未掌权。

    纵使,他从未真正的成为一个帝王。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意着这一幕,心中对此也是莫名有些怅然。

    豪杰的落幕纵使会引起旁人的心绪。

    如今便是这般。

    就连他都不得不承认,这李乾顺是有着一代明君的风采。

    不仅仅是他。

    包括西夏内部的不少人,包括辽国内部的不少人同样都是如此。

    若给他们时间恢复,这场乱世恐怕远远不会轻易结束。

    可天下大业,向来没有回头路可走。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从不为个人的才华或悲情而停留片刻。

    项羽如何?

    力能扛鼎,英雄盖世,终究垓下悲歌,乌江自刎。

    曹操如何?

    一世奸雄,睥睨天下,终究未能亲眼看见天下一统。

    还有那无论是原本历史长河中,亦或是如今这个被顾氏改变的时空里,那一个个曾在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