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回家,这也算衣锦还乡吧 (第3/3页)
旁边正在吃饭的铁柱赶紧起身,把凳子让出来,陈母也撒开小女儿,忙着搬凳子,泡茶招待。
可这两位领导没头没尾的话,反倒把陈学军给整迷糊了。
“领导,你这话啥意思嘛,都把我给绕晕了。”
“我们家享啥福啊。”
“你不知道?”曹德明也愣了一下:“你家大儿子回来了,晋阳军区的首长特意打电话到咱们丰县,说是要单位配合家属安顿老家的田地和宅子。”
“你家大儿子要接你们去晋阳军区家属院生活,那边工作都安排妥了,孩子读书的学校也联系好了。”
“陈老哥,你们家以后也是工薪家庭了啊。”
小默要回来?
陈学军扭头看了妻子一眼,见刘凤兰同样一脸茫然。
他更懵了。
前两天才跟部队通过电话,也没说要回来的事啊,这怎么变化这么快,不光要回来了,还要带他们去大城市生活?
这哪个可能嘛。
再说了,谁家孩子当兵几个月,能从部队回家啊,听隔壁村退伍回来的人说,当兵得当够三年才能回来一次。
“领导,是不是小默在部队惹祸了?”
陈学军是个老实人,带着老辈人的淳朴,他觉得自家孩子应该是惹祸了,只不过当着邻居的面,领导不好直说。
“诶,陈老哥,这话可不能乱说啊。”看老曹解释不清楚。
政委董国强笑道:“你家大儿子在部队里立了大功,现在已经是营长了,手底下管着好几百人。”
“根据部队的政策,陈默的级别已经可以让家属跟着从军,这是去享福,是好事啊。”
营长?!!!
这么快就当营长了?
旁边铁柱听的目瞪口呆,要说啥啥级别的大领导,他不一定知道。
可部队里面的营长,乡下人可不陌生,加上附近村子里都有人当兵,据说隔壁村王明寨还有一个人当了副连长。
那家伙,回到老家都有人踩着门槛说亲,三十多岁的人了,愣是能讨个媳妇,前几年传的还挺火。
现在那人还在部队里呢,也不知道现在跟陈家大娃子比,谁的官大。
营长啊,乖乖。
就算没有隔壁村那人的官大,毕竟都过了好几年了,人家也会升,可那也不小了啊。
铁柱吸吸溜溜的吃完碗里的饭,急匆匆的离开。
陈家大娃子当了领导,这可是大事。
听到儿子要回来了,母亲刘凤兰可不管什么营长不营长的,她只知道自己孩子要从部队上回来了。
“领导,俺家孩子啥时候能到家啊?”
“这我还真不清楚。”董国强微微摇头:“不过应该是今天,从晋阳到咱们这有五六百公里,如果坐火车的话,上午出发,最晚今天夜里也能到。”
“不过我听晋阳军区那边的意思,陈默不是坐火车回来,是坐军车回来,应该会快点,说不好这时候都已经到市里了。”
哎呀!
得知大儿子要回来,刘凤兰饭也顾不上吃了,急忙从口袋摸出两张五块的,递给陈锋:“小锋,你骑车去集上看看,有熟肉了买点熟肉,要是这个点还有肉摊营业,就买新鲜的,要肥一些的啊。”
“知道了妈。”
陈锋得知自己哥哥要回来,那也是激动的撒腿就跑。
陈静怯怯的站在一旁,她年龄小,才上育红班没多久,印象中她确实有个大哥哥很亲。
可记忆里,已经没有多少关于大哥哥的影子了。
以前她总喜欢守着电话听陈默的声音,但十个月对于大人来说没多久,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足够陌生了。
但这时候,没人在意一个小孩子的想法,陈母忙着做些新菜,把女儿抱到一旁小板凳上,让她自己先吃。
陈学军和两个领导坐在房檐下闲聊,陈锋则是被派到村口当斥候。
铁柱把消息传给左邻右舍,老陈家的大门都快被挤破了,很多村子里的闲人都过来凑热闹。
想看看陈家大儿子当了领导,到底是什么样。
可等到八点多,在农村,这个时间已经很晚了,依旧没等到人,一部分村民带着孩子先回家。
九点。
连陈静都哈欠连连,时不时仰头问妈妈,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哥哥长什么样子。
凑热闹的村民也走了大半,只剩几个邻居还在坚持。
十点。
就连武装部的两人,都认为陈默今天赶不回来时。
杵在村口当了仨小时斥候的陈锋,突然跑着冲进院子,扯着嗓门大喊:“爸,妈,我哥回来了。”
“哪呢哪呢?”
刘凤兰,陈学军,董国强,曹德明,以及仅剩那几个还在坚持的邻居,同时起身走到大门口。
只见三辆军车,缓慢的转弯,进到村里。
停在了自家门口。
啪啪啪.
连续几声关门,三辆车下来四个身穿军装的军人,目光平静的注视了下四周,下意识以站位封住前后。
而后,又一名年轻军官下车。
正是紧赶慢赶回来的陈默。
跑到门口迎接的几人,看到一身常服,挂着少校军衔的陈默,与去年相比,整个人行武气息很重,由内而外,透露着一股虎虎生威的阳刚之气。
搞的一群人差点没认出来。
这还真不是陈默故意摆谱,任谁带一千人的部队,带一段时间,自身的气质也会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
“爸,妈。”
“我回来了。”
陈默激动的开口,而后大步走向父母。
军区拼搏大半年,所有的辛苦,所有的荣光。
在这一刻,见到父母。
哪怕苦,也会变成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