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李家商队 (第2/3页)
连续两天的典礼过后,一切的节奏又重新回到正轨。
首要解决的便是吴越国和武平军的事,吴越兵败、王逵身死的消息虽传来了东京,但后周朝廷却没有第一时间回应。
等到郊祀大典过后的第三天,方才商议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对于西南边的武平政权,主要还是以安抚为主,遣使去往潭州授周行逢为武平军留后、知潭州军府事,加检校太尉。
以宰相范质为首的朝臣看来,当初马楚未被南唐攻灭之前,王逵担任静江军指挥使,周行逢便就是王逵的副将。
等到刘言被拥立为武平军节度使后,王逵被拜为武安军节度使,周行逢又成了王逵的行军司马。
乃至后来王逵袭杀了刘言,自立为武平军节度使,王逵又命周行逢镇守潭州,而他自己则坐镇朗州,两人间的亲近可见一斑。
现如今王逵意外身死,武平军中威望地位最高者,当然也就非周行逢莫属,其也最有机会承袭王逵的地盘。
因此,在后周暂时没精力前去干涉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默认的态度让周行逢自己“便宜行事”。
说白了,你要是自己有本事压服内部的反对声音,那留后之职自然就能立马转正,后周朝廷只需要再补一份正式的任命。
可要是你没那个本事的话,那最后只能谁赢了就给谁任命。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想要武平军出兵协助攻打南唐,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
至于吴越钱弘俶那边,后周朝廷显然要更加重视,派出了数十人的队伍出使吴越。
一来是吴越的实力比之武平军更强,且向来都对中原朝廷颇为恭服,此番协助攻打南唐其也出了不少力。
二来是南边现在除了吴越的钱弘俶,已经指望不上别的势力再去帮忙牵制南唐。
因此,世宗柴荣自然要给予其足够的礼遇,以安抚对方的心思,并且还要说服他继续出兵协助攻打南唐。
不过出使吴越这件事,目前看来并不太容易。
既要冒着很大的意外风险,横跨上千里的距离,穿越南唐控制下的数州之地,再经由江阴南下抵达杭州。
而且等到了杭州,还要想办法说服钱弘俶,打消其退缩之意。
最终朝廷定下的使节人选,倒是让李奕略感意外——竟然是左监门卫郎将、西上閤门使曹彬。
据李奕从向训口中得知,这份差事乃是曹彬主动请缨,上书向皇帝求来的。
正月初七一早,准备妥当的使团一行人,便在曹彬的率领下,在东水门外的码头,坐上船沿着汴水南下。
……
而与此同时,距离开封八九百里外的均州,一支由数十艘舟船组成的商队,缓缓停泊在丰利县境内的汉水渡口。
领头一艘沙船的船首上,飘扬着一面“李氏”的布幡,正是蜀地商贾李二娘家的商队。
他们此行从蜀国成都府出发,押送着蜀锦茶叶、酒水银钱,经由剑门关到汉中兴元府,再换乘沙船沿汉水顺流而来。
此刻,渡口周遭一片喧嚣热闹的场景:脚夫们吆喝着号子等待卸货,小贩的箱笼里飘着食物的热气,行商的帮闲穿梭打听货物消息。
这丰利渡口,位于蜀地通往荆襄的要道,一年四季皆是人气鼎盛。商队南来北往,旅人络绎不绝,沿岸早已自发形成了草市集口。
就在船队才刚靠岸之际,岸边人群中已有两人迎了上来。
一人约莫三十出头,身着一袭青布直裰,头戴方巾幞头,步履间透着几分读书人的斯文沉静。
另一位则是蓄着浓密虬髯的中年男子。
而两人身后还跟着数名身形健硕的年轻汉子,全都是清一色的粗布圆领常服,但浑身上下却隐隐散发出一股彪悍之气。
这一行人为首的正是赵普和王仁赡,二人在数日前奉了李奕的命令,带着几名亲兵从开封快马加鞭赶来,提前在这里接应李二娘家的商队。
王仁赡未待船板搭稳,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