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未来的蓝图 (第2/3页)
了,没有及时告知此事。”
他言语恳切,将责任揽于己身,既给了韩通台阶,也显出对其的尊重。
韩通闻言,那粗豪的脸上顿时绽开爽朗笑容。他大手一挥,浑不在意地道:“既然向院使和王府事都已首肯,那李都使便只管去做吧,若有什么需要的,只要在我职责以内,跟我知会一声,能帮的我自然会帮。”
他心中的疑虑此时已经散去。
纵然是以韩通这般刚烈硬笃、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也从李奕的应答、态度和事先的安排中挑不出错处。
在他眼中,这位官家的姻亲妹夫,虽年轻而居高位,却没有任何骄矜之气,平日里为人处事都很谦逊,很难让人生出什么嫌恶。
“好了,既是一场误会,那韩某便先行告辞了!”
韩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一扯缰绳,干净利落地调转马头,对着身后扈从喝道:“走!”
李奕驻马原地,目送韩通那如铁塔般的身影远去,直至彻底消失在视野。
他倒是突然觉得,像韩通、史彦超这类人,并非看起来那般“愣头青”,他们的性格或许惹人生厌,但何尝又不是一种生存之道?
皇帝不怕武将们有缺点,就怕他们既没本事,又不够听话,到头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奕对韩通打仗的本领没有太多了解,但对方办事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
仅仅是在营建工程之事上,他就从韩通身上学到了不少,先前跟在对方后面转悠了一段时间,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否则李奕哪怕素描绘画技艺再高,也绝无可能做出那等详尽的街市规划图。
后世现代的建筑知识,他确实稍微了解一些,但古代的建筑技术,他纯粹是现学现卖。
李奕觉得自己也是有些天资的,不管是工程营造,还是战场打仗,他从各方各面汲取的知识,都能很快的学以致用。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执行力才是最强大的战斗力。
任何事光去想,而不去做、不去实践,就算给你爱因斯坦的大脑,最后也是白白糟蹋了。
“走,去城外庄子看看。”
李奕轻夹马腹,身下骏马立刻迈开步子。一行亲兵也随之动身,马蹄踏在长街之上,向着城门方向迤逦而去。
……
东京城郊。
凛冽的寒气似乎比城内更为纯粹、更为刺骨。
离开了城内的喧嚣热闹、房屋林立,荒郊的朔风便毫无遮拦,如同冰冷的鞭子般抽打在脸颊。
原野之上,是望不到边的萧瑟冬景:大片收割后的田地裸露着灰黄的泥土,结着冰壳的水沟蜿蜒其间,枯草在风中瑟瑟抖动,显出顽固又脆弱的弧度。
偶尔可见几处稀疏的村落轮廓,蜷缩在光秃秃的树木后面,在苍白的天幕下显得格外渺小孤寂。
出了南熏门,向东行数百步,便是流经下水门的蔡水东段。许多搬迁到城外的灶窑、作坊等建筑,便集中在这一片。
沿着蔡水河畔分布安置,地界宽广又用水方便,还可以借助河流运输的便利。
一时间,河流两岸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营建工程,原本略显荒凉的河岸平野,骤然间便显出了几分粗犷而繁忙的烟火气。
为此,朝中已有人上奏提议,将此段蔡水更名为“惠民河”,以彰显朝廷意在行惠及民生之事。
只不过这事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
说来也巧,符二娘那份丰厚的嫁妆里头,老丈人符彦卿赠予的那一千亩田契,其中大半田亩,所标注的位置,就正好位于这附近。
这些田地都由佃农所租种,主家只要按季收取租金即可。而为了方便耕种,围绕着田亩形成了聚居的庄子,承租的佃农也被叫做庄户。
“大伙儿卖些力,天黑前把这块地平整出来……”
李奕的舅舅刘大,正站在高坡上,指挥民夫丁壮们平整土地。转头却看见一群骑士正驾马向这边奔来。
他用手搭在额头瞧了片刻,突然发现当先一人竟是自己的外甥。
他忙快步走下土坡,迎上前去:“二郎,你怎的来了?”
“阿舅。”李奕应了一声,说着翻身跳下马。
“二郎啊,别怪舅多嘴……”
舅舅刘大忍不住说道,“你买的这片野地,既不能用来种粮食,平整起来也麻烦的很。若是想要建房造屋,东京城内眼下有不少空闲的土地,何必花大价钱买这里……”
刘大又絮叨了几句,但见自己外甥漫不经心的样子,他只能在心底轻叹一声,便也不再多说了。
外甥如今已是极其显贵的人物,早不是年少时混迹乡野的浪荡子。
他心中所想所谋皆是国家大事,或许买下这片野地进行营建工程,乃是存了什么长远的谋划也说不定。
唉,算了……外甥是个孝顺的人,把自己这个舅舅接到身边奉养,让自己一家人过上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