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章:皇权与相权的微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章:皇权与相权的微妙 (第1/3页)

    云台阁内,铜鹤香炉吐着细缕青烟,檀香淡淡,却盖不住阁内透着的肃杀之气。

    “豫州凡六郡国。”卢植东向立,站在那一副被悬挂起的巨幅舆图前,手执木殳在豫州划了个圈,随着话音挨个点向各个郡国,道,“除陈国外,颍川郡、汝南郡、梁国、沛国、鲁国,这五国各有郡国兵3000人,毗邻陈国的沛国、颍川郡和汝南郡各领千人随军,其余梁国、鲁国各领2000人随军,如此便是5000人。”

    言罢,卢植略顿片刻,木殳转向兖州方向,拂开袍袖,点在兖州的各郡国上,道:“兖州凡八郡国,毗邻陈国的陈留郡、济阴郡各领1000人随军,东郡、东平国、任城国、泰山郡、济北国、山阳郡各领2000人随军,兖州便可出兵14000人。”

    作为帝师太傅,出兵一事自然是提早与卢植通过气,许多细节他早已在私下与太傅府群臣反复推敲斟酌,言语间自然流露出统摄全局的威仪,不着痕迹地主导起了这场军议的走向。

    “大司农署先行将蔬菜、肉食及其余副食运往尉氏城,此地转运便利,由黄门侍郎逢元图(逢纪)掌文书,黄门侍郎朱君理(朱治)掌调度。”

    逢纪与朱治看向御座上的天子,见天子微微颔首,方才起身离席,应道:“唯!”

    卢植并不介意逢纪与朱治二人的小动作,反而对二人的态度很满意,侍中寺便是要有对天子的绝对忠诚方才称得上阁臣。

    而后卢植又看向郑玄,道:“康成,在《大汉邸报》历数叛贼刘宠诸般大逆之罪,并广邀天下名士檄文,共行声讨!”

    舆论战,对于一个封建时代永远是先于刀兵的无声战斗,这对于两方的士气无比重要。

    郑玄看着眼前这位挥斥方遒、隐隐已有百官之首气度的好友,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而后肃容拱手,声音铿锵道:“谨遵太傅之令!”

    他从未见过卢植如此一面,从容不迫调度群臣,分配兵力,安排计划,言语间竟首次显露出独属于百官之首的威仪与风范。

    刘焉坐于席位之上,眼角余光瞥向卢植,又悄悄移向御座之上正垂首批阅奏章的天子,心底蓦地一惊。

    长期陷入与刘陶权力斗争的他,此刻才骤然发觉,在天子的默许之下,卢植何时竟已能执庙堂之牛耳?

    往昔太傅毕竟与三公同尊为万石大员,因此卢植从未表露出半分揽权之意。

    多数政事卢植皆与诸府台商议处置,从不显山露水,甚至时常夹在各府台间居中斡旋调停矛盾,也正因如此,他的意见往往成了决定性的一票。

    习惯于人,潜移默化。

    隐然间竟成了最终结果的裁断者,无形中威望日重。

    无论是尚书台、九卿衙署,亦或是三署,也渐渐习惯于采纳甚至遵从卢植的决断。

    此刻刘焉回想起来,背脊不禁渗出些许冷汗。

    恐怕在卢植眼中,他与刘陶之间的争斗,不过是稚子嬉闹般的儿戏。

    而卢植自己,则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权柄握入手中。

    难怪他对大军的主帅之位竟提不起分毫兴趣!

    刘焉甚至怀疑,天子执意御驾亲征,亦是属意卢植在他离京期间总揽朝政,好让这“百官之首”的名号彻底落到实处。

    刘焉的目光再次投向御案后的年轻天子,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