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嫌价高你倒是砍价啊,砍我作甚?! (第1/3页)
董卓颇为豪迈地举起一只羽觞杯,向右侧下首处的中年人举杯敬酒,旋即仰头便将酒水一饮而尽,手腕一翻,将羽觞杯倒扣,杯口朝下以示满饮。
“元起兄,请!”
中年人闻言微微一怔,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旋即也举杯满饮,放下酒杯后,却连连摆手,语气带着谦卑道:“将军贵为朝廷重臣,天子爱将,仆不过微末小人,安敢与您称兄道弟?”
董卓却是不以为意,几步便走到陶升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震得陶升身子微晃,朗声一笑,道:“某家虽是朝廷的左将军,但麾下兵马也不过两万五千之众,可你元起兄身为黑山渠帅,手头便有兵马一万人,几近抵得上某家麾下半数儿郎了,如何不能与某家称兄道弟?”
中年人名为陶升,正是黑山贼的渠帅之一,深得张燕信任,代其把守着滏口陉中的鼓山。(注1)
鼓山险峻,易守难攻。
只要此地不失,即便官军强行穿越滏口陉,后勤辎重也必遭鼓山上黑山贼的不断袭扰。
能将如此咽喉要地托付给陶升,足见张燕对其倚重之深。
若非陶升主动派人前来联络,连董卓也不敢奢望能招降此人。
从黑山贼俘虏口中探得,当初还名为“褚飞燕”的张燕在接替张牛角成为首领时,由于带着一众老弱妇孺提前逃遁进入太行山,因此遭到许多黑山贼渠帅的鄙夷。
是陶升站出来作为首倡者,力主遵循张牛角遗命,拥立张燕为渠帅。
而作为黑山贼中为数不多的识字之人,张燕遇事常与陶升商议,俨然将其视为心腹。
然而,陶升此番主动接触董卓,根源在于他并非走投无路的黔首,而是魏郡内黄县家境殷实的小豪强。
原本陶升担任内黄县县吏,本有机会升迁郡吏。
只因黑山贼攻破内黄,他才被迫落草从贼。
这一点,已为绣衣直指所证实。
做过官吏的人,对“贼寇”的身份终究耿耿于怀,尤其在大汉国力日盛之时,谁不渴望一个清白身份呢?
尽管张燕此前大败了前任冀州刺史张延,但黑山贼与大汉朝廷实力差距悬殊,用“螳臂当车”形容都算抬举张燕了。
否则,张燕为何在击败张延后,屡次上疏朝廷请求招安?
若在换作刘宏,他或许乐得用几个虚职印绶换来黑山贼的归顺。
但刘辩不同。
张燕想挟小胜之势逼迫朕妥协是吧?
朕偏不吃这一套!
朕不仅不招安,还要增兵进剿!
张燕此举不仅激怒了远在雒阳的天子,就连黑山贼内部也犯了众怒。
坚决反叛者指责他忘了张牛角的血仇,想当朝廷的走狗。
而有心归降者见他这个大渠帅都屡次请降,更是心思浮动。
此前盘踞泰山的泰山贼臧霸、孙观等人,抓住时机归顺朝廷后是何等风光?
大渠帅臧霸封了关内侯,其下一众渠帅也都得了爵位,如今皆在朝廷最精锐的中军效力!
不过,真正促成陶升这等张燕心腹都动摇的,还是雒阳的天子和贾诩的手段。
贾诩谏言天子,不当对黑山贼赶尽杀绝,认为这样非仁君所为,是用兵的“下策”。
天子既深恨张燕,问罪其一人即可。
刘辩本以为贾诩转了性子,谁知贾诩献上了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