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五章 权判卤簿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五章 权判卤簿使 (第1/3页)

    皇城的西华门外,巍峨的朱红高墙投下巨大的阴影,宛如一条蛰伏的巨蟒匍匐于地。

    一辆满载着箱笼包袱的牛车,静静地停驻在这片宏大的阴影里。

    驾车的老仆身形佝偻,枯槁的手紧紧攥着缰绳,脖颈却努力向上仰着,浑浊的目光凝望着高耸的城门,以及城楼上那猎猎作响的旗帜。

    他的喉头不自觉地微微滑动,乃是面对皇权天威的无声悸动,既是惊叹亦是深深的敬畏。

    牛车旁,站着李处耘的家眷。

    发妻吴氏身着半旧的靛青布裙,鬓角散落着几丝碎发,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倦容,显出长途颠簸下的疲惫。

    她手边紧紧牵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生怕这陌生的威严之地吓着了孩子。

    而小小的孩童李继隆,怀里抱着一个有些褪色的布老虎,穿着一身整洁干净的蓝布袄裤。

    他不似别的孩童般顽皮好动,而是表现得异常安静,一张因风吹而微微发红的小脸上,那双黑亮点漆的眸子睁得圆圆的,正好奇地四处张望着。

    吴氏的另一侧,立着一名身量初成的少女,大约十岁出头的模样,裹着一袭水蓝色厚襟棉布衫子。

    少女的眉眼间依稀可见母亲的轮廓,十指不安地绞着束腰的衣带,紧抿的嘴唇透露出内心的局促。

    她的眼神像是受惊的小鹿,小心翼翼地打量着那巍峨的宫墙,又飞快掠过不时经过的甲胄鲜明的军卒。

    不远处,宫墙的阴影下,两名体格魁梧的汉子正低声闲聊……他们是奉李奕之命,前去旅舍将李家眷属接来此地的亲兵。

    “嘎吱——”

    忽然,宫墙侧面那扇厚重的角门向内洞开,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骤然撕裂了这冻结般的寂静。

    李奕高大的身影率先出现,一身绛紫锦服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瞬间便成了所有人视线的焦点。

    守卫宫门的甲士们见状,顿时齐刷刷地按刀躬身行礼,姿态恭谨得如同被强风压弯的麦秆。

    徐胜紧随李奕侧后半步现身,接着便是李处耘和那三名党项牙校。

    最后涌出的是十余名精悍的亲兵,动作迅捷无声,如同经过千万次演练般精准,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内缩的弧线。

    这些亲兵经过李奕的精心调教,早已将护卫主将与洞察危机的本能刻进了骨子里,战术素养足可比肩后世的专业警卫人员。

    众人将李奕拱卫在中心位置,构筑了一张笼罩四方的无形警戒网。

    李处耘见到家人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松快。他低首向李奕告罪一声,便步履匆匆地向牛车走去。

    短暂的、带着安抚意味的交谈后,李处耘的发妻吴氏拉着儿女,立刻跟着丈夫快步向李奕所立之处走来。

    李奕已微微停住脚步,淡然的目光投向了他们。

    他的视线在吴氏身上短暂扫过,又轻轻掠过那紧张得手指几乎要绞断衣带的少女。

    最终落在了那依偎在母亲腿边、紧紧抱着布老虎的小小身影上。

    李奕心头微动:眼前的这稚童应该就是那位历史上的北宋名将李继隆了吧?

    这时,李处耘已领着家眷到了近前。

    吴氏立即敛衽福礼,道:“妾身吴氏,见过李都使!”

    “吴娘子请起,不必拘礼。”李奕的声音温和,抬手虚扶。

    他的目光旋即转向那局促不安的少女,吴氏赶忙轻轻拽了一下女儿的衣袖:“还不快拜见李都使?”

    少女这才屈膝行礼,声音细若蚊蚋:“奴家…拜见李都使。”

    李奕唇角微扬,赞道:“这位想必便是令嫒吧?生得清秀文静,李都衙确是好福气!”

    李处耘忙躬身回道:“小女乡野陋质,不敢当此赞誉。”

    李奕没再回应这谦词,而是目光向下移动,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吴氏腿边的幼童。

    他随即微微俯身,声音轻柔地询问道:“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原先只是好奇偷瞄的幼童,待这高大的紫袍身影俯视下来,于他而言便如同山峦倾覆。

    扑面而来的无形压力,让他小小的身躯本能地向后瑟缩,小手更加用力地抱住怀里的布老虎,整个身体也往母亲温暖的腿后藏得更深。

    李继隆只露出来半张小脸,那双圆溜溜的大眼中映着些许不安。

    他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声音发出。

    李处耘心头一跳,生怕儿子失仪冒犯,急忙跨前一步低声呵斥:“继隆!阿爹如何教你的?还不快回李都使的话?”

    李奕摆了摆手:“无妨,小孩子怕生也属正常。”

    说罢,他伸出宽大的手掌,落在李继隆梳着小鬏鬏的脑袋上,轻轻揉了揉,触感毛茸茸的,像只初生的小兽。

    说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