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三章:秣陵有天子气?朕当修寿陵居之以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三章:秣陵有天子气?朕当修寿陵居之以镇! (第2/3页)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百官面面相觑,惊疑不定,瞧见王立神色,绝不似作伪。

    况且,此等关乎国运的论断绝非儿戏,无人敢轻易妄言。

    “国家勿忧!”王立紧接着道,“此天子气虽现,却孱弱无形,似遭重创,气息飘摇。然臣心系社稷,不敢怠慢,故于翌日告假,赶赴东南,欲寻此气之源!”

    王立略作停顿,仿佛在整理思绪,又忽然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天子,道:“臣循气寻访二月有余,托历代先帝垂佑与国家洪福,终抵源头!”

    刘虞作为宗正卿,自然心忧汉祚,而且他还是治《京氏易》的经学家,对谶纬望气之说尤为笃信,此刻他再也按捺不住,身躯前倾,急切问道:“究竟是何处?”

    “丹阳郡秣陵县!”

    王立正色,斩钉截铁答道:“秣陵之地为楚武王所置,本名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臣访问故老,云昔暴秦始皇帝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泄其王气,改名秣陵。”

    王立所言并非凭空捏造,诸多典籍史册对此均有记载。

    为了镇压金陵天子气,始皇帝将其名更易为“秣陵”。

    秣者,饲马之草也!

    始皇帝先是通过贬低地名压制其气运,再令人凿断作为金陵龙脉的“龙颈”方山,引秦淮河水穿城而过,最后在金陵岗埋下金人、铜器,以金铜镇压天子气,但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

    言罢,王立将他所说之言的依据写成的两卷竹简呈上,竹简上详细列举了他方才所言之事的典籍出处,王立表示天子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往丹阳郡详加查证。

    武将席位中,听得王立所言,游击将军孙坚不由微微一惊。

    他是吴郡富春县人,吴郡就在丹阳郡隔壁,幼年时关于秣陵天子气的传说可没少听。

    年岁渐长后,他本已将其视为乡野妄谈,不想今日竟在庄严朝堂之上,由太史丞亲口证实?

    不仅是他,殿上所有籍贯在扬州的文武官员,尤其是丹阳郡乃至秣陵县出身的官员,此刻无不心惊肉跳,额角渗出冷汗,唯恐天子因这虚无缥缈的“天子气”而迁怒于他们,大肆杀戮或是流放贬谪,最轻也是从此不受重用。

    御座上,觉察到扬州籍官员不安的刘辩看着王立的奏本,眼眸微动,细细地阅览着这封奏疏中的内容。

    天子气一事是有所了解,并授意王立开口提起这件事,却未曾料到这件事不仅并非凭空杜撰,甚至背后竟真有如此详实的典籍依据。

    良久,刘辩将竹简交给高望,示意传给卢植等重臣阅览,他则是坐直了身子,面色肃然,声音低沉道:“朕知之矣,然则卿有何良策可破此天子气?”

    “臣有二法!”王立立刻答道。

    “其一,断其风水龙脉!昔日始皇曾凿断‘龙颈’方山,然秣陵左右尚有二山拱卫,气运未绝,当凿之!”

    “一名钟山,有龙盘之相;一名石山,有虎踞之概,此‘龙盘虎踞’之地乃是帝王之宅,必当破之!”

    “其二,效仿始皇帝,以重器镇压!铸金人、铜兽等物,深埋于地脉之节点,以镇此天子气!”

    随着王立的话音落下,群臣若有所思。

    荀爽、郑玄、服虔等几位博学大儒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都隐隐觉得此事透着蹊跷。

    他们侍奉这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