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都使…当真气度不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都使…当真气度不凡! (第1/3页)

    殿前司衙署。

    院前的廊下两侧立着数排兵器架,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

    赵普三人随着署吏穿过前院,径直来到了后边的一处官房。

    “三位请在此稍候。”署吏推开官房的雕花木门,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屋内陈设简朴,正中一张黑漆案几,四周摆着几张胡床,墙角的铜盆里燃着炭火,驱散了冬季的冷寒。

    赵普拱手一礼:“有劳尊驾!”楚昭辅和王仁赡也立马跟着一起执礼。

    署吏连道不敢,又命小厮奉上热茶,这才退了出去。

    待房门关上,赵普轻笑一声:“皇城果真不是藩镇衙府能比的,这恢弘气派……光是身处其中就令人生畏!”

    三人中,赵普的年龄最小,今年三十有四。王仁赡次之,要比赵普大五岁。而楚昭辅则最年长,已经年逾四旬。

    不过在这种场合下,另外两人却隐隐以赵普为首。

    只因赵普的出身最高,他的曾祖父在唐末时,曾担任过三河县令。而祖父赵全宝则在唐末任澶州司马。

    至于他的父亲赵迥,在后唐时任相州司马。只是由于连年战祸,其父赵迥不堪纷扰,便举族迁居常州,后来又迁到洛阳。

    相比之下,王仁赡和楚昭辅的出身就差了许多……五代乱世中虽然没那么注重家世,但有个好的出身肯定更吃香一些。

    王仁赡长舒一口气,松了松领口:“气派倒是气派,但规矩也大得很,一路走来连个大声说话的都没有。”

    说着,他已自顾自地找了张胡床坐下。

    楚昭辅的性子比较谨重,瞥见王仁赡正歪着身子,用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拨弄着案上的饰物。

    他忍不住提醒道:“这殿前司不比咱们的军府衙门。此等皇城内的中枢重地,仁赡你也该要注意一下言行举止。”

    赵普并没有多管二人,他端起茶盏走到窗前。

    从这个角度望去,正好能看到衙署院内来往的属员,个个都脚步匆匆,一派忙碌的景象。

    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吏,递送的或许就是机密要事。因为此地是殿前司的衙署,统辖着大周禁军一半的人马,稍有动静就可能牵动天下的局势。

    赵普心中轻叹,涌起几分迷茫。他已经年逾三十,却还在蹉跎人生,至今才不过是军府小吏。

    他不知道自己这次到了东京大梁,算不算是一场改变命运的契机……若是再把握不住机会、出不了头,或许自己的前途也就止步于此了吧?

    “则平在看什么?”楚昭辅走了过来,顺着赵普的视线张望。

    “没什么。”赵普收回目光,轻啜了一口茶,“只是在想咱们日后会有什么样的处境。”

    楚昭辅闻言,捋了捋长须,轻笑一声:“朝廷不是下了命令,让咱们暂归殿前马军李都指挥使的麾下吗?则平难道还有什么顾虑?”

    王仁赡挪了挪身子,坐直了几分,插话道:“李都使年纪轻轻,就已身居高位,还深得官家信重。咱们能跟着李都使,总好过被打发去守边。”

    赵普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王兄这话确实没错,但也正因如此,官家需要李都使坐镇禁军,就不会将其外放到藩镇。那你我作为军府僚佐,可就无用武之地了。”

    楚昭辅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听到赵普的这话,他立马就明白其中的意思——刘词临终前虽举荐了三人,但朝廷并没有授予职司,而是让他们入李奕的幕府。

    也就是说,他们三人只能作为幕僚,协助主帅处理军府事务。

    但眼下他们的主帅,只是遥领节度使的荣衔,而并不实际掌控藩镇……甚至就连昭武军的辖地,如今都不在周国的境内。

    他们作为军府僚佐,又能处理哪门子的事?

    楚昭辅尚未答话,王仁赡却已抚掌笑道:“则平老弟此言未免过虑。纵使军府之事尚无差遣,然李都使身兼朝廷要职,总有用得上人手的地方?若能得李都使青眼,一纸荐书胜过十年苦熬,何愁前程不济?”

    楚昭辅闻言捻须颔首:“仁赡此言鞭辟入里!你我既非庸碌之辈,何须效市井之徒汲汲营营?只要勤勉忠持、踏实做事,总会有发达的那一日……”

    正说话间,廊下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