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神级道具,迁都与定学(求月票) (第2/3页)
续时间一年。
风起云涌、雷动雨落,皆在一念之间。
然天道有衡,每动用一次,需折损部分成就点,敕令所及,可引东风助火、召浓雾匿形、聚雷云断粮。】
一连串的提示看得人头皮发麻。
与先前第一次抽到的“天象卡”截然不同。
这燮理敕令虽然是同样能够操控天象,但却也有着不小的限制,显然是无法造成与天象卡那般大的场面,不过其在时间上却又有着明显的增强。
最关键的是——
这个道具完全可以根据顾易的想法而来。
“神级道具难不成全都是能够影响到天象的?”
顾易不由得便道了一句,对此次抽到的这个道具,既满意又觉着有些失望。
——人心不足蛇吞象。
顾易同样也难免这点。
他当然是想着能够抽到一个一劳永逸的道具,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如今的顾氏而言。
这次的燮理敕令倒也算是一个十分合适的道具了。
最起码,这将会成为顾氏的底牌之一!
“只可惜,这道具只能使用一次。”
轻轻的叹了口气,顾易随后便扫去了心中复杂的思绪,再一次将目光看向了整个天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九州虽是一统。
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民生、安定人心,显然并非易事。
流民亟待安置,田亩需要重新划分,而南北隔绝近三百年带来的习俗迥异、学问对立,乃至相互的轻蔑与仇视,这一切都需要来仔细的安顿。
不过好在,对于这一切,顾氏一族早有绸缪。
开封,垂拱殿。
一场关乎整个九州接下来发展的御前会议,此时已然展开。
顾霖的表情无比严肃,看着在场的众人,率先开口打破了寂静:“陛下,诸公。”
“如今疆域已合,然江南士子讽北人无文,北地儒生斥南人浮靡,更有甚者视我王师如仇寇。”
“此非刀兵能解之结。”
“臣以为,欲使天下真正归心,必先统一学问,确立根本。”
他环视在场重臣,继续道:“顾氏学院多年研习,融汇儒、法、兵、农乃至百工之要义,去芜存菁,成《顾学》十二篇。”
“其核心,在于经世致用与华夷共祖。”
“臣恳请,将《顾学》立为天下官学,各州县学、书院皆需讲授,科举亦以此为本。”
——直指核心关键。
这是顾霖一直在忙碌的事情,同样也是当前天下的最大问题。
百家争鸣确实有利于思想的跃迁。
但是在当前信息仍是闭塞的时代,这种学问上的不断冲突便注定会造成另一个状况,那就是思想上裂痕的无法修补。
若是在长久太平之下,这种事也就罢了。
倒也不是很难解决。
但如今,天下可刚刚结束了乱世。
各地学子不同的思想,就一定会造成很多的麻烦,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统一一个思想出来。
当然,这也并非是要限制百家争鸣。
而是要定下一个官学!
而对于当今的大宋而言,最为合适的自然是顾氏一直所履行的《顾学》。
其实这些年来,《顾学》早就已经经过了数代的迭代变迁,相比于顾康昔年立学制时已然是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还涉及到了民族融合的种种。
不过其中关键。
却仍是以实用以远鬼神为主。
此言一出,殿中微有骚动。
群臣对此倒也不算特别意外,相互讨论了片刻后,便纷纷开口。
“顾公所言极是!”
李纲出列附和:“百家争鸣固是盛景,然于立国之初,思想纷杂则民心涣散。”
“《顾学》兼收并蓄,不废百家之长,而能凝练核心,导人向治。”
“若能推行,可收潜移默化之效,使天下士子知所趋同,十年之后,人心必附。”
“不错。”
一旁的宗泽也是缓缓点了点头:“学问不一,则法令难行。”
“与其让各地固守旧学,滋生门户之见,不若以《顾学》定于一尊,明确忠君爱国、务实进取之义。”
“此乃奠基万世之业。”
一声声的附和声不断响起。
对于此事,群臣自然是不会拒绝。
《顾学》本就是大宋的官学,而且最关键的是,随着大宋的不断强盛,这些年来《顾学》的种种在整个天下也是愈发的盛行。
此事不会影响到任何人的利益,又有谁会拒绝呢?
但随之而来的一件事便不同了。
此事,几乎关系到了所有人的利益。
——迁都!
这同样也是迫在眉睫之时。
开封的地势问题其实早在顾峻之时便已经突显了出来,虽然后续有过修补,可如今既然已经统一了整个天下,那自然还是要考虑迁都之事。
果然,一提到此事。
群臣的议论声顿时便大了几分。
仍是李纲率先开口,他眉头紧锁,语气沉重:“顾公!当今之势,开封.确已不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