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刘辩:卢师,以后你唤朕国家,朕唤你卢兄! (第3/3页)
问道:“文台,你说的是哪个儿子?”
“犬子孙权!”
刘辩沉默了。
孙权……这“犬子”二字,落在孙权的身上倒真不算谦辞。
当然,适才相戏耳。
虽然孙权后期有着诸多“神操作”,但平心而论,其实孙权的个人能力还是不错的,许多事也不过是由于后世的粉丝滤镜以及玩梗而愚蠢化了孙权罢了,但若说孙权有多么冤枉,倒也不尽然。
也许……他能将这株刚刚落地还未发芽的幼苗,培育成卫蔽大汉的参天巨树?
就在刘辩沉吟之际,执金吾丞牵招也迅速起身离席,俯身行礼道:“陛下!刘玄德之嫡长子刘永,小名阿斗,生于今年九月初三。臣与刘玄德乃刎颈之交,其子即臣之子也!臣愿代刘永,向陛下求一个尚公主的机会!”
啊?
刘辩闻言,一时竟有些恍惚。
刘永小名是阿斗?
刘备成婚之事他知晓,女方乃是涿郡祖氏之女,与某位未来“闻鸡起舞”的后辈是同族。
这桩婚事是由卢植居中牵线,彼时的刘备才二十四岁,凉州羌乱未起,作为天子寄予厚望、又功勋卓著的宗室子弟,身兼食邑四百户的宜城亭侯,最关键的是尚未娶妻,亦无妾室!
身为卢植弟子,纵使刘备对《左氏春秋》造诣未臻精深,也定能得到《左氏春秋》的传家资格,如此便是古文学派的阀阅之家。
这般潜力股,自然是要立刻买入!
涿郡祖氏自然立刻应允,且嫁与刘备的乃是嫡女。
刘备与祖氏成婚是在凉州羌乱结束后,赴任江夏郡守前。
食邑增至八百户的刘备潜力愈显,彼时还是太子的刘辩也临府观礼,祝贺了刘备的新婚之喜,赐予玉璧一双祝愿新人幸福美满,还赐了十斛珍珠祝愿这对新人多子多福,另有诸多赏赐。
而且刘辩也没有让这对新婚夫妻刚成婚便分隔两地,特准刘备带着妻子祖氏赴任,然后今年九月,刘备就送出一封私人书信向刘辩报喜,述说了长子的诞生,并且取名为刘永。
只是这“阿斗”的小名,信中未曾提及。
刘辩目光扫过席间,落在曹操正妻丁氏及她视若己出的长子曹昂身上,今年的曹昂十二岁了,年龄肯定是不合适的。
听说曹操带着最宠爱的卞氏赴任幽州,上个月卞氏刚诞下一子,取名曹丕。
幸而卞氏再得宠也只是妾室,丁氏之父丁宫毕竟是二千石光禄大夫,并且尚有进一步攀升的机会,因此曹操无论如何也不敢宠妾灭妻,代庶子曹丕请求尚公主。
否则,这乐子可就大了。
三国尽归刘氏是吧?
紧接着,典韦也为他五岁的儿子典满开口求娶。
京中谁人不知天子对典满的偏爱?
天子少时随身佩戴的玉佩都曾赐予四岁的典满,如今典满五岁,与刘清腹中胎儿不过六岁之差,尚在适龄范围。
随后,程昱为其一岁的嫡长子程武、董昭为其半岁的嫡长子董胄、贾诩为其两岁的幼子贾玑……甚至刚得子的吕布,也为其妻严氏上月所生的男婴吕壮而纷纷起身离席,挤到殿中,向天子提出了尚公主的请求!
这些原本晚生晚育的臣子在相对太平的时节下,生儿育女的速度可真是快得惊人,尤其是在刘辩登基后的这一年里。
“你们这些人,酒吃得好好儿的,倒是一个个打起朕小公主的主意来了!”刘辩看着殿中央这一群刚刚还在推杯换盏、转眼就替自家儿子打起小公主主意的家伙,又好气又好笑,伸手指着他们,顿了顿,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道,“朕方才说‘酸儿辣女’,也不过是句戏言,且不说腹中是皇子还是公主尚未可知……”
刘辩眼珠一转,目光瞥向因为难得被允许畅饮而正一杯接一杯痛饮的卢植,突然抬手直指他,朗声道:“朕的师母今年刚诞下一子,名唤卢毓。说句实在话,若刘婕妤诞下公主,朕反倒想与卢师亲上加亲!”
大殿中央的群臣皆是微微一怔,全然没想到天子竟然想要与卢植亲上加亲,不由愈发羡慕起卢植了。
但转念一想,若是天子选择了他们其中任何一人,彼此心中难免不服;唯独卢植……那份深厚的师生君臣之情,实在无人能与之相争。
“卢师!”刘辩看着卢植,嘴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意,道,“若将来阿毓尚了公主,你唤朕‘国家’,朕便唤你‘卢兄’,从此你我平辈论交,如何?”
卢植手中紧攥着酒杯,明知眼前这竖子是想拿他当挡箭牌回避众臣的求亲,但看着刘辩那副“无道昏君”般的轻佻神态,一股怒意直冲顶门,须发微张,瞪着刘辩,毫不客气地高声叱骂道:“竖子!望之不似人君也!”
嗯,毫无演技,全是真情实感!
(5138字)
——
PS:呱,这两天加班好累!
所以心情特别不好,只加个1100字的小更。
求读者老爷们看在作者加更1100字的份上,多砸点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