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皇后做媒(5K) (第2/3页)
御使,其余几人全都遥领节度使。
一方面是因为李奕并非正职主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资历最浅。
毕竟今天翻过年头他也才二十一岁而已。
否则皇帝就直接任命他担任殿前马军的都指挥使,而不是顶着个都虞侯的名头代管殿前马军的事务。
李奕觉得皇帝的安排也算是给自己留下了晋升的空间。
之后他若能再立大功,那就能名正言顺的转正,继而正式加衔节度使。
那可是节度使啊!
就算只是遥领,那也是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现如今,想要异姓封王的难度越来越大,基本可以说武将活着的时候,最高的顶点就是节度使。
眼见距离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遥,李奕说自己不着急肯定是假话。
不过很多时候往往临门一脚才是最难的……李奕倒是突然盼着赶快再来一场战事,打仗才是这乱世中最快晋升的途径。
没一会儿。
在郭氏和舅母陈氏的帮忙下,李奕穿戴的盔甲很快脱卸完毕,同时换上了一身常服锦袍。
说起来,五代时期的盔甲护具,在继承了唐代形制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发展。
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变得更加华丽大气。
或许是因为乱世的缘故,割据的政权和藩镇林立,大伙都积极整兵备战,盔甲器械自然是首要。
但由于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制,涌现出各具特色的甲胄。
很多藩镇将领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都开始在盔甲的形制上动起脑筋来,用来满足武将们对于个性化和威严的需求。
导致盔甲上的装饰越加华丽。
像是顿项翻卷、盔前装饰“狮啮”、“翅展”、“鬼角”等,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盔甲的美观性,还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
五代时期的盔甲风格和装饰甚至都对后来的日本大铠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过随着天下局势的逐渐稳定,现如今后周的盔甲规制更注重实用性,各种不必要的装饰已经大量减少。
但纵然如此,李奕这等地位的大将,披挂的盔甲依旧很华丽。
像是兽首肩吞、头鍪羽翎、披肩大氅和护裆垂坠等装饰一个不少。
一来是装饰作用,二来是标注身份,战场上将士们也能以此确认主将的位置。
然而这也造成穿戴脱卸时异常麻烦,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有人协助才行。
等几十斤重的盔甲卸下来后,郭氏又唤来几名侍女,把甲胄搬去木架上放好。
眼见进来的侍女有些面生,李奕随口问道:“家里又添人了吗?”
郭氏回道:“府里又买了几个丫鬟和小厮,这事我倒忘了跟二郎你说一声。”
李奕点头道:“这些小事不用跟我说,家里的事你只管自己拿主意就是。”
听着两人交谈之间,语气颇为亲近,舅母郭氏偷偷瞅了几眼李奕和郭氏,但她识趣的没有多嘴。
这时,表妹刘玉兰端着热茶走进厅堂,“表哥,喝茶。”
李奕见状不免有些头疼。
家里明明有下人服侍,现在又添了几个侍女小厮,按理说人手是足够的,可每次自己一回来,都是舅母表妹围着忙前忙后,下人们都插不上手。
自己本意是接他们来享福的,眼下怎么变成让他们来服侍自己了。
李奕接过茶盏,抿了一口,忍不住道:“下次这些事让侍女小厮们来就行,哪需要舅母你们亲自来帮忙弄……”
舅母陈氏连忙道:“不妨事,我和玉兰在乡下忙惯了,在这闲着也闲不住。再说了,外人哪有自家人心细,可不能让他们粗手粗脚恼了二郎。”
闻听此言,李奕心知说再多也无用,她们想干就让她们干吧,就当是找些事做排解消遣。
“对了舅母,表兄那边的田地弄得怎么样了?”
李奕倒是突然想起这事,先前舅母求他给表兄刘正琦找些事做。
本来他是准备给表兄寻门生意做,但表兄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料,他索性就找人到东京城郊买下一片田亩。
让表兄继续干种地的老本行。
不过这段时间比较忙,李奕没顾上去管这事,现在正好想起来,顺口问一句。
提及此事,舅母陈氏顿时喜笑颜开道:“已经弄好了,整整一百多亩肥田,还盖了一栋茅屋,你舅舅和表兄这几天就住在那,雇人翻犁田地哩。”
“哦,那就好。”李奕点了点头。
难怪回来没见到舅舅和表兄,但既然二人都能有事干,那就随他们折腾吧。
“奕哥儿回来了?”
说曹操曹操到,舅舅刘大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紧接着。
舅舅和表兄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两人灰头土脸的,看上去就像是刚从地里干完活回来。
舅母陈氏赶忙上前给自己丈夫拍打身上的灰土。
嘴里忍不住抱怨道:“不是让你和大郎早点回来,今天和二郎一起过元日,怎么弄到现在?”
“地里的事耽误了一会儿……”
舅舅憨笑着回了一句。
舅母陈氏嫌弃道:“你跟大郎赶快去洗洗,瞧把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