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略部署,这吹的也太大了吧? (第2/3页)
的问题,也得提上日程,指望自己给士官的家属安排工作,陈默可没那个能力。
但申请一批经费,在营房附近盖些为兵服务中心,开商店,饭店,再盖一些经济适用房,每月都以低价租给各连的老士官家属,那倒是可行。
既能解决家属从军的难题,也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至于商店,饭店用不了这么多家属,那就去镇子上或者再远一些,让家属喂养牛羊,每隔一段时间,后勤固定去收。
能解决供需,还能让休息的老兵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一下。
这才是陈默最需要解决的啊。
他之前跟胥东说,让他担任警卫大队长,也不全是画饼,以前珠日河没有常驻部队,如今他们来了。
这么大地方,每天靠巡逻可不行,得建立值班岗亭,哪怕一个岗亭只占一立方米,估摸着也得建不少。
届时,就需要警卫大队执勤。
既然都来了,总得做点什么。
陈默抽完烟起身,把地上的烟头碾灭,看到营里的战士已经提着携行包,背着背包朝帐篷区走。
他也没在停留,径直走向远处的白色小楼。
不管怎么说。
他也是名义上的蓝军总指挥,这时候正是计划战略部署,总不能一直不见人啊。
重新来到会议室。
王松合四人已经把地图挂起来,依旧在研究。
听到动静,李杰扭头瞅了眼这个大名鼎鼎的蓝军营营长,颇为无奈道:“陈营长,部署战略期间,你最好听一听。”
“要不然明天就要开打了,你打算怎么办?”
“抱歉首长,外面的部队都还在备战,我刚才出去通知下解散。”
陈默干笑一声回应,他也知道刚才不该出去,但蓝军营长途跋涉,还一直没接触战斗装备,总要说一声啊。
“行吧。”
李杰明显也不想纠结这些,他伸手指了指地图:“目前我们被划分为蓝军,你刚来,不懂地形,我大致跟你讲下划分。”
“此次作战,从军演战术地形来讲,涵盖了广泛意义上的平原,河流,山地,丛林,城市。”
“你要是不懂的话,可以当是模拟地形,但是所有参演部队都要遵守地形带来的变动。”
“1000多平方公里的演习范围,三分之二是平原地区,我们所在营区被定为平城,也是本次军演最高战术争夺目标之一。”
李杰指着地图侃侃而谈。
陈默,王松合,魏晋安,唐浩东几人则是安静的听着。
战役规模基本都是这么打,多地形多兵种投入。
不光有平城,河流,桥梁,还有战地医院仓储基地,等等都在地图上标注。
由于蓝军编制太小,所以他们的主力从开战就算是占据平城,由红军通过各种方式推进,来占领,并且消灭蓝军,那么红军就算胜利。
可说起来容易,打起来就难了。
从地图上看,平城周围还有河流,算是护城河,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护蓝军主力。
不至于让红军推进速度过快。
介绍完此次演习的战略部署,李杰目光扫了眼陈默,没见他露出不懂的神情。
这才咳嗽一声,镇定道:“那什么,我们235旅在这也打过一段时间了,关于部署,我先说说我的想法。”
“可以。”王松合点点头,没有任何意见。
其他两人也都先后表态,至于陈默,再一次被四人忽略。
这倒不是几人故意如此,实在是战役规模,压根不是年轻军官能接触的东西。
蓝军营实力强,那是不假。
能打装七旅,能打188师也不假。
可那是体系硬拼,若是真按照战役打法,扩大战斗场地,那可就真说不好了。
李杰见其他三人都没意见,他自然是当仁不让,手中拿着指挥棒,戳到地图上,围着平城周围的河道绕了一圈道:“以河水为道,咱们的战场就设置在平城附近地带。”
“把蓝军所有营级火力,装甲,炮兵,机步集中合并成团级,设置在进攻一线,梯次二线背靠中段河流,把防空,野战医院,物资集散地以及军演前进指挥所放在这里。”
“梯次三线,那就是我们站的位置,被命为平城,也是平原纵深最后的位置了,演习提供的油料,弹药仓储分布中心,预备队,总指挥所,通讯,电子作战,雷达范围都放在这。”
“南北部三纵深,直线距离10公里,进攻端辐射区域能达到15公里。”
“演习总体打法思路,进攻端以装甲坦克营为主,打团级陆地运动战,集中主力攻防最优战术标点,争取优先拿到一部分高权重系数。”
“同时,蓝军营有陆航分队,我们235旅也被临时调来一支陆航大队,发挥空降兵那种超机动能力,以空中突击形式,配合一线各团全局技术占点。”
“目的就是为了,演习开始后,我方机步兵和装甲兵,在地利范畴内形成有效的战场纵深体系,建立完备的防守,支援,突击机制。”
李杰说的非常自信。
他作为27军摩步235旅旅长,又在军校进修过,还打了这么多年演习,指挥思维可以说非常稳健。
以地利划纵深,地空配合抢点,主张演习打响,先完善作战体系。
陈默以前不认识这位旅长,单单听他这么一分析,就能看出此人善于打硬仗。
作风非常稳健。
蓝军人少,只能集中,这没毛病。
红军人多,但他们不可能一股脑的进攻,对方也有不少地方需要驻军,比如划分为桥梁的位置,空军基地,辎重区,后勤,野战医院等等。
人多,相对应需要保护的战术点就多,能拿出机动的主力,远没有总人数那么夸张,甚至机动兵力连总人数的一半都没有。
李杰认为,利用直升机空降,作为本次演习当中实际上机步补充力量,和最先抵达战场力量,需要谨慎使用。
快速空投,形成支援体系,以河流为战术标点,而不是把人投到红军纵深后方,打遏制破袭战。
光这一点都够稳健了。
按照眼下的情况推算,若采用空降方式,蓝军的主力投到红军后方一部分,确实能吸引一部分敌军主力不敢进攻。
但己方本来人就少,只凭借这个去制衡敌军,最先被耗死的一定是蓝军自己。
所以,李杰能打硬仗,也敢打硬仗,稳健之中还带着一点绝对的保守。
有一点需要注意。
这里说的保守,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
并且,按照他的说法,蓝军人数少归少,竟然还没打算放过红军纵深内的关键战术标点。
还想趁着敌军进攻的时候,配合主力端了人家的后勤油料弹药仓储。
光这点,就够硬气了。
“还有。”
李杰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