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殿前亲军司(5K) (第2/3页)
阶。
但相比于张永德来说,李重进的兵权确实被削弱,以后还多了个殿前司来制衡他。
然而这种事又埋怨不到谁。
皇帝需要的是权力的平衡,而李重进在禁军中一家独大,这又是事实。
再者说,若不是皇帝将他调到侍卫司担任主将,他也不可能有如今的身份地位。
难道你李重进还敢有什么不满吗?
有些事虽未摆到台面上来说,但暗地里大伙都会有思量,如今皇帝改革禁军,李重进和张永德必然要互相制衡。
眼见几人都没有反对,柴荣点点头,沉吟道:“既然要大刀阔斧的改革禁军,不如这样吧……”
“李卿说要改军为司,那就改为殿前亲军司,同样和侍卫亲军司一般,置殿前亲军马军和殿前亲军步军,分管殿前亲军麾下马、步军事宜。”
李奕倒没想到皇帝直接一步到位,整出了一个殿前亲军马、步军。
要知道历史上可没有这么一个说法。
不等他多想,又听皇帝继续道:“铁骑、控鹤二军以后就是殿前司的主力,那便以铁骑为殿前马军的军号,控鹤则为殿前步军的军号。”
“事情暂时就这么定下了,有劳几位爱卿多多费心此事,务必要尽快整顿好禁军,不能等哪天突然要用兵了,却拉不出来有战力的人马。”
几人自然连忙称是。
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过,皇帝也不再久留,随即起驾离去。
等送走了皇帝。
李重进的脸色很不好看,离开枢密院的衙署时,他突然开口跟李奕说了一句:李都使莫要辜负陛下的信重。
虽然不知道对方这话是什么用意,但李奕还是恭恭敬敬的点头应是。
反正想要整顿禁军,必然会得罪李重进,这是避免不了的,世上少有能好处兼得的事。
只要对方不主动找麻烦,李奕自然不在乎他看自己爽不爽。
最起码眼下李重进最大的死对头还是张永德。
只管让他们二人去斗就是……
“他就这个性子,就算对我有意见,他照样甩脸色给我看,你别放在心上。”
张永德对待李奕的态度,就和李重进完全不同。
他亲切的拉住李奕的胳膊,宽慰了一句,接着又道:“李都使上次到我府上,怕是都没喝尽兴,这样吧,等忙完禁军的事,哪天咱俩再一起喝个痛快。”
听了张永德的邀请,李奕其实很想告诉他,自己的酒量真不行,别动不动就请喝酒,自己真没这爱好。
但所谓人际交往就是这么一回事。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宴饮酒席就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
甚至有不喝酒不谈正事的说法。
现如今这个时代更是如此,有人能请你到家里喝酒,那肯定是看得起你,想跟你拉近关系。
特别像张永德这般地位的人。
谁轻易能有资格受到他的邀请到他家里喝酒的?
李奕不是个愣头青,也不会喊什么拒绝酒文化的屁话。
他当即便笑着答应下来。
“张都使若无其它吩咐,属下就先行告退了。”
“嗯,去吧,有什么难事只管来找我。”
……
拜别了张永德后。
李奕赶到内殿直的驻地,让赵匡胤把将校队的人召集起来,准备安排接下来的任务。
在等待人员集合的间隙。
李奕也在思考眼下的事情。
事实上,他今天向皇帝提出的详细计划,要比历史上更加激进。
按照原本的历史,在张永德担任殿前都点检之前,殿前司的地位其实稍逊于侍卫亲军司。
不管是人员数量,还是将领配置上,殿前司都要差侍卫司一档。
就比如历史上赵匡胤担任的殿前都虞侯,地位上其实相当于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
真要追溯起来,侍卫亲军最先由后梁朱温所建,大多是由宣武节度的藩镇兵马构成。
直到后晋时出现了侍卫司这个机构,负责统领侍卫亲军马、步军。
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后,将侍卫马军的军号由护圣改为龙捷,又将侍卫步军的军号由奉国改为虎捷。
这个时期的侍卫司其实并没有名义上的主将。
侍卫亲军中的一应事情都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二人共同负责。
而关于殿前军的最早可靠记载出现在后晋时期。
只不过那时候殿前军实力弱小,规模只相当于侍卫司麾下的番号军。
之后经过不断的壮大,等待后周广顺三年,太祖郭威设立了殿前都指挥使一职,交由外甥李重进担任。
这时的殿前军才算是有了一定规模,可以跟侍卫亲军抗衡一二。
李重进初任殿前都指挥使时,只是兼领泗州防御使,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则都是节度使的荣衔。
等到郭威临终时,才将李重进升为武信军节度使。
同时也标志着李重进与时任侍卫马军都指挥的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等二人鼎足而立,互相制约。
北宋建立之后设立的三衙制,即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
其实就是按照郭威的这个思路来的。
再之后,周世宗柴荣继位,把李重进提拔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
随即张永德接任殿前都指挥使。
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
也就是说,现如今殿前军的地位,只等同于侍卫亲军马、步军。
历史上整顿完禁军,虽然设立了殿前司,但总体兵力要比侍卫司少一小半。
而且更重要的是,殿前都指挥使只是负责管理殿前司的军务,这个职位并非是殿前司名义上的主将。
说白了,也就相当于柴荣没有提拔李重进主管侍卫司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